•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初探

袁亚东
  
领域媒体号
2022年31期
武汉市建设学校 湖北武汉 430050

摘要:跨学科学习产生于西方的课程整合运动,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加以整合,所有学科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组织教学,各学科之间交互渗透最终效果达到或超越原课程设置目标,它是由该主题下多个任务组成的一种课程实践活动。它打破了学科间的原有界限,将过去分割的知识融为一体。跨学科教学的课程超越了原来的一切从学生出发的活动课,是在明确主题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完成一系列学科目标任务的综合实践课程。文章就

关键词:中职语文;核心素养;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索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背景

长期以来中职课堂一直延用着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中的课程、老师、学生常处于相对游离的状态。尤其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各学科课程教学更趋于专门化、精细化,教学与生产趋同,为学生制造出大量碎片化知识,思想认识也表现得孤立死板。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后,中职教育教学在新资源平台的加持下体现出更高的“开放性”和更强的“综合性”,不同学科之间交叉渗透和跨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也取得了实验性进展。2022年4月,教育部颁发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科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实施内容要求,为当前教学改革注重多元融合,多层次渗透,全面交互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结合202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我校在语文、思政、历史等文化基础学科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多门学科之间找到了契合点,就职业教育围绕“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目标建立了多项基于语文学科教学的跨学科教学活动。

二、明确目标主题

没有明确的目标主题,所有的学科课程任务会变成没有灵魂的技巧,学生课程质量评价也失去标准。基于于职业教育改革实现“立德树人”“弘扬工匠精神”的指导思想,2020年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在职业道德、大国工匠、文化传承、家国情怀等总体方向上是一致的。历史课提供了“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和“历史上的著名工匠”两个示例模块供各校根据专业、地方资源、学校特色、教师特长以及学生实际等自主开发相应的拓展模块,设立了“历史上的著名工匠——北京故宫的设计者蒯祥”围绕中国古代建筑建造工艺设立了主题活动。思政课核,设立有“我的专业对社会有什么作用”“大国工匠是如何炼成的”两个专题,探讨本专业对应职业群、岗位要求及职业素养,了解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这些与建筑类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培养方向高度契合,为语文课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人所在武汉市建设学校在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中,分阶段拟定了“老屋·古件·材料”“北京的胡同与武汉的巷子”“现代城市中的古建筑元素”“方舱建设中的武汉工匠们”等多个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感的跨语文学科教学主题,覆盖了思政、历史、建筑识图与构造、市政工程、建筑装饰设计、建筑CAD等多个学科。

三、实施过程

有了主题目标跨学科学习就有了灵魂。课程实践中,每一个主题目标所涉及的各学科教师,依据专业课程标准分解出每一个主题活动下应实现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语文作为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科,教师们通过创设语言应用情境,以任务形式布置给各学习小组,学生们接到任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于班级内部先进行策划,然后制定主题活动方案,建立工作小组按时间表展开资料的收集、整理、筛选、归类、提炼等工作,涉及专业性问题时请对应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和把关,最终在展示作品时,有时还需适时引入外来资源提供帮助。

高中阶段普职分流之后,建设类中职生源80-90%以上与家庭职业引导直接相关。一般情况下来自农村的学生家庭成员都会有建筑行业从业经验,绝大多数对专业的认识囿于“农民工”“包工头”等偏见;而来自城市的学生则多数觉得中职建筑专业脏、累、没前途,他们入学之初会对所学专业既充满好奇又怀有偏见。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入学之初,我们通过组织一系列写作、演讲、多媒体展示引导新生将自己的身边人、生活环境等与各自己的专业联系起来。“老屋·古件·材料”的主题活动与历史教学密切关联让学生明确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故园老宅都是建筑人梦想的时空跨越。

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理论,专业理解能力也更加深入,我们语文教学则结合课文《胡同文化》阅读将说明文写作、应用文的调查报告写作等学科知识点开展学科学习,同时要求学生用多媒体手段,从自己专业角度为同学演示“北京的胡同与武汉的巷子”作品。因专业设置不同,学生的演示从建筑设计、构造、装饰等不同专业方向进行,大部分新生会运用建筑CAD绘图技能完成作品演示,跨学科主题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武汉作为主战场成千上万建设者为抗疫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两山”精神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而在“雷神山”“火神山”建设中有为数众多的本校毕业生,我们以“方舱建设中的武汉工匠们”为主题的跨学科教学系列活动引入校内校外资源展开线上线下各种活动教学,在三个年级,“工匠精神”传承,职业素养提升,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彰显在跨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达到了高度融合。

四、评价与反思

跨学科学习整个过程为学生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我们首先拟定主题目标的完成标准,再依据完成主题目标所需步骤涉及各学科小目标完成过程确立系统框架,评价内容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课程效果总结反思。科学的评价,合理的反思对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综合能力拓展进而对教师队伍的能力提高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任何一个优质的跨学科主题教学都是对老师专业能力,策划组织能力,知识架构搭建,时空交错等全面技能的要求。目前看来,无论是学校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方面,还是老师的知识技能储备反面都还有带进一步提高。随着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的实践探索经验日渐丰富和提高,只要我们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适时关住教育热点,密切关注相关专业的职业发展的新动态,关注本地区教育、社会、生活发展的新态势,不断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努力探索和实践,跨学科教学会必定会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戴智敏,沈兆均.跨学科培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14):12--17.

[2]郭家海.语文核心素养的三层落实路径[J].语文知识,2016(15):49--53.

[3]郭莉.基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任务群式”“三维动态读本”编写的实践研[J].职业,2017(23):113-11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