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辖区出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及家属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家庭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时机理论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行。
关键词: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辖区出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及家属意愿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33±2.21)岁;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72~85岁,平均年龄(78.17±1.36)岁。患者和家属均签字同意,已经经过医院伦理会批准。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中,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家庭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时机理论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院前急救措施
急性心肌梗塞时,应马上让患者卧床休息,绝对禁止各类活动,避免一切干扰,尽量减少噪音,并保持环境安静。假如在家里备有或在抢救现场附近有急救站、流动救护车等,应迅速给予患者吸氧,并尽可能采取正规严格的抢救措施,争取时间,极有利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在进行院前抢救的同时应同时联系专科医生,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1.2.2送院监护和一般治疗
假如患者无并发症,急性期需要绝对卧床1~3天,并保持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血压和呼吸,低血压、休克患者在必要时需要监测肺毛楔入压和静脉压。无并发症患者3天后可逐步过渡到坐在床旁椅子上吃饭、大小便,进行适量的室内活动。一般可在2周内出院。假如患者有出现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等症状,卧床时间和出院的时间需要酌情延长。
1.2.3再灌注治疗,缩小梗死面积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在发病12小时内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可有效缩小心肌梗塞面积,减少死亡机率。越早使冠状动脉再通,患者获益越大。因此,针对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就诊后必须尽快做出诊断,并尽快做出再灌注治疗的策略。
1.2.4家庭康复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医院度过急性期后,假如病情平稳、无并发症,可允许回家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包括:(1)按时服药,定期复诊;保持大便通畅;坚持适度体育锻炼。 (2)不要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和避免吃得过饱。
1.3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发现,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5.28±4.63),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38.37±0.13);(t=9.873,P=0.001)。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为(87.12±1.2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93.24±0.15),由实验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大约一个月左右后,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病情基本稳定后便可回家继续康复治疗。但出院并不意味着疾病的痊愈,接下来的康复治疗意义重大,因为心肌梗死后的心肌修复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对出院的心肌梗死病人仍应注意搞好家庭护理工作,这就需要病人家属学习和掌握一些家庭护理常识。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主要包括紧急措施以及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监测生命体征、并发症的相关护理这5个方面。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是以时机理论为指导,以照护者的照护需求为导向,从患者照护者、医生、护士、社区工作者四个不同角色出发,了解并分析急性心梗照护者在患者疾病的各个阶段不同的照护感受,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对急性心梗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提高照护者的照护能力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行。
参考文献:
[1]陈佳洁,朱渊,沈兰.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家庭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11): 57-69.
[2]惠望春,牟改变.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对家属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10):31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