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对心绞痛发作次数的影响

汪友琴
  
健康护理
2022年9期
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人民医院 5645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对心绞痛发作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共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观察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绞痛患者采用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循证理论;预见性护理;心绞痛

前言

据资料显示:大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存在阻塞性缺血性心脏病,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可引起进行性冠状动脉狭窄。同时在患者发病之后,其病情具有进展迅速的特点。因而在对其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需要同时配合高质量的护理措施[1]。本文将探究分析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对心绞痛发作次数的影响,详情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共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共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7-68岁,平均年龄(57.44±2.03)岁;观察组患者共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6-71岁,平均年龄(57.01.44±1.98)岁.对照组与观察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遵循医嘱,以及我院各项相关规定,予以患者每日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方法

①根据所搜集的文献显示:患者的情绪以及心理状况与心绞痛的发作有着一定的关联,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除每日做好基础护理操作之后,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告知其家属在日常生活中,照顾好其情绪,可转移其注意力,协助医护人员消除其内心的负面情绪。同时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随时掌握其内心心理状况的变化,有针对性的开导患者,使用积极性、鼓励性的话语对患者进行鼓励,为其建立康复的信心,进一步的帮助患者消除内心焦虑、焦躁等负面情绪,减少因情绪引发的应激反应。

②根据所搜集的文献显示:有效的评估患者病情,及时掌握其具体情况,并对其症状予以及时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情况的发生率。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当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呼吸、心律、血压等)予以严密的监测,若出现意外情况,如呼吸困难,则及时予以吸氧处理,保障其血氧饱和度>90%,观察患者体征,如是否存在疼痛、疼痛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出现疼痛时是否存在发汗、恶心、面色苍白等情况,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③根据所搜集的文献显示:良好的作息与饮食可改善其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予以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饮食指导以及作息指导。饮食指导:及时纠正其错误的饮食方式,鼓励其健康饮食,减少辛辣、生冷、刺激性强等类型食物的摄入,可适当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注意营养结构的搭配,通过食物加强患者体质、减少因食物而产生的刺激。作息指导:指导患者避免熬夜、吸烟酗酒,每日在规定的作息时间内休息,调节生物钟,提升恢复效率。

1.3观察指标

经护理干预后,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心绞痛的发作次数,采用SAQ量表中的: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表示,分数越低,表示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越严重,数据均优研究期间收集整理得出。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下所示:

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为:(5.89±1.70)分;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为:(7.12±1.49)分;其中t=4.215,P=0.001。

3.讨论

预见性护理模式也被称为超前护理模式,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措施之前以及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预测,确定护理的重点,同时为患者进行风险的规避,及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高护理质量[2]。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了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首先通过文献的查找,资料的搜集,确定了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因素,继而对患者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计划。相比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心绞痛患者采用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本文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雯,郑立娟.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04):62+60.

[2]虞爽,刘春荣.循证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04):616-6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