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江小凤
  
健康护理
2023年3期
赣州市人民医院 341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调查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和现状,并对心理护理的实行价值作出研究。方法:研究经讨论后于2020年6月-2022年9月实行,在肿瘤科现有病例信息中遴择出60份,且所属信息的治疗结果均为晚期肿瘤,结合双盲法原则对信息予以组别匹配,研究组、对照组为该研究内执行比较的组别,组内对应的护理措施分别为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后续比较中提及的项目为情绪变化、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在过程中对情绪变化的自主控制性及对已派发护理任务的执行力,均高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价值较高(P<0.05);研究组在过程中对该护理措施的选择倾向性及综合成效评价,均高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价值较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实行中对于患者主观情绪稳定性的提高有一定作用,适用于临床治疗。

关键词:晚期肿瘤;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肿瘤泛指于局部组织在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增生形成的占位性块状突起物,是我国临床疾病研究中的主要项目,研究指出肿瘤细胞可通过转换糖酵解、氧化磷酸化来适应发生改变的环境,这也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晚期肿瘤患者的情绪问题是影响最终疗效的主要因素,通过心理干预能够增加患者对于肿瘤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并稳定患者的情绪变化。本文主要调查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和现状,并对心理护理的实行价值作出研究,现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实行于2020年6月-2022年9月,该阶段内共纳入60例诊疗结果为晚期肿瘤的患者,经双盲法与研究内包含的相关措施进行匹配后,将单组内参与比对的患者数量固定在30例。研究组的平均年龄区间为58-75(66.52±5.58)岁;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区间为58-76(67.15±5.41)岁,资料中的比较项目未显示出一定统计价值(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行心理护理,内容为:①焦虑恐惧型。以健康教育为主,通过基础知识的普及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死亡的理解力,从而能够正视死亡,避免出现焦虑。②悲观绝望型。对情绪悲观的患者予以足够同情,了解患者的家庭环境和基础信息后,通过心理安慰的方式调整患者心态。③消沉抑郁型。交流中把控好态度,疏导患者的抑郁情绪,并实时跟进患者的康复进程,若有好转及时告知。

1.3判定指标

①后续比较中提及的项目为情绪变化,该项目内用于比对的指标分为焦虑、抑郁,0-100分为以上指标的比对范围,护理后最终值稳定在50分以下,即可说明情绪稳定性高。②后续比较中提及的项目为护理满意程度,比较标准:情绪稳定性高,能够自主参与到护理中,则为非常满意;情绪稳定性较高,经指导后可参与到护理中,则为满意;情绪稳定性低,经指导后无法参与到护理中,则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涉及到的组间数据测定方式均参考于SPSS20.0标准,(%)与(x±s)分别代表比对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若数据在后续的可用价值高,均表示为P<0.05。

2.结果

2.1 分析情绪变化

研究组在过程中对情绪变化的自主控制性及对已派发护理任务的执行力,均高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价值较高(P<0.05)。

2.2 分析满意程度

研究组在过程中对该护理措施的选择倾向性及综合成效评价,均高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价值较高(P<0.05)。

3.讨论

肿瘤主要指细胞在异常状态下出现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研究中结合肿瘤侵袭性进行再次分化,恶性与良性是肿瘤中的主要分型,目前该疾病已经纳入了我国临床研究内的重点项目[1]。晚期肿瘤的致死率是影响患者情绪的主要原因,心理护理能够了解各个情绪变化类型的主要引发原因,并从科学角度予以有效疏导,患者的情绪表现逐渐平稳,不会对治疗进程造成任何影响。所属数据表明,研究组在过程中对情绪变化的自主控制性及对已派发护理任务的执行力,均高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价值较高(P<0.05);研究组在过程中对该护理措施的选择倾向性及综合成效评价,均高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价值较高(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于提高患者情绪稳定性有显著成效,其临床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许芳,陶震华.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2):1837-184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