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古船》英译本中国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与方法研究

于海涵
  
风采媒体号
2023年1期
烟台大学 山东 烟台 264005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文化负载词是一个国家文化特色与个性在语言中的集中体现。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既要求译者准确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又要求译者恰如其分地运用译入国语言将之传达给读者。《古船》是张炜的代表作,其中含有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文章以《古船》英译本为例,对其文化负载词进行英译研究,对中国经典向外传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字:《古船》;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翻译方法

一、引言

翻译,从表面形式来看是一种语言转换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在其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承担了更多传播文化的重担。文化负载词是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词汇,通常存在于一种文化中,在另一种文化中是空白或者不能被异域文化理解的词汇。奈达将文化负载词分为五类:生态文化词、语言文化词、宗教文化词、物质文化词、社会文化词。由于文化负载词所具有的特有属性,目标语读者缺乏理解意义所需的文化语境,因此文化负载词往往成为跨文化交流和翻译的障碍。

《古船》是张炜撰写的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小说,其英文版由葛浩文所译,该译作在美国一经出版便引起广泛关注。《古船》文中包含大量的中国文化负载词,文章基于《古船》前六章中文原文与葛浩文的英文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葛浩文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用的翻译策略,希望能为读者在进行文化负载词翻译时提供一些助益。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次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

1. 葛浩文采用了怎样的翻译策略处理文化负载词?

2. 葛浩文先生在翻译不同类别负载词时采用的翻译方法有什么特点?

3. 葛浩文所用的翻译策略给文化翻译带来什么启示?

(二)、研究方法

首先搜集电子版文本,语料分别为张炜写就的《古船》前六章中文原版与葛浩文所译的英文译本。确定所用文本后,利用Abbyy Aigner对齐软件将两文本整理对齐。之后利用中国传媒大学语料库软件Para Conc自建小型中英平行语料库。然后利用软件的检索功能对选定的文化负载词进行检索。

三、《古船》英译本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在找到负载词对等项后,人工标记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按异化和归化进行分类。然后统计两类翻译策略的使用频率。结果如下:在抽取的146例五类文化负载词中,归化策略的使用频率为106次,达72.6%,使用频率最高;异化策略为40次,占27.4%;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古船》英译本文化负载词在翻译原则上使用的是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策略。

(一)、归化为主

翻译最基本的任务是传递原作的内容、思想和精神,任何一部译作都是要面向目的语读者的,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阅读。在翻译《古船》文化负载词时,译者恰当采用归化策略,拉近了小说作者与英语读者的距离。

张王氏拍了一下他的屁股,虎起脸说:“好生跟你老奶奶说话!”

she reached around and spanked him lightly. With a frown, she said, “You should be more serious when you’re talking to your old grandma !”

上述例子中既有方言 “好生”又有俗语 “虎起脸”。若采用直译的方法,目的语读者很难从词汇中的意象 “虎”来理解原文内容。英文中也无意思相近的方言或俗语表达可以替换。因此葛浩文采用归化策略,将原文中词汇大意传递出来,虽然失去了中国特色的方言及俗语表达,但读者能够正确理解原文含义。这也是葛浩文追求“作者与读者之间平衡”的结果。

(二)、异化为辅

韦努蒂指出,提倡异化的核心是“彰显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的差异”。[1]东西方社会背景千差万别,文化必然存在差异,一味以去除文化差异来实现顺畅交流不能真正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与互通。葛浩文站在文化认同的立场上,在不影响读者理解和接受的情况下,也采用了异化翻译策略来保留《古船》中独特的中国文化个性。

哎呀,你真有劲呀!你这个坏蛋,你比武松还有劲......p16

Stronger than the mighty Wu Song, and twice as bad p22

武松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这里葛浩文直接对其音译传递给读者,极大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没有一味追求译文的易懂性,而忽视了原文中所承载的异域文化,体现了译者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也为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做出了努力

四、《古船》英译本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

翻译策略一经确定,译者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必然会采取与之相应的翻译方法。本文按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将《古船》文化负载词分为五类,依次考察译者所使用的翻译方法。

(一)、生态文化负载词

每个国家和地区,因其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自然风貌、气候条件,各国人民总结出了各自独特的生产生活经验,并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赋予了某些地理环境以特殊的文化含义。在《古船》前六章中,本文抽取生态文化负载词34例,统计其翻译方法后,结合表1分析结果如下:

在翻译生态文化负载词时,译者更多地使用了音译法,使用频率达到26%,意译法为26%,直译法为15%,省译法和替代法分别为15%和18%。

生态文化负载词多为地名,音译符合国际标准。《古船》英译本中绝大部分地名的翻译都是音译法,如洼狸镇“Wali”、芦清河“Luqing River”、古阳山“Guyang Mountain”、高顶街“Gaoding Street”等。地名这一类词汇有其特殊性,和普通名词不同,采用音译的方法不会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障碍,使译文呈现浓厚的异域文化特点,同时还能让译语读者体会到汉语的语言特色。

(二)、物质文化负载词

作为一部以农村为故事背景的小说,《古船》涉及的物质文化负载词大都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主要体现为饮食、服饰、生活和文娱器具等。结合表1,译者在进行物质文化翻译时,意译法的使用频率占34%,替代法占27%,省译占15%,直译和音译分别占19%和5%。

镇上人抄起抓钩、扁担拥出了城门。

So the townspeople snatched up their hoes and carrying poles and swarmed through the city gate.

替代法是在归化翻译时常用的一种翻译方法。替代法采用源语和目的语中近似的意向进行翻译,使读者能够理解源语所要表达的含义。中国与农业有关的文化负载词极其丰富,原文中的“抓钩”就是一种农用生产工具,由于英语里没有十分对应的词,因此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了一个西方读者较为熟悉的hoe来替代抓钩,在不影响原文大意的情况下,将作者思想较为忠实地传递给了读者。

他也让孩子们读书,也偶尔使用一下乌木板。

He made sure that his children received an education and, from time to time, employed the ruler to ensure discipline.

原文中的“乌木板”其实指的是用由乌木板做成的教训孩子的戒尺,若只翻译原文的字面意思,会使读者感到困惑。葛浩文对其进行了仔细推敲,将其替代为the ruler to ensure discipline,使译文文本变得更容易让目的语读者理解。

(三)、社会文化负载词

社会文化在语言中的体现就是社会文化负载词,包括政治制度、红色革命、法律规定、文化教育、传统习俗、称谓语等等。结合表1,我们可以发现:译者在翻译社会文化负载词时,主要采用的是意译法以适应上下文语境。

例如原文中出现的“士绅”一词指在地方上有财有势或得过一官半职的人,若直译成其对等词gentleman,即西方读者眼中指举止文雅、有身份的君子,会造成误译,葛浩文根据语言表达所在语篇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将其意译为gentry class,可谓恰到好处。

文中的“长毛”指太平军,因太平天国成员皆披头散发,故由此称。若直译为“the Long Hairs”,会造成目的读者阅读困难。将其音译为“Taiping rebellion”,虽然源语文本的文化特色会所缺失,但是主要的文化信息却被很好地传递给了目的语读者。

(四)、宗教文化负载词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于宗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意译法的使用频率占有明显的优势。

高僧直奔城头,手搭晾棚道一声“罪过”,满天蝗虫收入袍袖,又被他抖入河底。

and immediately rushed to the entrance of the town, where he tented his hands and uttered a single word: sin! All the locusts in...

“罪过”是佛教用语,鉴于西方观众一般不熟悉佛教,因此葛浩文将其翻译成西方文化和宗教中的“sin”,采用观众容易理解并接受的概念来翻译文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但同时也消弭了其中的佛教文化。

“某年某月今日今时四直功曹使者,有功传此炉内香,奉请历代御制指南祖师,轩辕皇帝、周公圣人、前代神通阴阳仙师......”

thanking the gods for keeping the nation and her people safe......

该处出现了多个宗教文化词,但鉴于西方读者并不熟悉,而且人名等文化信息与主要内容联系不大,因此葛浩文删除了这些宗教用语,将其省译为西方读者熟悉的“gods”,舍弃了富有中国宗教特征的文化色彩。

(五)、语言文化负载词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连,有了语言,文化才得以传承。就《古船》而言,其语言文化负载词集中体现在方言俚语、粗俗语、成语、谚语等的使用上。从表1可以看出,对于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以意译为主。

见素凝视着远处,骂了一句说:“四爷爷成神了,管天管地!”

Jiansu stared off into the distance and complained, “Fourth Master has become a sort of god, reigning over heaven and earth!”

中文里一个人“成神了,管天管地”意味着这人好管闲事,什么事都要插一脚。对此例句,葛浩文直接按照原文字面意思,将“神”、“天”、“地”分别译为“god”、“heaven”、“earth”。在西方世界中,上帝创造了万物,管理一切事物。这样的翻译可以让西方读者借本土文化对中国这一俗语稍加理解,同时保留了原文形式,将中国特色文化输出海外。

五、结语

本文基于《古船》英汉平行语料库,通过实例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对葛浩文的文化负载词英译进行分析,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葛浩文选择“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在翻译方法的使用上,译者采用多种翻译方式对各类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不拘泥于一种方法。由于笔者语言能力以及对翻译研究能力有限,存在诸如对某些文化负载词的归类问题、翻译方式的抉择、研究分析深刻性等等问题,本文仍然有许多值得商権待修改之处。

参考文献

[1] LawrenceVenuti.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方娇娇.关联理论视角下中国乡土文学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4.

[3]何东燕.文化负载词与文化差异意识[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9):206-208.

[4]胡开宝,李翼.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

[5]季进.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J]. 当代作家评论,2009(06):45-56.

[6]罗珂.基于语料库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

[7]麻珍玉.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对外翻译研究[J].语文建设,2015(30):63-64.

作者简介:于海涵(1998—),女,汉族,山东烟台,烟台大学 研究生,翻译学,26400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