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语料库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英译的词汇特征研究
摘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向全世界读者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现实状况,从英译文本在词汇视角观察翻译特征,有利于提升译者对翻译的掌握能力,领会并熟悉英语词汇的用法,提升政治文本的翻译技巧。
本文阐述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译文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过程,建立中英文语料库,并探索该语料库在词汇翻译中的应用。本文共分为五部分,首先介绍先前相关研究,记录研究方法。其次从类符形符比和标准化类符形符比,高频词,主题词与主题性,词性分类四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使用的词汇特点。
最后得出译文的词语变化程度低,在词汇方面多使用重复词汇、虚词、人称代词,鲜有使用副词、存在无主句等特点。译本更注重逻辑连接性和简洁性,更易于海外读者理解接受。
关键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语料库;词汇特征;英汉翻译
1.引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共分为十八个专题,每一专题按照时间的顺序,收入了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十八大至二零一四年六月十三日的贺信、答问、讲话、演讲、谈话、批示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记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阐述如何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条件下,实现中国梦。此书不仅在国内畅销,在国外也深受欢迎,其译本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提供了渠道,为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提供了重要文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译本不仅能纠正西方媒体对中国不正当描述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可以让海外读者正确认识并客观评价中国,对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好的译文是世界和中国文明交流的桥梁,来自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人能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获得启迪,所以如何将这本书翻译得准确规范、通顺流畅、生动形象十分重要。这不仅要体现中国形象,也要传播中国特有的文化,既要保留其本身所具有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同时又要反映中国政治和文化等的特点。词汇翻译并不止是简单的转换语言,更要能从译文表层去了解原文深层的文化内涵。在学习翻译汉英词汇的过程中有助于领会和掌握英语词汇的用法。因此本文基于语料库探讨分析其第一卷英文译文词汇层面上的翻译特点。
2.文献综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属于政治类文本, 其用词讲究分寸且简洁,庄重严谨,准确规范,其译文质量高,忠实于原文,且带有中国特色文化色彩,更易于海外读者们理解和接受。利用语料库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原文及英译文词汇使用的特征,领会译文英语词汇的用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特定译本的语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意识,更细微、更系统地体会时政话语翻译的内在特征,从而实现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
目前,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的相关研究大致集中三部分,一是对思想或文化的特色翻译研究 ,二是基于某一特定翻译理论或策略的研究,三是对外传播以及中国国际形象的构建。例如政治语篇中的科技隐喻及其英译策略研究——基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平行语料库(陈国兴,菅爱丽,2019),此文献分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科技隐喻的特征以及使用特点,通过自建的汉英平行语料库,探讨总结科技隐喻的人文性、工作机制以及英译策略。科技隐喻的理据性及通用性特征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习主席的主张,进一步构建中国在世界舆论场中的话语体系。在政治文献英译:文化翻译观——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为例(林榕,林大津,2016)中,作者使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以文化翻译视域为基础,探究政治文本的文化负载词和英汉句型的处理方式,以确切的中英例句分析文化翻译观的翻译特点、原则和策略,为今后的政治文本翻译提供了参考。又如国家领导人话语在美国的传播与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为例(张生祥,张苗群,2018),研究者从《治国理政》在海外平台的传播现状,译本在美国的主要传播方式与效果分析,以及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构建与提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让对中国感兴趣的海外读者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友善与积极进取的精神,彰显了中国话语理论体系在国际学术界的舆论影响力,拓宽中国的国际话语空间。
使用语料库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的词汇特征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因此,本文将从词汇的角度,把第一卷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英版本建成语料库,将海量分词等软件作为辅助工具,探讨中英文本的词汇特征。
3.研究方法
本文借助的工具有WordSmith,海量分词,CorpusWordParser软件,CLAWS赋码网站。此次研究的语料库选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的中文电子版本与英文电子版本,将Brown语料库作为参考语料库,利用海量分词软件、CLAWS网站等对中英版本的语料库进行词性赋码等处理,之后使用检索功能,单词列表功能,主题词功能等进行分析。根据检索后得出的两个语料库的类符形符比、标准化类符形符比、高频词、主题性、词性所占比重等数据,进一步探讨其英文译本的词汇特征。
4.数据分析及解释
4.1形符、类符、类符形符比、标准化类符形符比
类符形符比是指在语料中类符(不同的单词)和形符(所有的单词)的比率。在超过一千词的文本中,要使用标准化类符形符比。类符形符比与标准化类符形符比可以作为语料用词丰富程度的衡量因素,它们能够反映用词的变化性。类符形符比或标准化类符形符比值越大说明文本所使用的不同词汇量越大,反之则使用不同词汇就越少。
该表1为两个语料库中类符数、形符数和标准化类符形符比的数据。
从表1分析可得,无论是类符形符比还是标准化类符形符比,中文文本词汇的运用程度都比译文要丰富一些,但英译本形符虽多,但类符较少,部分单词重复使用,词语变化程度低。译文单词难度降低,在理解程度上较中文更容易一些,接受度高,更便于海外读者阅读。
4.2高频词
高频词是检测一个单词在语料库中反复出现的次数,通常情况下,一个语料库词表中的高频词绝大多数是功能词, 而实词的出现能表明语料关注的焦点。
由检索分析得出第一卷原文前十的高频词,按词频从高到低排列的前十个高频词分别为:的、和、是、要、发展、在、一、我们、中国、人民。其译文按词频从高到低排列的前十个高频词分别为:THE、AND、OF、TO、IN、A、WE、IS、FOR、OUR。据上述数据显示, 语料库前十位的高频词几乎都是助词、介词、连词和代词等起语法功能和修辞作用的虚词。
在原文中前十个高频词中,有3个虚词,7个实词,而在英译本中,词频表前十个高频词中有7个虚词,3个实词。在译文前十个高频词中,虚词的出现率远高于汉语语料库,可认为在英语语言中虚词使用率较汉语更普遍,而在中文中所关注的重点比译文更为明确,如出现了“发展”、“中国”、“人民”等词。对比这两个语料库高频词表虚词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文把句子通过逻辑关系与内在意义连接在一起,因此连接词较少,但译本中使用较多的连词与介词,可以实现英文的衔接性与逻辑性。译文人称代词“WE”出现频率要远高于中文“我们”出现的频率,说明中文会出现无主句的情况,多次增译人称代词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感,对文章有认同感。
4.3主题词与主题性
主题词是通过与参照语料库对比而测算出的拥有特殊频率的词。本次研究将译本作为观察语料库,Brown语料库作为参照语料库,得出主题词及其主题性。由检索得出,在英译本语料库按主题性由高至低排列的前15个高频词、主题性分别为:and,+3395.7;china,+3307.0;chinese,+2967.9;we,+2549.5;party,+2463.2;development,+2438.0;people,+2406.1;our,+1906.4;should,+1786.9;reform,+1578.4;cooperation,+1128.6;security,+1020.6;must,+828.1;officials,+799.3;countries,+785.5。
对主题词以及与主题词相关的词进行语料库分析,可以揭示译文文本的一些词汇的使用特征。从名词“party”、“development”、“reform”、“cooperation”、“security”“officials”、“countries”可知,译本词汇反映了关注的对象与主题,即聚焦于中国发展的主题,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公共安全及外交合作等问题。译本将第一卷核心词汇进行翻译,使用政治词汇,贴切原文主题。此外,情态动词“should”、“must”的主题性也较高,把原文中的“应该”、“必须”进行直译,体现出译本重视对原文的忠实,准确翻译原文句子中体现的语气情态,强化原文语义内容,显现出中国政府主张与观点的重要性。
4.4词性分类
词性分类也能看出在翻译时英文译本词汇的使用特征。首先使用海量分词与语料分词和词性标注软件CorpusWordParser将中文文本进行处理,在CLAWS网站对译本语料库进行词性赋码,之后再统计出文本语料库中排名前五的词类。如表2所示,本文统计了词性排名,取前五类词性的排名的数据。
通过分析统计数据,发现原文与译本中前三名都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说明译文尊重原文词汇,对忠实的标准要求很高,词汇翻译严格且精准。为加强语气,中文文本存在很多程度副词,使用较多的副词,起到了强调作用,而译本中鲜有使用副词,对于这些副词往往省去不译,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又不重复赘余,有利于平铺直叙的陈述文章,保持英语文章的简洁性。去除堆砌和重复,保持直观与理性,使海外读者易于接受。
5.结论
基于建成的中英文语料库,运用海量分词等软件对英译本的标准类符形符比、高频词、主题词、词性分类开展了统计和比较,并分析了各个数据表达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
在标准类符形符比方面,与中文相比,译本使用的类符数量少,标准类符形符比也低于原文,词汇变化小,重复词汇多,理解难度降低。在高频词方面,译文多使用衔接词,保证译文的语义连贯,增强文章的逻辑性与流畅性,增译主语,使句子完整,语义更加清晰明了。在主题词方面,翻译名词时多使用政治词汇,遵循了准确性、忠实性的原则,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与内容的权威性。情态动词的使用准确还原原文语气,保留原文政治严肃性。在词性分类方面,中文多注重语气的重复与加重,用副词来铺陈、增强气势,因而在进入西方语言体系时需作出一定调整,便于西方受众理解和接受,英译本中词汇翻译以简洁为主,在语气上更加坚定、强硬,从而彰显其庄重、严肃的特征。
经过分析,可以看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具有独特的词汇特点,词汇翻译的成功与否是中国特色政治话语能否走向西方语言的原因之一。将词汇准确翻译,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信息误传,保证译文的政治准确,也利于建设和传播中国对外话语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广泛倾听与接纳,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影响力。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对《习近平谈治国理》第一卷的分析还不够深入。此次研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虽然《习近平谈治国理》第一卷能大概探索其英译本中的词汇特征,但是本文选取语料库只是其第一卷,不能全面地代表或概括出剩下三卷的词汇特征。其次,关于此自建的平行语料库是由学生们分工合作完成,在进行词性赋码、分词,进行中英校对时,会存在一些疏忽或错误,有可能会造成分析的数据不准确。仍有改进空间,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Xi Jinping.Xi Jinping:The Governance of China [M].Forenign Languages Press,2014.
习近平.(20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
陈国兴&菅爱丽.(2019).政治语篇中的科技隐喻及其英译策略研究——基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平行语料库. 外语电化教学(05),56-61.
林榕&林大津.(2016).政治文献英译:文化翻译观——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为例. 东南学术(06),235-240.
张生祥&张苗群.(2018).国家领导人话语在美国的传播与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为例. 外语教学(01),91-96.
作者简介:朱璐(2000—),性别 女,民族 汉,籍贯:山东省枣庄市,单位全称: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