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互联网+”背景下非遗缂丝技艺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
[摘 要]物质文化遗产缂丝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品,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实物见证。在“互联网+”的时代下,如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是我们作为时代新人要攻克的难题。经调研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缂丝”的传承与发展仍然是一项巨大的难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将非遗与数字化相结合,在互联网的普及下,逐步扩大缂丝的应用范围,让缂丝工艺不仅仅是应用于服饰和文创产品,更是将它与游戏皮肤或影视剧相结合,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缂丝工艺,更好的保护与传承这一技艺,同时创造出经济效益。
[关键词]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
1 引言
苏州成立了缂丝文化研究会,建立了缂丝工艺展馆,为拯救缂丝非遗文化制定了一系列抢救方案。然而纵观目前的缂丝市场,多为传统工艺品,缺乏创新,无法顺应时代要求,创造出符合当代审美的作品。本文首先就缂丝工艺在国、内外现状和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对缂丝数字化传承市场背景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借助数字化传播方式对缂丝技艺进行传承和推广,在不同领域尝试多样化的、交互式的创新设计,开掘缂丝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使传统手工艺缂丝更好的适应现代消费市场。
2 缂丝技艺国内外发展现状
2.1国内研究现状:
(一)传承人缺失
缂丝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中,非遗缂丝技艺传承人是完成这一项使命不可或缺的存在。然而,目前懂得缂丝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主要集中在苏州地区,且缂丝技艺的学习比较困难,学习时间较长。传承人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微弱的经济条件使得传承工作无力继续,也导致了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加入传承行列。随着现有的传承人随着时间的老去,缂丝技艺的传承也日渐微弱。
(二)公众认知度低
缂丝作为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因织造过程细致复杂,存世精品极为稀少,流传至今,大量技法失传。尽管在当下的全球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缂丝在大部分人眼中被认为是古董,因此问津的人为越来越少,同时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也让这门需要精雕细琢的工艺逐渐受到冷落。
(三)自身的局限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机械化背景下的工艺产品,城市建筑,服装品牌等在各个地区趋于同质化,机械类产品以其成本低、批量生产,方式灵活等特点受到人们的追捧。虽然工业面料广受追捧,但是缂丝以其复杂的工艺使它在这个时代无法被机器替代,“曲高和寡”的特点奠定了它的高贵血统,缓慢的生产速度却使它受到了高速运转的市场的冷落。
(四) 缺乏设计创新
从现存的缂丝作品不难看出,大多数缂丝作品仍采用传统书画题材,缺乏时代特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群众的审美,产品缺乏多样性。因此,如今的缂丝工艺如何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突破固定思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同时赋予时代气息,使其融入现代生活满足当代审美需求是我们需要攻克的难题。
2.2国外研究现状:
(一)贸易壁垒日渐升级,出口难度增大
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长时间内不断遭受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壁垒,对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许多国家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利益,通过各种手段制造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对我国真丝绸商品的出口造成了严重限制,缂丝出口也成了一大难题。
(二)外国真丝绸商品出口,加剧国际市场竞争
部分未来有能力与中国抗衡的国家正在大力推动本国丝绸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造成了严重威胁。风格独特的泰国丝绸深受外国游客们的喜爱;越南的生丝以其低廉的价格,也成为我国丝绸产品出口的竞争对手;制作工艺复杂且价格昂贵的缂丝更加难以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产品附加值低,缺少国际知名品牌
我国出口的真丝绸商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高,且丝绸生产技术与装备研发相对滞后。大多数企业创新能力较差,缺乏对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以至于我国作为丝绸大国却没有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国际丝绸知名品牌。而缂丝作为众多丝绸工艺中的一种,更难被国外市场所认识。
3 缂丝数字化传承市场背景分析
缂丝本身就有别于一般工业化商品,它将经济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等多重价值于一身。与一般通经通纬的织造方式不同,缂丝采用的是通经断纬的方法织造,画面的构成全赖纬线的变化,织出的图案正反两面皆同。由于不同颜色纬线所织成的图形彼此不相关联,因此会在图案形状周围留下锯齿状的空隙,形同雕刻,因此又被称为“刻丝”。制作工艺的复杂让缂丝产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奢侈品。缂丝“曲高和寡”的特点导致它的爱好者过于小众。缂丝产品无法真正迎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原因在于其形式没有得到设计上的创新,从前的色彩和题材不适应当代人的审美。不仅如此,缂丝用料精细,制作流程复杂、制作周期长,都决定了其只能走定制道路,无法大批量投产,是高端“奢侈品”。缂丝织品价格普遍偏贵,很难向大众普及,发挥商业价值。
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社会开始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非遗”保护的过程中,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在民间艺术领域找到了商机。隐藏在各种民间工艺品中的巨大商机被挖掘出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许多民间艺术受到关注。
4 数字化传播渠道下的缂丝传承与发展
1、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契合缂丝文化的传播,打造专属缂丝线上体验场景,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小程序,采用虚拟互动、三维展示等技术,“云”浏览非遗工艺,让用户领略缂丝文化的独特之处;也可以与知名缂丝艺人合作,为其提供宣传渠道。通过创设VR或AR视角下缂丝工艺的虚拟编织,让大众足不出户便可切身感受缂丝工艺的制作流程,推广缂丝工艺。我们让手艺人和设计师建立联系,将传统技艺与当代设计结合,制作出更多符合当代社会审美的作品,为那些有购买力的消费者开发更多销售渠道,通过提前定制,线上拍卖等方式创造商业价值。
2、通过邀请设计师和网友线上投稿等方式,让缂丝作品更加多元化,并以此制作更多满足现代人生活人需求的工艺品以及礼饰,同时,利用现有平台,在抖音、微博、B站等多个新媒体平台同步运营,以高质量内容精准吸引用户并获得流量;通过电商合作、直播教学、带货等数字营销等方式,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创造更多销售渠道,制造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羽婷,杭世选.“互联网 +”时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推广探究 [J].当代旅游,2020(34).
[2] 宋艺文.新媒体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J].西部广播电视,2020(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