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肌力不平衡导致颈肩痛的康复训练

吴芸芸
  
全科媒体号
2023年16期
辽阳市体育运动学校 辽宁辽阳 111000

长期的错误的站姿、坐姿,甚至运动中的错误动作,使得人体的肌肉力量处于不平衡状态。有很大一部人的颈肩痛是由这种肌肉力量的不平衡所诱发的。通过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平衡肌肉力量,纠正错误姿势和动作,是改善这一类颈肩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肌力不平衡,颈肩痛,康复训练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和体育运动的日益减少,颈椎病和肩周炎成为困扰成年人的常见病痛之一。近些年,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颈椎病”、“肩周炎”这些慢性的病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研究表明,青少年和久坐的上班族患颈椎病的人数徒增,30岁以下患者所占的比例甚至高出了30岁到50岁的患者22%。近20年来,颈椎病的高发年龄从55岁,一路下跌至39岁,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儿童少年罹患颈椎病的报道屡见不鲜,颈椎病越来越低龄化。而曾因患病人群年纪多在五十岁而得名“五十肩”的肩周炎,也如同颈椎病一样,患病人群的年纪越来越年轻化。事实上,这些患者当中,被诊断为“颈椎病”或者“肩周炎”之前,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过不同时长,不同程度颈肩痛的经历。

站在运动防护的角度来看,这种最终导致“颈椎病”、“肩周炎”的“颈肩痛”多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肌力不平衡所导致的。《黄帝内经》中提出“治未病”的观念,强调“上医治未病”。《千金要方》中提到:“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医疗资源负担日渐沉重,“治未病”、“体医结合”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通过康复训练改善不平衡的肌力,治疗“颈肩痛”, 预后良好,可以防治“颈椎病”、“肩周炎”,节约大量的医疗成本。

一、颈肩部肌力不平衡造成的颈肩痛疼痛区域和症状特点:颈肩背部不适,酸痛为主,位置不明且没有睡觉时常常没有缓解体位。第3、4胸椎棘突旁3cm处和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有明显压痛点,其症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外表形态,表现为颈椎前倾,第七颈椎附近出现包块(富贵包);胸椎后凸,背部屈曲;冈上肌异常紧张,非运动训练性的肩部增厚;

第二个方面是疼痛的部位,主要有颈椎棘突两侧酸痛、压痛;肩胛提肌酸痛、压痛;大圆肌、小圆肌疼痛,天宗穴附近压痛;胸大肌与胸小肌疼痛、压痛

第三个方面是长期不正确的身体姿态可以造成颈椎和胸椎小关节紊乱,压迫神经,出现头疼,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有的还会累及腰椎。

二、根据颈肩部肌力不平衡的发生原因,可以把患者分为三类:

第一类:由于缺乏相应锻炼,肌肉力量太弱,加上特定的习惯导致的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比如长期伏案工作或者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头前伸,颈椎前倾,颈后肌肉力量弱,斜方肌上段弱,颈曲过直,导致第七颈椎疼痛;

第二类:有锻炼的基础,部分肌肉力量好,但由于在锻炼的过程中,不注重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协同锻炼,过于强调——通常是屈肌群的锻炼,如卧推,上举,却忽视了伸肌肌群的训练,如背阔肌,三角肌后束,大小圆肌等,造成了屈肌肌群力量过强,伸肌肌群相对力量较弱,肌力不平衡,导致疼痛;

第三类:也是参加锻炼的人群,虽然协同练习了屈肌肌群和伸肌肌群,但是忽视了菱形肌,前锯肌等帮助肩胛骨后缩和贴近胸廓的小肌群,造成肩胛骨不稳定,继而出现翼状肩胛、导致肩胛骨周围疼痛。

三、颈肩痛的康复训练

1.矫正颈椎前倾和胸椎后凸的训练

训练目的:改变错误的身体姿态,通过长期的动作训练,形成新的、正确动作的肌肉记忆。

1.1矫正颈椎前倾

坐位或站立位,抬高下颌同时头后仰,直至颈椎上段伸展到最大限度,感受颈后肌群的静力收缩;片刻后头颈回正,收下颌同时头后仰,做颈椎下段的伸展,亦要做片刻的静力收缩,方可回正。可以每日多次练习。

颈椎的上段和下段分别做伸展动作,可以预防跨过多个关节的主动肌动力不足,防止发生对颈椎的伤害,加强肌力的训练效果。

1.2矫正胸椎后凸

靠墙站立,从后脑到后背,再到后腰和臀部、后脚跟的整个身体后部劲量贴墙,腹部核心收紧。站立时间因人而异,可以每日多次练习,逐渐增加训练时长。

2.增强力量薄弱肌群的训练

2.1 上背肌群的训练

划船方法:保持躯干中立,肩胛骨收紧。阻力合适,每组15次,做三组。

2.2 强化前锯肌的训练

站立位,挺胸收腹,两臂自然下垂;屈肘,掌心向上,拇指伸开,其余四指握拳;以上臂为轴,两拳向拇指所指方向分开,同时两肩慢慢后张至最大限度,感受两肩胛骨间肌肉的收缩。找到肩胛骨去贴肋骨架的感觉。

2.3 肩胛骨抗组前引

调整好弹力带的阻力,让肩胛骨前引对抗阻力,最好把注意力集中到肩胛骨下角的位置,让肩胛骨下角向前。没组30秒钟,每天可多次练习。

2.4 YTWL训练

双脚分开,自然开立,膝关节微曲,俯身,躯干中立,肩胛骨下沉收紧。收腹挺腰,做向后上方抬手臂的练习,可做YTWL的姿势,动作要缓慢持久,不要使用爆发力,略感疲劳即可,每天可多次练习。

3. 放松紧张的肌肉

站立位靠墙或俯卧位使用泡沫柱,滚压后颈部至后背部肌肉,放松头颈夹肌、背阔肌、斜方肌、竖脊肌等。用筋膜球按压胸大肌胸小肌,在激动点多做停留。每次各部位两分钟,每日两次。

参考文献:

[1] 王丽莉,郭婕姝,闫玉芳,张静.颈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训练的目的及方法[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5)

[2] 王玉英,胡晓琴,刘家富.物理因子、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综合治疗肩周炎60例[J].安徽医学.2002,(6)

[3] 成鹏,玛噬.肩周炎患者医疗体操[J].健康管理.2011,(12).72-73.

[4] 唐国鹏.对颈椎病患者进行运动干预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