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阶梯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

杨宇
  
信息化教学
2023年6期
海南省万宁市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 571500

摘要:课堂教学中,作业设计与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但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映发现,作业设计的乱象和存在的问题层出不穷。本文将对高中政治阶梯作业设计与实践进行分析与研究,针对教学中作业设计、布置所出现乱象,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作业真正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阶梯作业

一、实施阶梯作业的原因

首先,新课改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不断地分阶段的推行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新课程改革强调实施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实施精准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和教育。作业设计和布置作为作为教学的重要一环,改革势在必行,它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重要领域。一个老师新课教学再精彩,所布置的作业如果不能满足学生实际和需求,甚至学生拒绝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那么,课堂教学也是失败的。“2021年3月,教育部提出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五项管理’,其中作业管理被作为重要内容,其中要求合理布置书面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2021年5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发布,主要是减轻学生的家庭作业量,尽量让他们在学校完成作业,尽量给学生多一点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这些都是从国家层面,加强了对课堂教学中作业的重视程度。

其次,现实中,教师随意找几个题来作为学生的作业,或者所布置的作业没有针对性,难度合不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又或是根本就没有去研究作业对学生以及老师本人的影响,尤其是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可能还存在作业量大、质量低、效果差,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产生厌学等严重现象,这些都对我国新时代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根据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来看”,学生对作业的需求属于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当一个人被尊重时,想问题做事情的积极性更高,效果更好,相反,当一个人不被尊重时,不仅影响这个人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刺激一个人的内心抗拒。因此,老师在设计与布置作业时,需要充分尊重学生,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阶梯作业的设计与实践起到好处的能够实现学生对作业的需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作业梯度,既是对学生作业参与、选择、决定权的尊重需求,也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阶梯作业设计与实践对策

(一)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无论是认知能力,还是个人兴趣,不同学生都有个体之间的差异,同时学生个体内部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矛盾,即学习能力、自我控制、学习速度等差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其中的“认知领域”有六个不同层次思维水平的教学目标,即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和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习目标的具体标准,对学生进行不同梯度的作业设计与布置。

当然,教师首先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不同梯度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主动学习,从而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例如,在设计作业时,可分为ABC三层,每个层次的作业所考查的知识点、难度、数量均不相同。不同特点的学生在自主选择时,可选择其中一个梯度作业,也可以选择其中多个梯度作业,这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自觉,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专研教材,确定作业内容

阶梯作业设计与实践要考虑到学生手中教材,当前的教育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每位学生的教材内容都是一样的,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知识结构、思维水平不一样,设计不层次的梯度作业,就是在同教材、异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设计,在不同学生的实际基础之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使自己得到更大地发展。例如,对学习能力较差,知识水平不高的学生设计难度较低,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作业,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设计难度较高,数量适中的梯度作业,加大训练力度和强度,提高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运用和调度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三)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

梯度作业设计与布置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其评价方式很多,如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以等,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同样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评价,评价要求标准。究竟采取何种方式,何种标准,是需要教师认真考虑与研究的问题。比如,采取学生自我评价,或是学生互评的方式,要给学生明确评价标准,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构建,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也要有相应的评价标准,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标准,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一是要有针对性的指出学生完成作业的问题,让学生明白自己存在哪方面的缺陷。二要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辅导,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能力。三要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对作业设计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改革,丰富梯度作业的形式和内容。

参考文献

[1] 谭远森.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多元化作业设计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8年.

[2] 马吉磊.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21年.

[3]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译者:许金 《动机与人格》[M].中国人民大学 2010年1月.

[4] 陈秘琦.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中数学阶梯式作业设计的研究 [D].海南师范大学.2022年05月.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