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真实的、立体的、复杂的人物书写

——《红楼梦》人物塑造感悟

徐彩丽
  
信息化教学
2023年9期
河北省张家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屈家庄小学 075000

《红楼梦》这本旷世奇书,我认为作者对人性的把握可谓入木三分,而落到小说书写上面,其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并没有将人物写得“全好”或“全坏”, 而是往往会站在自然天性的角度赞美人物身上的人情人性,既写出了反面人物的可亲可爱, 又展现了正面人物的可厌可憎。

《三国演义》是典型的情节小说, 而人物的塑造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作者往往突出甚至夸大人物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如勇猛善战、智慧超人、忠厚诚信等来为情节服务,而对其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则予以舍弃。性格特色固然鲜明, 如同剪纸一般, 但是却缺乏立体感。《水浒传》主要看其是否与“逼上梁山”这一总情节有关, 与此无关的描写依然较为简略。除了宋江的人物性格比较复杂,但从总体上看, 人物的塑造仍处于从属地位, 因此, 人物的形象构成因素仍比较单纯。

而《红楼梦》打破了人物非正即邪、正面人物一切皆正的僵硬传统模式,敢于正视人的全部复杂性,而不像《三国演义》改动了不符合“仁君”之史实,如“怒鞭督邮”,却因此显得难以使人信服。《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既有鲜明的主导性格,同时,作者又从不同的侧面对人物性格加以刻画,褒中有贬,贬中有褒,褒贬结合。

如林黛玉聪慧过人,才华出众,但往往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行动爱使小性子”,敏感多疑,言辞有时也过于刻薄。但是从中我们又可以看到林黛玉性格的另一个方面:纯真自然,表里如一。林黛玉的性格是光明的,即使是对她爱情最大威胁的薛宝钗,也会献上一颗赤诚之心。当薛宝钗劝她不要看杂书时,林黛玉立刻就有了亲人般的温暖感。当薛宝钗进一步分析她的病情、为她提供进补之法时,纯情的林黛玉不由地感叹起来“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有心藏奸。”她引咎自责,虔诚忏悔,一片真气流注其间。我们可以看出敏感多疑的林黛玉其实是个天真率直、毫无心计、善于感恩的人。而贾宝玉作为一个更为充分的“正邪兼赋”的正面人物典型,性格中“正”“邪”两面不仅难以分割,甚至概念也难以区分、难以界定,他是“无材补天”的封建叛逆,也是百无聊赖的“富贵闲人”,他对黛玉情有独钟,忠贞不渝,又“爱博心劳”,嗜“红”成癖甚至还有同性恋之嫌……我们都可看到作者对贾宝玉生活方式的负面评价。他在道德观上, 对贾宝玉这个人物并非持肯定的态度。但是在具体描写中, 他对这个人物的所作所为的欣赏和喜爱, 简直难以掩饰。这是一个性格“正”“邪”两面很难截然区分或界定的正面人物,也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文学正面形象概念,乃一种特殊意义上的正面人物,又如湘云的咬舌,鸳鸯的雀斑……所谓“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这世上原本就不存在尽善尽美的人。

王熙凤的毒辣、阴险、奸诈、口蜜腹剑,小说中给予了充分的揭露和批判。但是作者并没有生硬地給她贴上一张“坏女人”的标签,让人望而生厌。她的形象迥异于戏曲舞台上曹操的那张“大白脸”。在她的身上,亦不乏“可爱”之处,在很多场合,她的聪明、才干、诙谐,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言以往小说中说到美女,动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谈小人皆是獐头鼠目,而《红楼梦》在开卷第一回就大力鞭挞了这种行为,并且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如第一回中娇杏与贾雨村的肖像描写,娇杏虽然在这里是一段姻缘故事的主角,但毕竟是甄家的丫鬟,气质外貌未见得非常出色,因而作者没有一般化地去渲染其外貌之美,只用“仪容不俗,眉目清秀,虽无十分姿色,却也有动人之处”,写得很有分寸,这才是合情合理的文字。贾雨村的为人在小说中并不是很光彩,但作者并没有把他写得一脸猥琐,也没有处理成漫画式的小丑,而是写他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方腮”,是一个发达的面相,颇为得体。

这一是因为,作者在塑造人物时,他没有单纯用是与非,善与恶等道德属性为人物定下框框,而是严格地从现实生活出发,注重写好写活每个人物,让人物活了起来。二是因为,在做任何事时,作品中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依据,而且这种依据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现实中的人物,除了善恶的共性外,还具备了不同的个性特点。只要不刻意用先入为主的观念来桎梏他们,他们都会按照本身的生活和性格逻辑行动,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道德标准。

如此看来,作者把笔触深人到人的性格内部,表现人的灵魂的深邃,将人物性格中的“善”与“恶”组合到一起,并使其呈现出复杂性。这种写法,不是“善”与“恶”的简单相加, 不是把性格的各个部分分裂开来,而是使存在于人的内心世界的善与恶两重因素互相交织、互相转化,既让人能够看到人的“善”,同时也能够看到人物的“恶”, 将其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让读者能够觉得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最恨野史中恶则无往不忍、美则无往不美,何不近情理如是耶!”脂评所言不谬。总而言之,《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原则正是对任何一个人物都是贬中有褒,而这褒中也有贬,否定人物最终统一在贬之下,而对于褒的人物则最终统一在褒之下。我们看到《红楼梦》便感到其中人物性格的真实性、立体性、复杂性,也就呈现出一种有善也有恶、有美也有丑、有可爱的一面也有可憎的一面之真正的人生世相 。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