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幼儿园游戏化课程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
【摘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从实质上来说就是在课程教育中融入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游戏化教学,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充分解放自己的天性和天赋,帮助幼师降低自己的授课难度,让幼儿在身心放松中,开开心心的接受所讲的理论知识。不过,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得到所有幼师的重视,因此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存在问题;优化策略
1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概述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课程游戏化是基本的课堂活动。课程游戏化主要按照游戏的方式和特性与幼儿园教育的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创设丰富欢快的教学环境,在极具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体现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娱乐教学的教学理念,使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课程游戏化以自由的教学氛围为前提,触发幼儿一系列的游戏行为活动,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教学模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性、自主性、创造性和互动性,做到让孩子主动表现自己,让教师更好地发现幼儿的特征,让家长真正地了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到相应的教学内容,形成新的思想体系,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
2 课程游戏化下幼儿园游戏重要意义
2.1 游戏化教学能够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要对相关的政策有正确全面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采用正确的游戏化教学方式,要坚持理念先行的原则。在对幼儿进行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对幼儿的认知,认识到幼儿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具备下列的专业能力:游戏化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水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2 游戏化教学提高幼儿建构数理知识的主动性
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愉悦感,所以幼儿愿意参与到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当中,他们的内在动机促使其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就游戏本身而言,可以促进幼儿去尝试和探索,而不必害怕失败带来的负面情绪。通过一次次重复性的游戏矫正错误,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在一次次强化的过程中,幼儿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都会有所提升。而且在对幼儿进行游戏化课程的教学时,往往要借助玩具为媒介。让幼儿通过对材料的直接触摸和控制,感受和理解数字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在大脑中形成数量、空间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幼儿思维的培养和抽象学习奠定相应的基础。由于游戏化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较为灵活,可以对幼儿进行分层教育,促进不同水平学生的共同发展。让幼儿在这种模式下有积极放松的情感体验,避免课堂严肃教学气氛带来的紧张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3 幼儿园游戏化课程优化策略分析
3.1 基于幼儿需求进行课程游戏教学
老师在设计一个游戏的时候,应当关注幼儿的实际需求,根据幼儿的需求来创设相关的游戏,从而实现游戏的价值,发挥游戏的作用。因此,老师在创设游戏时,还应当仔细考虑幼儿的需要,认真想一想幼儿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游戏。例如,老师在开展一项游戏时,可以通过观察幼儿日常的课间活动来了解幼儿对游戏种类的需求,从而可以根据幼儿的需求来创设一些游戏。老师还可以通过与幼儿进行讨论,问一问孩子们想要玩什么样的游戏,在游戏中需要什么样的东西,经过孩子们的激烈讨论,便可以了解孩子们对游戏的具体需求有哪些,从而可以准确的创设符合孩子需求的游戏。总之,老师在创设游戏时,应当关注孩子们实际的需求,从而更准确地设计出符合孩子们需求的游戏。通过设计的游戏来推动课程的游戏化,让孩子能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孩子得以提高。
3.2 提供合适的游戏材料
用于课程游戏化的玩具、物品等材料是课程游戏化开展的物质基础,适宜的游戏材料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进幼儿在玩耍过程中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适宜的游戏材料能够有效开发幼儿的智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在选择合适的游戏材料时,要考虑班级整体水平和实际情况,还要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准备相应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面对种类丰富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游戏材料的结构、规格、材质等,为课程游戏活动选择合适的材料,使之更好地配合课程内容。另外,教师选择的游戏材料必须是安全环保的。
3.3 优化课程组织
首先需要保证幼儿具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及空间,并将游戏精神全面融入课程实践,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第一,体现游戏化生态课程的自主性。教师应当综合幼儿的实际学习需要,根据幼儿当下最感兴趣的内容开展活动,不定期开展实际体验活动。教师可带领幼儿深入与生态相关的场所进行实践、参观、体验活动,保证实际的活动内容可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并灵活调整活动时间,让幼儿基于现场学习、调查研究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及收获。第二,凸显游戏化生态课程的弹性。教师在活动期间,需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及需要,依据幼儿的承受、学习能力灵活调节活动流程及内容,并利用“观察+审议+实践”等方式,搭建生态课程教育活动框架,从幼儿需要和兴趣出发,让幼儿能自主选择游戏时间、游戏材料、游戏方式。同时,教师应注重动静交替,形成集体活动、区域活动、日常生活等各类活动科学组合的一日活动流程。第三,做好游戏化生态课程的适当留白工作。幼儿园环境是保证游戏化生态课程顺利展开的基础条件。教师在对幼儿园的活动区域进行设计时,需要认识到适当留白的重要性。将游戏空间适当留白,可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及开放性思维;将游戏内容留白,可给予幼儿无限的创造空间及机遇;将游戏材料适当留白,可以给予幼儿更多的选择机会。
4 结束语
幼儿教师是课程游戏化的核心人物,只有幼儿教师创造出既符合教学目标,又符合幼儿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游戏,才能有效促进课程游戏化,使学与玩完美结合。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课程游戏化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愿意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冯小林.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集体教学[J].江西教育,2023(23):94-95.
[2]陆瑶.区域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引导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10):49-51.
[3]韩雯丽.关于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开展游戏教学的策略探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