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注重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基础教育改革倡导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意识和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理念是顺应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趋势的现代教育思想,提倡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教学应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归于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本文研究了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阐明了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教学原则,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初中语文;教学;原则;策略
一、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初中语文教学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
生活化教学理念下教学的首要原则是遵循科学性原则。生活化教学设计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选择符合科学规律的生活素材,确保素材的准确性。在语文实践教学中,不能随意创造不真实的生活情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学生的情况,教师选择的生活素材应与学生相适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
2.主体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课堂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生活化教学理念作为现代教学思想的一种,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课堂教学不再围绕教师展开,而是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种师生角色的转变相比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更多地承担了“幕后”工作。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则起到辅助的作用,创造相对轻松和自由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没有了教师的独大地位,学生能够更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开放性
开放性是生活化语文教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新课程标准中保留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其中开放性是手段,发展性是目标。只有开放性,语文教学才能充满活力。因此,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初中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狭小的课堂空间,而是要构建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模式。教师应将现实生活的大系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小系统相结合,从人文环境、教学时空等多个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开放,为语文教学注入生机。总之,生活化语文教学是开放性的,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涉及文本生活、社会生活、个人情感生活、审美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学习范围。
二、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1.将教学内容与作者的生活有机整合
学生在理解文本时,不仅需要对作者进行简单的介绍,还应更深入地了解与文本内容相契合的作者生活。举例来说,当教学《登幽州台歌》时,学生可以了解到陈子昂是一个有着政治远见的人,曾数次谏言武则天不要进攻契丹,但遭到了武则天的忽视。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发出了慷慨悲吟的《登幽州台歌》。只有了解了有关陈子昂的生平经历和背景,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诗中所指的“古人”和“来者”,以及作者为什么会“怆然涕下”。因此,在生活化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剥离作者的具体生活经历,让学生理解文本,否则只会得到肤浅、片面的理解。
另外,比如在讲解《沁园春·雪》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语文与生活的关联,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通过介绍毛主席的生平事迹或播放与毛泽东相关的电视剧片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革命家和政治家,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中表达的毛泽东的壮志豪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和勇气。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诗歌阅读和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2.融入实际语境,体验生活中的感悟
叶圣陶曾经强调:“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也就是每个字都有它的重要性,每句话都能感悟它的内涵。在阅读学习中,我们要从字句中开始寻找线索,解读文本内容,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理解语言表达的意义,深入思考和领悟。文章中的表达方式通常折射出特定的思想情感和内涵。因此,在阅读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具体的语境与文本相融合,深入揣摩文本的深意,体悟作者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还原出一系列生动的场景,从而感受人物的特点和内心世界。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更好地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例如,以《孔乙己》教学为例,文中描述了孔乙己满手是泥,用手“走”去的情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味这个描述,理解“走”与脚步相关联,而用手“走”则形象地描绘出孔乙己拖着断腿艰难爬行的悲惨遭遇,增强了悲凉之感,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酷。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认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孔乙己当时的心境,探讨和交流人物的真实心理状态。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在阅读和理解其他类似修辞或词语运用的素材时,可以善于捕捉关键词以还原语境,进行细致品读和揣摩,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语义,真实地认识生活。
3.通过生动的表演活动,加强生活化的学习体验
有时候,语文教材中描述的时代背景与中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爱的表演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演绎本身就是一种生动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演绎活动。这种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深层含义,领悟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学习《变色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这篇小说改编成课本剧,特别注重奥楚蔑洛夫在断案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和心理变化。通过分析角色特点和心理状态,引导学生进行有趣的表演活动。在组织学生分析角色和排练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变色龙"角色的各种行为和丑恶态度,深入理解题材的深意,更好地领悟作者的讽刺思想,掌握文章的内涵。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让学生在实际的表演中更好地感受到他们所扮演角色的思想和情感特点。通过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体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相关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郝志义.生活化教学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探究[J].学周刊, 2023(11):103-105.
[2]任春芳.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思考[J].品位·经典, 2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