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韦海丽
  
信息化教学
2023年12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区覃塘街道第三初级中学 537121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受到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内容具抽象性,不容易理解,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课程中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不能及时掌握理解教学知识。本文针对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及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制;初中教育

引言:

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与发展,但是传统教育仍然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现阶段学生升学依旧以考试成绩为基准,所以大部分初中学校和家长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不重视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思想道德社会法制方面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良的社会思想和风气会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创建提供指导,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学校和教师忽略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塑造,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同时,大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依然采取灌输式教学,学生在学习知识内容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厌恶该课程教学,甚至出现抵触该课程学习的不良心理。

(二)学生认知能力较弱

由于初中学生的身心处于发展阶段,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判断能力、概括能力不足,不能对事物进行正确评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部分抽象性的概念和知识内容,因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导致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内容不能进行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或者部分学生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对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学习,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同时由于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厌学心理。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受重视

因为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地影响,文化课程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点,学生学习文化课程才是提升考试成绩的关键,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不能有效开展。对于教师道德与法制课程知识应付教学任务的完成,对于学生该课程既占用了自己学生文化课程时间,又不能提升考试成绩,所以导致道德与法制课程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偏见,造成该课程不能在初中阶段进行有效地开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

(一)引入创设情境,营造核心素养教育氛围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用创设情境能够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引入,可以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抽象的知识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能够帮助学生及时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内容。加强情境教学模式教学有利于核心素质教育的开展,利用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教师通过在互联网上借鉴相关课程教学方式,并且将涉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视频、图片等相关内容融入达到教学活动中,使科学核心素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核心素质的内涵,提升学生核心素质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初中八年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上册《维护国家利益》时,教师在正式讲解前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给学生播放爱国教育宣传片,比如《敢教日月换新天》爱国主义教育纪录片。教师通过出创设情境教学法,通过视频的直观性让学生对爱国有更加具体的认识,加强核心素养教育。

(二)师生问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当中的动力,所以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不能够及时掌握教学知识内容,进而导致学生厌恶抵触学习。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教学的重点,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初中八年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上册《走进社会生活》时,教师提前给学生提出社会生活包括哪些内容问题,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分组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保证组别综合能力的同一性。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勇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升学生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互学互补。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对学生论点进行引导。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每一位学生都畅所欲言,让学生感受教学参与感,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开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部分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过程中,即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有提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能力,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在制定教学任务时要以班级为单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样化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初中七年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上册《做情绪情感的主人》之前,教师让学生围绕控制情绪情感主体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同一个问题采取不同讲课方式,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预习阶段学生通过到图书馆、利用互联网、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预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对学生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核心素养教育下,引导学生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宗江.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情境教学法初探[J].才智,2019(09):99.

[2]刘志伟.浅谈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30期.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