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汉语思维模式对中国大学生二语写作的语篇负迁移影响:基于语篇结构
摘要:二语写作一直是二语习得的研究热点,其研究内容也囊括众多方面。二语写作的过程会产生语言迁移现象,这对学习者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消极的影响被称为母语负迁移。受汉语思维模式影响,中国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母语负迁移情况,在语篇,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发生错误。本文基于语篇结构来调查汉语思维模式对中国大学生二语写作产生的负迁移影响,调查对象为中国海洋大学大学英语课堂四的三十名学生,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抽取的作文样本进行分析。
关键词:思维模式;语篇结构;母语负迁移;连贯性与衔接
一、引言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二语写作一直是二语习得和二语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梅婷,2015)。目前,语言学专家和研究人员在二语写作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涵盖二语写作指导,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英语是影响二语写作能力的因素,文化与二语写作的关联,母语对二语写作的影响程度等等。其中母语对二语习得影响的过程被称作“迁移”。母语与二语相似而促进二语习得的迁移被称为正迁移;因两种语言相异而阻碍二语习得的迁移被称为负迁移(Ellis,2014)。事实上,负迁移给语言学习者带来了许多困难,阻碍了二语学习者的学习进程。因此,母语对二语写作的负迁移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现象。
由传统意义上看,思维模式是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基本思维方式,主要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和社会思维等。思维模式受到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历史思想等因素影响,具有独立性。思维模式的差异反映了各种语言的独立性或特性。东西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加上各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迥然不同,因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李松涛,2005)。写作是思维模式的集中体现,语篇是在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产生的,思维方式具有难以转变性,这也确定了语篇结构的稳定性。
二语学习者的写作表达会因不同的思维模式受到影响。英国语言学家Kaplan(1966)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使用不同的书面语模式,这是由于不同的母语负迁移所致。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就是从汉语思维模式向英语思维模式的转变。 Kaplan 通过研究归纳出几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包括汉语在内的东方语言思维模式呈螺旋型结构,包括阿拉伯语和犹太语在内的闪米特语呈平行型结构,包括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等在内的拉丁语系以及俄语是时而被打断的曲折型结构,而英语则是直线型结构 (胡曙中,2005)。中国式思维模式迂回螺旋,在二语写作中体现为绕过主题不断铺陈设计,将悬念留至结尾,逐步揭开。而西方的直线型结构倾向于开门见山,段落首句即为主题句。
语篇的普遍定义,不同的语言学家持有不同的意见。例如,Z.S.Haris(1952) 将其定义为“语言绝非是一些没有章法的语句,而是由连贯的篇章方式呈现出来的”。王佐良(1987)指出,“一次演讲,一个广告,一次聊天,一篇新闻,一堂课,或是一部小说只要是完整的语言资料,皆可用语篇来泛指。语篇涵盖了一切方式的语言交流和一切文法的语言资料。”可许余龙(2003)认为,篇章是一个语义上的统一,并非由一连串句子构成,无论是口头或是书面的,无论是一句话或词或是一部巨著,任何一个语言段,只要它构成了一个语义上的整体,即可称为篇章。
中文和英文作为两种人类语言,是各种信息的载体和工具,在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学方面都有不同的沟通模式和言语结构。在中国学生的英文作文中,汉语思维的影响显而易见,语篇迁移的负面影响非常普遍。究其原因,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巨大差距和汉语思维模式的消极影响,即母语负迁移现象,是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学习者语料库的建立,语言迁移的语料库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只有少部分研究涉及到语篇迁移,其中能具体详细地专门分析和讨论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句法迁移的几乎没有。
根据Kaplan(1996),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学习者在写作时会选择不同的语篇结构,而语篇结构的选择恰是不同文化思维的迁移结果。谭崇戎(2001)将东西语篇结构归纳为以下几种:
简而言之,中国的线性论述思维模式善于分析推理,用归纳法得出结果。反映在语篇结构上就是,首先宣布某个主题的重要性,接下来开展主题,结尾对主题进行反复的论证。这种写作和思维方式是曲线型的,类似于一种涡轮(Kaplan,1996)。英语的语篇结构善于假设推理,用演绎法进行写作。先确定主题句,所有的观点和句子都围绕主题句展开,作为主题的细节或论据。语篇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中国的英语专业学生在进行二语写作时始终带有母语写作的痕迹,在篇章结构的组织和发展上表现地尤为明显。为进一步调查汉语思维对英语专业学生二语写作的语篇负迁移影响,笔者进行了此次汉语思维模式负迁移现象的调查研究。
二、中国大学生学生二语写作中的负迁移现象调查
调查对象:
参与本次测试的对象为中国海洋大学30名来自不同学院的大学英语四水平的学生,母语均为汉语,年龄为19-21岁,且都无出国学习或者居住的经验。
调查方法和数据:
同学们需完成一篇名为“Should take-out go to the campus”的议论文,该作文题目无明显的是非倾向,大家只需按时完成作文上交即可。由于本次调查的是语篇结构的负迁移现象,因此笔者着重于文章主题句的位置,从而分析文章的具体语篇结构,含空白答案,但不包括语法和词汇错误。
以下是本次调查所得数据:
实验数据显示,主题句位于文首的文章占26.6%,60%的学生将主题句放于文末。文首型的8篇文章在开篇介绍完背景后立即给出主题,而选择文末型篇章结构的学生则倾向于在文章中讲述与主题相关的背景文化,进而阐述普遍现象或者举例证明,最终在文章结尾处给出个人观点。另外,表格显示,13.3%的学生将主题句放于文中。这些文章的普遍特点为:第一段介绍背景信息,中间抛出个人想法,文章末段总结归纳。
数据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汉语思维模式的确对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二语写作产生了相关的语篇结构负迁移影响。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进行二语写作时应转换思维模式,采用英语模式的篇章结构,而数据显示只有百分之26.6%的学生做到这一项要求,绝大多数的学生仍旧习惯性用汉语思维模式。依照调查样本,汉语思维模式对二语语篇结构的负迁移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 主题不鲜明
汉语思维模式呈螺旋状,因此中国学生写文章时也常避开主题,把主要观点、关键词和想法都放在文章后面,逐次引向高潮部分。而西方的直线型思维使学生在写作时一般是开门见山提出论点,以显示力度,并引起对方重视,然后再按照一条直线展开,在以后各句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文章结构呈直线型,不善于运用连接手法以求语法形式的完整。下面是从样本中挑选出来的一篇文章:
Should take-out go to the campus
At resent years, the tack-out ha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So many student select to eat tack-out for more convenience. But now many schools refuse the tack-out delivers come into the colleges, and an argument gradually appears that whether it is really useful to let tack-out come into school.The view points of people are various, and some thinks it is very beneficial, and some not.
Actually,studying abroad has more advantage. Firstly, The biggest advantage of studying overseas is the higher academic level and advanced research facilities, they need to cook the food that is suit to the students' taste, they could learn what kind of food the students like, and then adjust the menu. What's more, The problem is that school bans the take-away food, on the one hand, the school needs students to consume in the canteen, on the other hand, they want to make sure the students' healthy. Last but not least. Most students choose to order the take-out away food in secret, though it may danger their health.
In conclusion,I think tack-out is not beneficial for students.So let us elect to eat food in dining hall.
可以看出,作者先阐述了问题,再论述了外卖进校园的危害,在结尾表明自己不支持订外卖的观点。实际上,很多学生在写作时都会受到“迂回”思维的影响,回避主题,兜圈子,态度不鲜明。但实际上主题句就是文末的“我认为外卖并不健康,同学们应在食堂就餐”。由此可见,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出现主题不明确,或开头文不对题,后面才逐渐引向主题的现象。
<二>语篇缺乏连贯与衔接
根据 Halliday 和 Hansan(1985) 语篇衔接理论,语篇由句子构成,句子与使用语言的情景发生联系,把与情景相关的句子连成一篇,并使得读者与听者能够把语篇与句子的任意组合相区别,这就有赖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纽带关系,这种纽带关系就是语篇的衔接。
由英语的思维模式可得知,英语的语篇都是沿着一条直线展开。作者在陈述完中心思想展开对主题句的描写。英语语篇具有流动性,句子之间脉络分明。反观调查所得的作文样本,绝大多数文章较少使用连接性词语,信息的表达也很跳跃,语义很难连贯。例如:
The takeout is very popular in school at present. The emergence of takeout really caters to the needs of students, without having to suffer from the hustle and din of the cafeteria, enjoying the food while watching videos on the side of the dormitory.
这段从内容上看,讲述了外卖受欢迎的原因,运用了从句结构。但读起来不够顺畅,语句之间缺少连贯和衔接,细读起来像中文,缺乏美感。事实上,英语注重句子形式与结构完整,采用各式连接手法。英文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语非常多, 如连接代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介词等等连接词。显而易见,英语结构严谨、衔接紧密,是极重形合的一种语言。而汉语句子之间较少用连词而是靠思维的连贯、语义的自然衔接、上下文呼应等内在逻辑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思维方式被套用到英语写作中即不善于运用一些地道的过渡语,组织句子展开论述,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不易从外在的形式看出,严密尤其是隐含的逻辑联系不能表达清楚。受汉语思维模式的禁锢,部分中国学生对连接词等的使用略显生涩,文章的语篇缺乏连贯性。
三、结语
由于语言文化背景不同,不同国家民族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存在差异,而思维模式的差异也导致了二语写作方法的差异。中国学生受汉语思维模式的负迁移影响,在二语写作的过程中缺失一定的语篇组织能力。本文的调查结果显示,负迁移主要表现为语篇结构的迁移。在分析的30份样本中,一半多的学生仍旧采用汉语螺旋思维模式进行写作。实际上,这种负迁移现象无法代表中国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语言能力。这只是直接反映出了二语写作者的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用汉语思维展开英语写作, 无论英语水准高低, 都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如此,也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汉英思维模式的差异, 然后就不同文化的思维模式进行充分的认知与训练,连贯流畅、衔接紧密的文章要多讲解,有效遏止思维模式差异导致的负迁移,帮助学生熟知英语语篇模式、段落乃至篇章写作的写作规范,构建英语语篇模式,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写出高水准直线式的英语篇章。
参考文献
[1] Harris, Z.S. 1952. Discourse Analysis[J]. Language, 1952, 28(1):1-30.
[2] Halliday& Hansan. 1987.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M].
[3] Kaplan, R.B. 1966. Cultural Thought Pattern In Inter Cultural Education, Language Learning [J] VOL. XVI/1-20.
[4] Rod, Ellis. 201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5] 胡曙中. 2005. 英语语篇语言学研究[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 李松涛.2005.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语篇组织的影响[J]. 外语教学, 26(2):52-56.
[7] 梅婷. 2015. 从热点中学习二语习得的知识——评《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8] 谭崇戎. 2001. 中国学生英语论述文中的语篇迁移及其启示.[MA]
[9] 王佐良. 1987. 英语文体学引论[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0] 许余龙. 2003. 语篇回指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与验证[J]. 外国语, 2003(2):17-24.
作者简介:王潇潇(1997-),女,汉族,籍贯:山东青岛,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