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跨学科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在跨学科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与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交融,从而使古诗词学习更加形象生动,更具“情境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词表达的内容、情感等。同时,通过联结学校内外,开展丰富的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拓宽古诗词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能够促使学生深度学习,从而提升诗词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跨学科;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民族优良的精神品格和深厚的民族情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习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时代隔膜、古诗词内容抽象且语言含蓄凝练、古诗词教学方式陈旧等原因,使得小学生学习古诗词存在一定的困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跨学科学习是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促使学科从“割裂”向“统整”转变,是核心素养导向下实现育人目标与课程转型的重要途径,也是突破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困境的重要方式。
一、加强学科融合,焕发古诗词教学新活力
“新课标”中明确了不同学段诗文学习的要求。总体而言,小学阶段古诗词的学习重点在于诵读、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美、体验情感、大体把握诗意及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其中特别强调“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1]因而,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立足核心素养,加强与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有机融合,达到以技激趣,以乐唤情、以美促悟、以演创新的效果,能够让学生学得更有兴趣,更有效果。
1.小学古诗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信息技术赋能古诗词教学,创设相应的情境,在游戏中进行学习积累与检测,通过多媒体记录和展示学习成果,使学习事半功倍。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中,涉及写景状物的居多。由于小学生见识不够广阔等原因,对诗中描绘的一些景象和事物较为陌生,难以展开想象。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重现画面,创设情境,把诗词中描绘的景象直观地动态化呈现出来,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一年级上册古诗《风》的教学,如果只讲解,一年级的学生很难感受风的动态美,但用视频呈现诗中画面,则能直观感受到风给大自然带来变幻的魅力。
积累与背诵,是小学阶段古诗词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闯关游戏中积累,在玩中学。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设定由浅入深的闯关游戏,通过看图猜诗句、诗句对对碰、趣味古诗词填空、妙语生花用古诗等游戏环节,利用答题器,采用计时和抢答等竞赛方式,及时关注后台大数据统计,进行检测评价。
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运用信息科技等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小组研讨,集体策划、设计,运用跨媒介形式分享学习成果。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可以视频配乐诵读、投影或PPT展示介绍古诗主题学习成果、拍摄亲子古诗小剧场视频等,以此推动深入学习古诗词。
2.小学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的有效融合
古代诗乐本一体,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音乐元素,配乐诵读古诗词,吟诵或吟唱古诗词,结合韵律操表演古诗词等形式,更有利于小学生调动学习兴趣、激发想象、感受语言音律美和深化情感体验。
选择与诗意境相符的音乐作为诵读古诗词时的背景音乐,能够渲染氛围,激发情感体验。比如,诵读《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时,配上悠扬婉转的轻音乐《高山流水》,将学生带入秀丽的水乡风光意境中。
吟诵或吟唱古诗词,也就是在体会诗词的语言美、音律美,同时也更能体味诗词的内容和情感。吟诵基本遵循“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平长仄短、平低仄高”的规律,学生可以通过吟诵把自己对于诗词的体会结合诗歌本身的平仄格律表现出来。例如学习古诗《元日》时,吟诵第一句“爆竹”二字仄声高而短,就能感受到春节焕然一新的喜悦感。而吟唱则更为自由,以带有声调抑扬的节奏旋律唱响古诗。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作品以及《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的古诗吟唱作品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明快、易学易唱,特别适合助力小学生学习古诗词。
结合韵律操表演古诗词的方式既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又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比如《清明》一诗,读到“雨纷纷”时用两只手做出下雨的动作,读到“欲断魂”时,两只手形成的爱心瞬间分开。以这样富有节奏感的形象化动作,加深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3.小学古诗词教学与美术的有效融合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词与美术进行融合,将抽象的诗歌化作形象的艺术。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诗配画,用黑板把板书绘图成画,布置学生动手为诗作画。比如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用语言难以形容满池莲叶与天相接的景象,而用图画可以很直观地感受诗中描绘的碧绿与壮观。为诗作画则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感受到的诗词美用绘画方式表达出来。
二、开展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深化对古诗词的体验与领悟
新课标指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2]古诗词的学习也应围绕单元主题,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以此深化体验与领悟。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单元主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古诗三首》则选取了与节日有关的古诗。那么,这个单元的古诗词学习可以开展“跟着节日去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按照“学习——实践——创新”由浅入深的思路,首先让学生积累与节日有关的古诗词并发掘其中蕴含的传统习俗;接着选择一种传统节日习俗去实践,比如“制作桃符”,在实践中学会劳动技能;最后,借助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将单元主题学习的成果进行创意制作与展示。
三、联结学校内外,拓宽古诗词学习和运用领域
校外古诗词学习资源丰富,应指导小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文化场馆等,在生活中观察、记录、参观、体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现今,学校内外都非常重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教学应抓住机会,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园内外举办的经典诵读大赛、诗词大会等文化主题活动,拓宽古诗词学习和运用领域。
综上所述,在跨学科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以生为本,立足核心素养,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方式,在真实情境和主题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促使学生的思维、情感、审美与创造力等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第12页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第19页
[3]刘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跨学科融合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3年5期
[4]罗平凡,赵年秀. 音乐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报,2013年4期
[5]王业.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吟唱教学法的实践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