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提升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困境及路径研究

李琴 林珊珊
  
科教文创媒体号
2023年15期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2625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提升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所面临的困境及路径。困境主要包括教师在意识层面、知识与技能层面以及应用方面的挑战,如认知偏差、知识差异、教学应用片面化等。为应对这些困境,提出了建设多层次培训体系、鼓励跨学科合作、构建数字教育社群等路径,以期推动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高职教师;数字素养

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数字化的时代。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迫切要求。然而,在这个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高职教师面临诸多困境,包括意识认知、知识技能、教学应用等层面的挑战。要解决这些困境,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和路径。

一、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

(一)数字化意识

数字化意识是指教师具备正确的信息化理念,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教学的深远影响,认识到数字化时代对教师角色、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新要求。教师要理解信息技术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它能够促进教育教学变革、提高教育质量。教师要了解多种数字媒体工具的特点和优势,能够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数字工具。教师要具备辨别信息、评估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获取、加工和传播的能力。

(二)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

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是指教师掌握与数字化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基本技术和工具,具备灵活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教师应具备数字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分类和发展趋势的知识,了解数字化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使用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等数字化教育工具,能够设计数字化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资源。教师要重视个人信息和学生信息的保护,具备基本的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

二、提升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所面临的困境

(一)意识层面

高职教师在数字化教育的认知方面存在一定偏差。部分教师可能没有充分理解数字化教育对教学的重要意义,对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价值认知不足,甚至对数字化教育的概念存在模糊或错误的理解。这种认知偏差影响了教师对数字素养的重视程度和提升意愿。

高职教师群体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员,其中一部分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可能年龄较大,对新技术的接受意愿相对较低。他们可能认为自己工作多年,教学经验丰富,数字化教育不适合自己或不必要,因而对数字素养的提升缺乏积极性。

(二)知识与技能层面

高职教师的学科背景和教育背景各异,导致了在数字化教育知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些教师可能来自非计算机科学或信息技术专业,对数字技术了解较少,缺乏相应领域的知识储备。这使得他们在数字化教育中面临知识上的障碍。在数字化教育的实践中,教师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数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教育技术不断涌现,教师难以跟上技术的更新速度。同时,教育机构在技术设备和教育资源的提供上也可能滞后,使得高职教师无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教育教学。

(三)应用方面

部分高职教师在数字化教育的应用上存在片面化的倾向。他们可能过分追求教学中的数字化元素,而忽视了教育教学整体的设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片面化应用导致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够全面和有效。数字化教育的应用往往缺乏整体设计,教师可能更注重局部的数字化教学手段,而忽视了教育教学整体的规划。

三、提升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路径

(一)强化认知,激发主体动力

为了强化高职教师的数字素养认知,需要建设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初级培训主要针对数字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中级培训则侧重于教学设计和数字化教学工具的使用,高级培训则着眼于数字化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的深化。在初级培训阶段,应注重高职教师对数字技术基本概念、常用工具及其应用的了解。组织针对性的培训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等方式,让教师熟悉常用数字工具,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中级培训阶段应强调数字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教师需要学习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制作与应用,以及如何将数字技术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通过案例分析、课程设计等方式,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在高级培训阶段,应突出数字化教育理念和方法。培训机构可以邀请数字化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探讨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变革、教育科技前沿等话题,引导教师更好地理解数字化教育的价值和未来趋势。

(二)鼓励跨学科合作,促进共同研发

数字化教育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领域的综合性课题。为了强化高职教师的数字素养认知,鼓励跨学科合作,促进共同研发,搭建跨学科合作平台,建立数字化教育研究团队,包括教育学、信息技术、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共同探讨数字化教育的发展方向、教学模式等。通过多方共同研究,形成共识,促进数字素养认知的整体提升。设立跨学科研究项目的资助机制,鼓励不同领域的教师参与合作,共同申请数字化教育方面的研究项目。通过项目研究,探索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路径,促进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提高。定期组织相关学科的教师、研究人员举行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和经验。这种跨学科的交流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丰富数字素养的内涵,激发主体动力。

(三)注重考核与激励,完善制度保障

为了推动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字素养考核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多个方面的考核要素,以全面评估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考核应包括数字化教育知识与技能的测评。这可以通过在线考试、实际操作、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以确保教师掌握必要的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考核应关注教师的数字化教学实践。通过教学观摩、课程设计评审、学生评价等方式,评估教师是否能够将数字技术融入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考核还可以涉及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评估教师是否积极参与数字化教育研究项目、发表相关论文、获得教育教学奖励等,以鼓励教师在数字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

激励是提高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重要手段。为了激励教师积极提升数字素养,可以设立数字素养激励奖励机制,以鼓励和表彰在数字化教育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教师。设立数字素养优秀教师奖。每年评选出一批在数字化教育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教师,授予数字素养优秀教师奖,以鼓励他们的积极探索和实践。设立数字教育项目奖励基金。鼓励教师提出数字教育创新项目,设立奖金资助,以支持他们的项目实施,促进数字教育的发展。设立数字化教育研究奖励。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数字教育研究,设立数字化教育研究奖励,以鼓励他们在教育科研领域的突出表现。

(四)制定数字化教育发展规划

制度保障需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以确保数字素养提升的可持续性。建议高校和教育机构制定数字化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数字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高职教师提升数字素养提供战略性支持。明确数字化教育的发展愿景,高校和教育机构应明确数字素养的提升是推动高职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将其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部分。规划应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明确数字化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计划,包括数字化教材、在线课程、教学工具等,以满足高职教师的教学需求。强调数字教育研究和创新,设立数字教育研究中心,明确研究方向和重点,鼓励高职教师积极参与研究项目,推动数字教育的不断创新。

结束语:

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是适应教育数字化背景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意识层面、知识与技能层面、应用方面分析了提升数字素养所面临的困境。同时,提出了建设多层次培训体系、鼓励跨学科合作、构建数字教育社群等路径,以期为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共同努力,有信心在数字化教育的时代实现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全面提升,推动职业教育迈向更加现代化、智能化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俞福丽.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1,367(3),86-90.

[2]马欣妍,朱益明,薛峰.教师信息素养分析框架构建与应用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9,25(3),92-102.

[3]杨勇.数字化转型赋能职业教育—全球职业教育青年教师发展论坛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824(28):58-59,60-6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