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深学细研强能力 探索实践求突破 努力提升党委科学决策质量水平

——关于提升铁路系统党委科学决策质量水平的几点思考

房辉
  
科教文创媒体号
2023年15期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组织部

摘要:决策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和集中体现各级党委领导贯彻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和层次,也是能否提高工作标准和建设质量效益的关键所在。要加强学习锻炼,打牢科学决策的思想基础;要注重研究探索,提高科学决策的实际能力;要强化民主意识,提高科学决策的质量效果,以党委班子的高质量决策推动单位各项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全面进步。

关键词:党委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无论综合性决策还是专项性决策,都要找准在全局中的合理定位,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确定工作目标和举措。党委决策,就是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指示要求。科学决策,体现的是事物的规律性;民主决策,体现的是决策的群众性、广泛性;依法决策,体现的是决策的合法性、规范性。在工作实践中,只有把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保证党委决策不失误、贯彻不走样。

一、加强学习锻炼,打牢科学决策的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必须首先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解决好“内动力不足”的问题。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处于决策层的党委班子理论知识的多寡,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决策的科学程度。必须紧密联系党、国家、铁路系统和本单位建设发展的实际,引导班子成员认清不加强学习,就跟不上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就很难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尤其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知识爆炸的新时代,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步伐,就会被时代淘汰,从而增强大家学习危机意识和本领恐慌意识。坚持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学习研讨与专家辅导、参观见学与调查研究等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大家在学习中思考问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在交流中拓宽思维,保证学习的质量效果,为科学决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强化素质锻造。能力素质是领导干部干好本职工作、实施科学决策的“本钱”。必须坚持把提高班子成员的能力素质作为提升科学决策水平的重中之重,工作再忙、事情再多、时间再紧,都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党委成员全面熟悉掌握党章党规,结合各自在党内及行政、业务工作中的职责分工,有重点地学习职权职责、领导关系、工作要求等,使大家既掌握共同的又了解相关的,既吃透重点的又牢记本职的,既强化思想认识又明确职责区分,做到在普遍学习中求重点、在重点学习中求统一。三是强化决策理念。必须充分认识到科学决策的极端重要性,始终把提高决策水平作为政治责任来履行,着力解决对党的创新理论学用结合不紧密,分析决策问题缺乏前瞻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等问题。在各项建设中不保守,不满足于一般性的问题解决;在分析研究问题中注重摸清内情,了解外情,对国家的有关政策、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等影响决策的因素吃透把准,使党委决策的视野更开阔、起点更高。

二、注重研究探索,提高科学决策的实际能力

当前,党委议事决策范围有所拓展,铁路系统工作环境日趋复杂,协作分工日益细致,对党委班子科学决策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中,党委成员必须提高以下三种能力:一是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提高党委科学决策水平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调查研究,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这充分说明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特别是对铁路系统的重要工作、复杂问题,党委成员在讨论研究时要想提出自己的意见,取得发言权,必须把调查研究的过程,作为了解客观实际的过程,作为深入解剖“麻雀”的过程,作为研究探索客观规律的过程,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真正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一线,把实际情况摸透、摸细,决不能搞“走马观花”。二是咨询论证能力。新形势下,铁路系统单位建设面临的未知领域越来越多,专业化要求和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过去那种仅靠领导和少数机关干部分析论证就拟定预案提交会议的做法,已不适应新形势任务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探索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党委决策模式。对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焦点问题、影响单位建设发展的长远问题以及信息化建设等重难点问题,应当重视发挥专家、学者、参谋的智囊作用,通过与科研单位的技术专家签订协议,邀请专业人员当顾问,注重问计于群众,挖掘本单位的骨干力量,建立咨询论证的“智囊团”、“人才库”,让他们参与调查、研究、论证、监管,力求变“外行决策”为“内行决策”。三是个别酝酿能力。个别酝酿作为“十六字”原则的重要环节,为我们掌握思想情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但在实践中,往往容易变形走样,变成“画地为牢”。为使个别酝酿达到预期目的,我们必须坚持平等交流,正副书记不居高临下,不把行政职务带到酝酿中,以权压人,搞硬性说服,把自己的意见看法强加于委员,防止“说服式”酝酿;坚持在不交代背景的情况下进行无条件交流,不传递某种特定的信息,不搞启发诱导,防止“授意式”酝酿;不搞无原则、低格调酝酿,不在求得利益平衡中达成一致意见,进行利益交换,防止“交易式”酝酿;增强交流的广泛性,强调人人参与,把酝酿的基点放到寻求“一班人”思想统一上,不在主官和分管领导、关系密切的委员之间搞划线酝酿,防止“壁垒式”酝酿,使个别酝酿真正成为摸清情况、交流思想的过程,成为研究议案、修改方案的过程,从而有效提高科学决策的实际能力。

三、强化民主意识,提高科学决策的质量效果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影响党委议事决策的因素明显增多,特别是各级党委在用人、用钱、用权等一些热点敏感问题上,能否做到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根本上要取决于各级党委的民主决策意识和依法决策意识。一是克服“不敢讲”的思想顾虑。在加强班子成员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注重搞好教育引导,教育大家在是与非、对与错、荣与辱的问题上,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挺纪肃纪,从单位建设大局出发,带头讲党性、守法纪、重品行、作表率,引导大家走出有争论就是不团结的误区,充分认识到党委在研究问题和决策过程中有争论,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须的,争论的过程就是明辨是非曲直、聚合智慧、减少偏颇和错误的过程。同时,作为党委正副书记,要坚决做到严下先严己,带头讲真话、道实情,特别是一些棘手难点问题的研究,要不回避矛盾,理直气壮地处理解决,才能有效克服一般成员“不敢讲”的思想顾虑。二是克服“不让讲”的专断倾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经常对照检查,是否存在主持人在会议开始时“先声夺人”,听到不同的“声音”就坐不住,以时间紧、情况急为由打断别人发言,急于总结表态的情况;是否存在有些资历老的委员顾及面子,总希望别人顺从自己,进而对有不同意见者施加压力影响的情况,等等。这样即使表面上达成了共识,而实际上掩盖了一些不一致的认识和意见,必然影响决策质量。对此,党委成员,尤其是正副书记要坚决克服自负心理和名利心理,在讨论时自觉做到不先入为主、划框定调,不打断发言、堵塞言路,不率先表态、急于拍板,坚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从善如流的气度,广纳群言,有效防止“党性比不上感情,原则比不过面子”的江湖义气倾向。三是克服“不愿讲”的消极心态。要把上会议题议透,离不开班子成员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但是如果出现开闷会、哑巴会等冷场现象,会使讨论研究的问题展不开,深不下去。这种问题的存在,主要是有的委员特别是新任职的委员存在一定的从众心理和依赖心理,盲目随从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想说“不一致”的看法,尤其不敢发表与主要领导相悖的见解;有的缺乏集体领导和参与决策意识,认为自己职务低、资历浅、权力小,什么事都等着正副书记拍板。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引导讲”,会前讲清发扬民主的重要性,增强委员党内角色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变“要我讲”为“我要讲”;其次要“逼着讲”,采取会前宣布议题、布置任务,会上逐一表态的办法,要求每名委员必须发表个人的意见建议;再次要“鼓励讲”,充分尊重委员的意见建议,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正确见解及时给予肯定、赞扬和采纳,以此激发动力,引导大家敞开心扉,亮出真知灼见,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决策,真正使党委决策彰显科学性、民主性、法治性。

参考文献:

[1]新时期党政机关量化考核管理创新模式构建.王明旭;向前.办公室业务,2020:47-48.

[2]中国行政决策的历史演进与思考.吴灵琼;潘修华.行政科学论坛,2019:45-4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