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
摘要: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也可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然而,由于现在的应试教育的压迫,许多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太多关注这一领域。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音乐课程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并给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提高初中音乐课程的效率,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前言
音乐作为一门传统的艺术形式,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演变。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音乐作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性无疑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学习音乐,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增强审美能力,激发创造性,并且为他们的艺术鉴赏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初中的音乐课堂上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是音乐老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
(一)积累理论知识
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不仅是培养核心素养的第一步,更是构建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基石。因此,老师在授课时,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考核。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重视理论教学。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只会唱歌而不会说话的情况。为了让理论课更有趣、更有效,教师应该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工具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乐理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乐理知识非常重要。无论是写歌还是作曲,都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老师应该加强监督和提醒,并认真完成课堂上布置的任务。
(二)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关键的综合素质,而我们的社会正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因此,学校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主要场所,肩负起了极其重要的责任。而教师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应该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实践。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并不是特别沉重,他们具备了良好的学习能力。如果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出更好的创造性思维。为了让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老师应该积极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他们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课堂氛围。
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课为例,老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电影或电视节目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并利用图像和声音的结合来增加他们的参与度。此外,老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个人才华的机会。比如,让他们自己组建一个团队,挑选他们喜欢的角色,尝试不同的表演形式,完成舞台剧的改编,然后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排练,最后在班级里进行汇报演出,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评审。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去尝试新的想法,从而不断地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并且让他们的实践技能和自信心大大提高。
三、初中音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措施
(一)改变教学方式,提升创新意识
许多儿童在出生时,都会被音乐的节奏所吸引,而且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也能够感受到音乐中所蕴含的情绪和情绪的变化。这说明,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音乐理解能力,然而,中国的教育体系却未能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机会去发挥他们的潜能。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估标准,这使得教师忽视了音乐课程的重要性。最常见的情况莫过于“今天音乐老师请假了,这节课改为xx课”。虽然学生的成绩有所提升,但是长期来看,这种做法会阻碍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我们需要让他们深刻理解音乐在促进学生创造性方面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将更加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精心挑选有效的教学资源,并且不断探索、改进,使之更加有效。同时,他们也应该积极参与“以生为本”的研究,积极汲取优秀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探索、改善,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教授《让世界充满爱》时,通过播放一段真实的灾害现场视频,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灾民的生活状况,感受到他们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下仍然坚持不懈的抗争,领略到解放军的英勇行动,并且深刻领略到全国人民慷慨捐赠的喜悦与坚定。然后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在这首充满激励的歌声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展示他们的思考和观点,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音乐。随后,老师还可以指导他们通过演唱,把他们的情感投射到作品中,用最真诚的方式向受灾地区传递慰问。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的注意力将被有效地集中,他们的演唱热情也将大大增强,使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接着,老师将引导学生们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即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原有的歌词和旋律进行重新设计,制作一首献给受灾地区的祈祷歌曲,并在班级里进行传唱。通过采用这些措施,我们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思维创新
在课堂上,学生应当尽可能地展现出他们的潜力,并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而不仅仅停留在被动的听讲和讨论。只有通过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且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不仅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更是促使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即利用有趣的情景来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这是情景教学法的关键,因为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并且对课程内容也渴望探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和鼓励他们思考的方式,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在创新过程中,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模式,它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和角度去探索问题,并且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发散思维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尽管“异想天开”可能被认为是初中生的思维创新模式,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异想天开”却被教师用来压制和嘲笑,但这并不能掩盖“异想天开”所蕴含的创新潜力。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老师保持开放和宽容的心态,积极发掘学生的优点,并采取积极的方法来指导,以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结语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情感教育的作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此外,教师还应该利用课外时间,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音乐资源。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蝈.初中音乐创造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2023-07-27].
[2] 刘丽新.浅谈初中音乐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上,下旬,2014(2).
[3] 于霄.中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方法浅谈[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18):1.
[4] 林华玲.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J].华章,2010,000(029):162.DOI:10.3969/j.issn.1009-5489.2010.2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