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职思政课程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思想的教学实践
摘要:在中职思政课程教学中融入《读本》,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落地落实,增强育人实效。思政课堂需要探索融合《读本》与统编中职思政课程的学习资源,利用数字化思政资源和科学评价方式提升《读本》的课堂教学效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生读本 教学实践
新时代的中职生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在他们努力成长为“大国工匠”的拼搏之路上,筑牢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做一个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以下简称“《读本》”)已在全国各地中职学校推广使用,运用好《读本》教材,是新时代中职思政课教学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剖析《读本》时代意义强调融入中职思政课程的重要性
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落地落实,运用好《读本》融入中职思政课程之中,具有立德树人的时代意义。
(一)政策力量推动《读本》落地使用
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2021年教育部召开的《读本》工作座谈会向全国各地中小学推广使用。学校和思政教师群体对此高度重视,在学生入学前实现教材到手、入学即用,并落实每周课时和教学内容安排。
(二)教学需求进行《读本》实践研究
由于《读本》落地时间尚短,一线思政教师多数还未能分享到更多的教研成果,还要进一步研究教法学法,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思政课程在课堂授课时,没能做到与中职学校中各具特色的专业方向联系融合,学生不能将思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很快、很好地运用到专业课中去,没有达到强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
(三)实践意义保障《读本》教学推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在学段要求中指出:“高中阶段重在实践体认和理论学习相结合,促进理性认同,提升政治素质。”如何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判断和政治观点,引导他们理性思考和政治认同,将是思政教学实践探究的方向和应用价值所在。各级思政备课组大力开发教学资源,帮助教师在短时间内把握教材、明晰主旨,提供教师可选择的教学资源,有效保障《读本》教学顺利地开展和推进。
二、借助《读本》教学实践提升融合中职思政课程的必要性
《读本》教学实践研究,可从教材融合、教法探究和评价方式等三阶层次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从教材融合上把握《读本》的教学定位
《读本》的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将系统理论细细讲述和层层推进,配合延伸阅读和图片事迹案例,适合该学段中职生的接受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中职思政课教材编写侧重在学生专业学习角度对思政的领悟和启发,《读本》与中职思政课教材课进行互补式的综合使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提供了丰富的与专业结合的案例素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常识性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两者各有特色,相互配合。
(二)从教法探究上提升《读本》的课堂效果
1.议题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思政课程标准提出“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的教学建议,就是围绕着课堂活动来实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小组议论,并将总结出来的观点指导行动。《读本》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系统性强且经典,每讲配套的素材适合教师在课堂采取议题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学习。议题的选材经过教师有意铺垫、拆解整合和正确引导,并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将《读本》的理论知识内化,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如《读本》第4讲“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讲的第二框,可收集数据和案例引导学生开展“如何体现人民至上”的议题活动,让学生践行更加有效。
2.数字化手段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动力
在中职学校线上教学常态化背景下,“互联网 +”技术支持日臻完善,线上教育的技术手段大大增强了教学活动的交互。《读本》知识体量大,配合数字化信息资源,能协同学习资源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便于教师备课,线上教学素材的推送,教师辅导答疑。近年密集的各类培训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集体层面有了一个大提升,通过UMU、学习通等平台和各类教学APP互动工具软件,在班级群、直播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展师生互动交流都非常实用。使用教研组的公众号,配合学习强国网站上的《读本》课件,都能轻松的完成课程发布、作业指导等教学环节。各级部门在新媒体上推进《读本》线上线下课堂创新,利于教,便于学,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习《读本》的积极性。
3.从评价方式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时代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局,学生亲身参与时政事件的风云变幻之中,普遍情感和思维的感悟提升都有了质的飞跃。传统德育课堂的测试评价已不适合《读本》的学习需求,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价方式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思政课堂上实用的过程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学生对自身评价和小组成员相互评价,科学分类,有针对的制定教学策略,布置分层作业和小组内相互打分进行过程性评价。教师在学生原有的思政知识基础上,配合《读本》教学需求设计开发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学习任务,组织课堂所需的议题和综合评价方式。评价需要教师做好细致认真的备课,从课程活动设计到调查问卷的收集,还有学情分析、硬件技术支持等,程序精密环环相扣才不会评价流于表面而实际效果不佳。
新时代中职生未来发展的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联,他们是未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关键。《读本》融入中职思政课程,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落地落实,让中职生夯实思想基础,感受真理力量。一线思政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继续融合《读本》与统编中职思政课程的学习资源,利用数字化思政资源和科学评价方式提升《读本》的课堂教学效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 [J] 张剑英,付秀芬,李肖峰,张海燕,柯珊清,令狐昌丽-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 -2021-11-17
[2]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Z].国教材〔2021〕2号,2021-07-21.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教学建议刘媛- 《课程.教材.教法期刊》[J] -202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