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开展策略

施陈峰
  
科教文创媒体号
2023年15期
张家港市三兴学校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很久了,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大家普遍认为: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变得充满活力;合作学习让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合作学习在正确的运用和设计后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的,但有些细节往往被我们所忽视,只有知道了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正确方式,才能更好地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

引言

合作学习既是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提并论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样态。合作学习能促进个体之间的学习共享与共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其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包括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

(一)时间不够,准备仓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经常是教师抛出问题后不久就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展开探讨,且只过了几分钟就宣布讨论结束。例如,在“认识周长”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虽然合作学习在这节略显抽象的概念课中有一定的价值,但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且时长有限,因此合作学习中会出现有的小组还没有完成,有些小组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就被迫结束讨论等问题,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又如,在“数学广角——集合”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会在典型习题中设置合作学习,列出更多且不同的算式由记录员整理记录,并由汇报员上台讲解。然而实际情况是:本应该在课前讨论好作为汇报员、记录员的人选,却被放到了课上,因此浪费了特别多的课堂时间,导致讨论主题还没有完成时间已经结束。

(二)合作学习被人为形式化

教学中,有些教师是为了赶时髦出亮点而让学生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大多流于形式,根本没有太多实际意义。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学生非常高兴,然后就一本正经地“讨论”起来,而参与真正讨论和思考的学生却寥寥无几,教师让代表发言时,听到的只是个别人的想法,而其他同学参加没参加到“合作”中、学习效果如何,那就不管了。这样的课堂看上去虽是精彩绝伦的,效果却让人担忧。例如有一堂课学习《生活中的小数》。为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你知道小数代表了什么意思吗?在这个过程中有个学习较好的同学便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却没顾及其他同学,这样的结果只是让好学生更好,其他同学则更缺少自我锻炼的机会。在用合作学习时要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才会得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和学习效果,才会让更多的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才能真正让“合作课”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开始。其次,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有充分合作的机会下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只有把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更好地把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提高上去。把真正的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享受学习的同时增进与同学的交流和情感,促进班级的团结,增进学生的友谊,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更多的学困生得到转化。把班级的学习气氛提高上来,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开展策略

(一)科学合理分组,增强合作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小学数学教学面临更多挑战。因此,老师们要更加注重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提升小组学习的效率。尽管分配学习小组一直都是令老师们感到棘手的问题,但通过努力,教师可以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老师应该将学生均匀分配到每一个学习小组,即遵从“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数学成绩有待提高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混合分配的方式,让他们在小组内部得到更多的机会,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这样,可以帮助成绩有待提高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建立一个健康的学习循环,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学生每完成一项活动都会得到相应的奖励。此外,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在老师不在场的情况下继续学习,还需要指派一名学习组长。

(二)分工明确,提高合作效率

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分工明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然而,由于一些教师没有给出足够的指导,他们把每个学生都安排好,没有让他们自主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当中,而且一些内向、学习不足的学生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影响了整个小组的效率。在分组完成后,应该选择一位具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安排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的任务,比如发言、总结等,并鼓励他们多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便让每个小组都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采用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在一个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唤醒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同时也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到团队协作的活动中。

(三)科学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有效地学习,这需要他们拥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思维习惯等因素,采取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让学生们有机会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并且进行有效的分组、分工。当学习三角形的概念时,老师会首先解释它的定义,并且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被看作三角形?”随后,老师会要求学生们搜集有关的信息,并将其呈现给老师。之后,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收获,让老师更加清晰地了解三角形的概念,最终,老师会对学生们的成果给予肯定。

(四))教师做好合作学习评价工作

如果没有一个积极的评价,学生们就无法继续努力。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小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或一个激励的动作都可以帮助他们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该认真评估每个小组的表现。这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赞赏和鼓励,还能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努力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奖励或其他方式来实现评估,但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真诚地肯定学生的进步,而不是敷衍了事。

结束语

综上,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已经成为教师常用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中给出相应策略,以期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使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获得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慧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2]刘学娇.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J].学周刊,2023(12):99-101.

[3]陈金龙.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3(08):49-5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