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常州新能源产业集群的路径研究

黄小海 孙菲阳 张俊杰 周杰 顾付伟
  
科教文创媒体号
2023年16期
江苏理工学院213000

摘要:本文以常州新能源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发展路径及面临的挑战。通过对常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的梳理,结合文献综述及实地调查,本文分析了常州新能源产业集群的优势、制约因素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措施,以期为推动常州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常州;新能源;产业集群;路径研究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常州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和优势。然而,如何打造常州新能源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仍需深入探讨。

正文

(一)常州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基础和优势

首先,常州有较为完善的工业基础和产业链条。尤其在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领域具备较强实力,这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动力电池到锂电产业,进而拓展至新能源汽车产业,三次战略跃升都与常州坚实的工业基础密不可分,制造业雄厚的历史沉淀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区位优势使常州成为吸引投资和发展产业的重要地区。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企业之间相互配套,已构建从材料到电池系统的全产业链,并形成错位发展,建立了协同型清洁能源发展汽车行业高地,种种迹象表明常州已逐步形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战略高地。最后,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政策的支持也为常州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常州新能源产业集群面临的挑战

1.产业发展规划不完善

目前常州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其中,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指导方针。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缺乏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指导方针,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方向和重点。这使得一些企业在技术研发、产能建设等方面存在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问题。除此之外,虽然政府提出了常州氢湾建设的目标,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时间规划和可行的措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方向和动力,难以有效推进氢能产业的发展。受产业技术、市场以及政策环境的制约,储能方面同样如此。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劲

目前,动力电池产业在核心技术方面仍然依赖于国外企业,而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研发和生产成本较高,企业往往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难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创新。随着氢湾的建设,常州在氢能的基础研究方面有持续投入,但起步较晚积累较少。氢能产业的技术创新链条尚未完善,生产、储存、运输和利用等环节之间的协同创新还不够紧密。同样,储能在常州还没有形成—个完整独立的产业,企业和投资者在研发和应用储能技术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导致储能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低,很难吸引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3.政府配套政策不到位

常州政府在动力电池产业的监管和标准制定方面并不充分。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和标准制定,动力电池市场存在着质量参差不齐、产品安全隐患等问题。其次,政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但这些政策往往存在着执行不力的问题,许多企业在申请补贴时遇到了繁琐的手续和审批程序,导致补贴资金无法及时到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与其他新能源产业相比,氢能产业和储能产业在政策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一些短期性的奖励政策难以持续引导企业持续投资,政策操作性和可执行性的不足,影响了长期发展机制的形成。

(三)推动常州新能源产业集群的路径研究

1.制定完善产业规划,统筹明确发展目标

产业规划对常州新能源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至关重要。因此,政府应先通过制定科学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为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方向,从而避免企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问题。为加快推动常州氢湾建设,常州政府应考虑技术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等因素建立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包括产业准入、市场监管、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等方面,形成科学合理的发展机制,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路线图,为常州氢能和储能产业提供长期引领和指导。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产业协会、创新联盟和示范项目等方式,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共享,促进各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提高常州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2.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注重人才引进培育

常州政府可以推动技术研发投入的增加,并注重引进和培养高级人才,提升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首先,政府可以增加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投资,建立专项科研项目和基金,支持企业在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氢能和储能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研发工作,支持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创新型研发并不断鼓励企业加大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培育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其次,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优先吸引具有动力电池、氢能和储能等领域研究经验的高级人才。通过建立人才培训计划,为相关领域的人才提供专业、系统和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增强企业的人才储备和创新能力。

3.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推进产业持续发展

常州政府应完善相关标准和政策,确保动力电池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投资,政府可以改善补贴政策的执行机制,简化申请手续和审批流程,加快补贴资金的发放速度,确保企业能够及时获得补贴支持。同时,政府可以制定针对氢能和储能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和支持政策,通过给予税收优惠、贷款支持和科研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和成本。不断加大对氢能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支持,促进氢能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创新,并鼓励企业进行储能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提供贷款、补贴和税收优惠等金融支持,促进整体发展。

结论

本文通过对常州新能源产业集群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路径建议。同时,也为其他类似城市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参考。然而,本文仍存在一定的限制,如样本数据的时效性和区域性等。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样本范围,深入研究不同区域和时间序列下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储楚.常州新能源产业加速“跑起来”[N]. 新华日报,2022(014).

[2]曹霞.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升级[J].中国市场,2022(34):60-62.

1.黄小海,男,汉族,1993年12月,江苏泰州人,江苏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常州,213000

2.孙菲阳,女,汉族,2004年8月,江苏无锡人,江苏理工学院,学生,常州,213000

3.张俊杰,男,汉族,2004年6月,江苏苏州人,江苏理工学院,学生,常州,213000

4.周杰,男,汉族,1991年1月,江苏常州人,江苏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常州,213000

5.顾付伟,男,汉族,1991年6月,江苏泰州人,江苏理工学院,博士研究生学历,讲师,常州,21300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