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商业模拟与实战》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梁春树 李卉 冉春艳
  
科教文创媒体号
2023年16期
广州工商学院 广州 510850

摘要:在数智经济时代,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时而生。《商业模拟与实战》总结多年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面对学生学习内驱力不强、教学团队数字素养不高、课程评估体系不完善等痛点问题,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估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OBE 商业模拟与实战

一、改革背景

随着数智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21世纪进入了知识智能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随时可学,随处可学。单纯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的传统线下教学模式已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不符合当下人们学习的方式[1]。时代呼唤教育的改革。而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兴起,一种全新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就是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结合了网络在线教学方式的优势和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2],从而广受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的欢迎。据调查,美、日、韩等国家的高校均已大量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而近年我国的数字化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与建设当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所在,是未来教育的“新常态”[3],对提高我国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商业模拟与实战》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创业类型综合实训课,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战略管理、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知识去解决模拟创立和经营公司中遇到的各种专业性问题,对于大二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的学生来讲,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此外,本课程的课时有限,如果将过多的课上时间花在实训前的“知识讲解”上面,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课上实训时间,与课程性质不符。但如果不进行实训前的知识引导,学生的实训就会停留在感性操作上,到达不了“理性操作”层次,也与课程教学目相悖。这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痛点所在。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势能够有效解决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问题。因此,课程教学团队于2017年开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提升课程的“两性一度”,从而提高课程的育人效果。但在探索实践中,发现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应用型本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不强,线上学习的成果如何体现,从而保持学生学习的持续性等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二、课程改革的痛点问题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2017年,课程教学团队开始试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借助雨课堂平台来做好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讨论、小测验和课后复习等环节。在疫情期间,课程组全面启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即确立超星学习通+Q群+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国家级精品慕课在线课程,实践教学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即课前线上利用超星学习通发布教学资源并监测学生自学情况,课中利用线上签到、讨论、答题等互动,或利用腾讯课堂或是微助教平台进行线上直播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在电子沙盘上进行,课后利用Q群和超星学习通发布测试任务并答疑。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一些“知识讲解”部分搬到了线上,这样线下课堂更多时间用来答疑解惑和实践操作,效果更佳,此模式在本校2018和2019级学生中推广,受到师生好评。

但是在这几年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中,课程教学团队发现仍然存在一些痛点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才能更好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作用。

1.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

目前,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普遍不足,缺乏学习动力,较多学习知识点在教师教授的过程中都是被动的接受,主动学习和吸收知识点的欲望较低,尤其是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因此,线上知识学习部分,效果和预期有一定差距,部分同学并没有按照要求去点击学习,甚至点击学习了,也仅仅是打开完成进度而已。结果导致对相关实践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在实训过程中仍然出现“哥伦布式经营”和盲目经营现象,达不到“科学经营”“理性经营”等实训目的。

2.教学团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有待提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要求较高,而目前的教学团队包括教学环境都不足以支撑教师完美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团队的教师教龄均有10年,虽然已经能够较好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工具开展教学,但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方面仍有一定差距。目前存在的主要不足有数字化意识不强、线上可视化教学资源的制作,线上教学内容的有效呈现,线上学习效果的科学评价以及学习数据反馈信息的有效利用等问题。

3.缺乏科学的课程评估体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课程考核体系比较完善,考核面贯穿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也覆盖了线上线下;考核方式多样化,有形成性评估,如课内讨论、小测验、同学互评、自评、课堂投票等方式,有终结性评价,如课程实训报告、课程经营报告、线上考试等;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自评、小组互评、组长评价和教师评价。对于线上的每一个学习环节,都纳入到课程考核中,赋予了一定考核比例。但是当前的课程评估方式仍然是基于教师的理解去设计课程考核方式,而非从学生学习成果的角度去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目前的评估没有完全实现评估学生的学习达成度,以致于出现了学生敷衍对待线上的学习内容,最后影响了线下的学习效果。因此,基于OBE理念的课程考核体系急需建立。

4.对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设计有限

作为一门综合实训课程,在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学习能力不齐的背景下,如何设计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是本课程一直以来的“痛点”和“难点”,以往教学实际情况显示学生对高阶性知识点的接受度和理解有限,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有明显的畏难情绪。

三、课程改革实践

(一)基于OBE理念,重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课程教学团队引入OBE教育理念,从学生学习成果出发,重新明确课程的目标,表述由原来笼统的表述转为更清晰表述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在知识、技能与价值观方面的收获。课程团队基于SLO重构教学内容,由原来的10个项目整合优化为5大项目,逻辑上符合“知识-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这样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认识-反思-应用”实现在体验中学习,在参与中学习,在错误中学习,和“练中学,学后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其中,知识部分的内容设计在课前预习阶段,安排学生提前在线上学习,线下进行答疑解惑。同时,课程团队对于实践教学内容部分,没有沿用原来的多轮反复对抗赛的形式,而是基于学生学习成果出发,针对某一个内容展开相应实训,重点训练学生某项能力,如“战略规划能力”“运营能力”、“全面预算能力”“财务决算能力”“总结报告能力”等内容,每一个内容实训完毕,学生需要提供相应的可衡量的学习成果,如“战略规划方案”“生产计划”“现金流量表”“企业经营报告”等,这样进一步提高了课程高阶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课程的挑战性。

(二)精心设计线上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课程教学团队精心设计线上学习内容,包括课前的知识点学习和课前小测,课中的练习、讨论和投票,课后的章节练习、小测以及拓展阅读等环节。同时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的群聊功能,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任课教师会在群里进行回答。对于学生有较多疑问的点,通过在线平台的录课功能,录制答疑视频,发到群里,便于学生反复观看。此外,在课中的一些学生精彩表现的视频,也会共享到群里,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目的。

为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教学团队与校企合作,录制了微课,将一个个知识点分割成5-8分钟的微课,可视化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增加线上学习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团队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录制了16个微课,微课制作精美,动画效果好,结果反响不错。同时,在线上学习内容方面,增加案例视频,引入学生深入了解本土企业、本土企业家和本土商业精神,在进行模拟化决策方面能有中国视野。为了随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建立了线上学习的习题库,每章节均设计与该章节匹配的习题,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进行实时测验和实时反馈。此外,课程教学团队,在超星学习通的线上教学平台方面,已经建立拓展教学资源库、课程思政案例库、教学案例库、习题库、试题库等线上教学资源,并向学生开放,扩展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

(三)加强师资团队的数字素养培养,提高数字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要求教学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对教学的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要求较高。同时,《商业模拟与实战》课程是利用专业软件模拟企业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使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真实体会企业数年的经营管理过程。这门课程的任务量比较重,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统计工具来进行科学决策,从而训练学生的基于信息管理的思维方式。从这个层面来讲,也要求任课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管理能力,才能更好指导学生开展实训。为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定期组织团队进行交流和探讨,交流经验;与专业的教学软件公司、名师合作等,给任课老师专门培训,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教学团队的数字教学能力。

(四)基于OBE教育理念,建立立体化的课程评价方式

从激励理论来讲,学生的积极性源于对某项行为结果的认知。当学生感知到某一行为的结果将带来比较大的价值时候,他会自发去做,内驱力较强。当学生感知到某一行为的结果比较模糊的时候,他的行动积极性会大打折扣。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学习内驱力不足问题,建立一套符合“SMART”原则的学习成果目标体系和成果评估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SMART”原则要求建立的学生学习成果目标体系必须符合这几个条件:(1)能够清晰具体表明学生要取得的成果;(2)成果是可测量的;(3)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可实现;(4)成果与课程目标相关;(5)有时间要求。

基于这些条件,团队引入了OBE教育理念,探索构建学生学习成果体系,并基于成果体系,进一步探索构建课程评估方案和成绩评定标准。评估方案以形成性评估为主,终结性评估为辅。总体上贯穿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能够全面评价学生学习全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化学习。形成性评估依托在线教学平台自带的考试系统,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比如随堂测验、课内讨论、综合考试、拓展阅读报告等,全面评价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团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每一类型考核的成绩评定标准,让学生非常清晰认识到这个学习活动后,他将得到的分数,有效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本团队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引入多个评价主体(教师、组长、组员、竞争对手)进行教师评价、领导评价、学生自评和组间互评,培养学生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意识。此外,在课程评估过程中,根据课程的特点,在注重个人能力考核的同时,也重视团队学习的考核,引导学生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改革效果

一年来,课程教学团队,基于OBE教育教学理念,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一步改革与优化,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建立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合理利用与整合学习环境、媒体、教师、教学策略、学生等这些要素,有效分配线上线下学习比例,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利用,进而带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深度学习,以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1.学生自主在线学习使用情况大幅度上升

2021-2022第2学期课程的累计页面浏览量为446484人次,累计选课人数为668人,累计互动次数为1491次;2022-2023年第1学期课程的累计页面浏览量为753944人次,累计选课人数为706人,累计互动次数为5209次。两个学期的数据对比来看,页面浏览量上涨了68.87%,累计互动次数上涨了349.37%。以某个班级(45个学生)为例,在2022-2023学年第1学期,累计发布任务点28个,覆盖了5大项目,学生章节学习次数2530,线上的学习积分平均为75.17分,较上一届上升15%。

2.满足学生多层次的学习需求,获得学生认可

在《商业模拟与实战》的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认为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的学生占74.28%,认为加强了课堂的互动性的学生占73.33%,认为有助于多方面能力培养的学生占62.86%,认为提高了学习效率的学生占52.38%。

3.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师生共同成长

自课程改革以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以赛促进,以赛促学,师生共同成长。2022年3月,课程教学团队参加学校组织的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学校选拔赛,荣获一等奖;9月,学生参加第十八届“新道数智人才杯”全国大学生数智化企业经营沙盘大赛广东省赛荣获三等奖;2023年9月,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全国第二届高校数智化商业决策创新大赛学生组全国总决赛“数智职业实战”环节中荣获数智之星。

4.教学团队获得多方肯定

在对学生开展的商业模拟与实战课程思政问卷调查的结果中显示,认为任课教师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表现为很好的学生占60%,表现较好的占33.3%。认为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在引导学生树立价值观、明确奋斗目标、增强法治意识以及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的占53.3%,起到明显作用的占26.7%。课程组教师们在教学质量管理平台的同行评价、督导评价、领导评价中,评分均为优秀。

四、结语

《商业模拟与实战》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需要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优化。《商业模拟与实战》是一门综合实训课程,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需要利用到战略管理、运营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来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课程教学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学习环境、学习对象等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明确课程评估方案和成绩评定方式,并在课程启动之初,明确向学生传达,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结合课程的性质考虑,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重构教学内容体系,重新设计教学活动,改革课程评价体系,这些都是《商业模拟与实战》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依据OBE教育教学理念,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改革与优化,改革效果较为明显,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①梁春树(1984-),女,广西玉林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高等教育等。

②李卉(1981-),女,湖南衡阳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市场营销等。

③冉春艳(1983-),女,湖北恩施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市场营销等。

[1] 牛芳兵,田给林. 基于AHP的混合教学模式效果评价及研究——以菏泽学院为例[J].菏泽学院学报,2021,43(04):61-64.

[2] 庄敏;雒应成;谌莉;邹元霞;康福;;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中应用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C];2018.

[3]王金旭,朱正伟,李茂国. 混含式教学模式:内涵、意义与实施要求[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04):7-12.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州工商学院2021年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21KC-018)、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20604784273030)、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的新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粤教高函[2023]4号)的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