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精准分层作业设计与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提出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精准作业分层设计策略,包括转变教师在作业设计布置中的教育观念;坚持动态分层设计理念;灵活运用分层作业评价方式;优化分层作业设计形式。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2021年教育部提出“减量提质增效”的“双减”政策,建议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1]
但大部分学校在贯彻“双减”政策时,都做到了“减量”,如何“提质增效”还在苦苦探索中。甚至有不少学校,认为“提质增效”还是体现在分数,因此不少的小学数学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给学生布置作业内容、作业形式评价方式都一样的作业。这种作业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特征、学习能力、个体差异,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容易造成学生自信心容易受挫,学习能力不断下降。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
(一)课后作业主要照搬书本配套作业。当前部分教师没有从大单元考虑设计作业,也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课堂掌握情况,简单地把书本每课时对应的作业布置给学生,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达不到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课后作业难度和学生水平不符。同一班级内不同学生的数学水平各不相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也存在一定差异。教师未联系学生间的差异布置作业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影响作业作用的发挥。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双减”政策要求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分层设计。
(三)课后作业设计形式单一化。当前作业形式主要以书本的或教师出题目为主,是以教师的角度出发,配以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解决问题等多种形式。很少以学生角度,出题做作业,我们可以布置一些开放题,让学生针对自己情况自己编题自己做题,从而达到巩固数学知识的目的。
(四)作业评价方法单一化。目前,大部分老师主要以作业是否完成、正确率高低,甚至分数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而且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情况,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中,作业分层就显得苍白无力。
(五)分层作业的复杂性。若要对作业进行分层,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层的标准有许多,可以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分层,也可以是学习能力、兴趣、态度及方法的不同进行分层,无论从哪个维度,都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展开旳,有一定的复杂性与难度。[2]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精准分层设计策略
(一)转变教师在作业设计布置中的教育观念 ,为学生搭建支架
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严格把控作业时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匠心彰显,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以质量为标,从题量的权衡到题型的进阶,从形式的改善到评价的改进,从采点、创意、设计等角度去探寻每一份作业的设计之美。面对“ 双减”政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相信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一定会克服困难,并不断发现适合孩子们有效学习的方法,真正实现“作业育人”的目标。
(二)坚持动态分层设计理念
小学生学习水平、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学习态度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动态发展,或有所好转,或变得不如人意。因此任课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对学生的分层作业做出及时而准确的变动。
坚持动态分层设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相当高,具有一定复杂性。这就需要教师参悟教材、了解学生情况,还要知悉学生成绩变化的原因,在充分掌握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实施分层作业设计。
(三)灵活运用分层作业评价方式
1.坚持等级评价同时加上鼓励性语言
目前,大部分教师主要以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为标准,釆取等级A、B、C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作业,很少兼顾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在改作业中,教师提高对学习态度的关注,并以积极向上的、中肯、平等的语言来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做到“分层作业分类批改”,相信这样的作业对学生更有针对性,更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存在的问题,改正学习方法,端正态度,积极的思考和探索,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2.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评价
考虑到实施分层作业大大增加教师批阅作业的难度和工作量,可以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的融合,在批改作业时,适当地引入信息技术,使评价活动更加灵活,也有利于获得有效、可靠和客观的评价结果,是一种高效的评价的手段。
(四)优化分层作业设计形式
在分层作业设计布置中, 我们要遵循课内课外联系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层次性和探究性的原则,教育性与趣昧性相结合的原则,优化分层作业形式,在吸引学生完成的同时,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1.设计进阶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
根据学习目标,一个教学要点对应的作业设计遵循“基础类-提升类-拓展类”分层进阶要求,基础题要求所有学生完成,提升题和拓展题由教师给出不同水平层次的评价要求和挑战奖励机制,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完成,获取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既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又有效提升学生高阶思维水平。
2.改编课本例题、习题,设计分层作业,优化作业形式
课本的例题、习题为面对全国同龄的学生,根据本班的学生学习情况,改编习题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例如为了加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课后习题往往会提供一些生活背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但实际性的操作比书面上的理解更有说服力,如果通过改编,加上一些操作性题目,更能让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灵活选择多种作业类型,分层设计,提高学生作业效率
小学数学作业主要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形式。从题型上看,作业形式既有解答、填空、选择、判断、计算、操作和解决问题等书面形式,也有许多非书面学习的活动,包括背记、对话、调查、实践活动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价值与功能。但这些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我们可以加入一些“选做题”和“必做题”,让学生自己选择能够独立完成的题目,以增加学生自信心。也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让学生针对自己学习情况自己编题,自己解决问题, 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中央“双减”《意见》的背景下,为了确保“双减”工作平衡有序,全方位拓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培养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教师应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数量,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精准设计分层作业,做到分层、弹性、个性化布置,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提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 www.gov.cn, 2021-07-24 .
[2]吴红梅. 小学四年级数学分层作业的调查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樱花语校区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徐保瑜(1981年),女,广东,一级教师,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