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人工智能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挑战与发展策略
摘要:在人工智能时代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教育”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全球共识。而基于新兴技术的职业教育变革也势在必行。文章首先对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相关政策出发,引申出职业教育发展应该紧紧抓住人工智能这个时代契机,进而分析了人工智能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人工智能在中职教育中面对的问题与挑战,最后对人工智能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为未来职业教育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中职教育;应用现状;挑战;发展策略;
一、 人工智能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1、在教学资源方面
人工智能环境下主要有教学平台、学习资源等教学资源。目前,许多老师中职教师都会借助智能化的教学平台,如雨课堂、职教云、学习通等来辅助教学。这些智能化教学平台都具有实现精准教学、资源推送、线上互动、智能测评等功能,可以辅助教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1]。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学习资源也不在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材料,各种网络资源应用而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明确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从而建立差异化的学习手段,给不同的学生提供更加合适的知识和学习计划。也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了解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途径,智能组建适应学生的知识顺序,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向。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记录学生的学习足迹,了解学生基本水平,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整合,进而为学生智能化推送资源。
2、在教学过程方面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不在是传统的讲授,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目前职业教育中的授课形式多以“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就很好的将人工智能技术贯穿到了整个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和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交流[2]。课前,老师将自己制作或者整理的网络资源上传到学习平台供学生预习观看,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然后教师根据预习任务的结果来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课中,教师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同时借助智能教学平台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比如利用平台进行随机点名,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利于平台的弹幕功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吸引学生的兴趣等。课后,教师在教学平台布置作业。针对一些客观题可以提前预设好答案,然后教学平台就可以通过文本分析、语义识别等技术来自动批改作业,生成作业报告,减少老师的工作量,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创新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方法。
3、在教学评价方面
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中职的教学评价的呈现出多元化。在评价主体上,不仅有师生互评价,也有生生互评。以往仅有教师这一个评价主体,所以给出的评价往往是单方面的、片面性的,而现在借助智能技术,不同的评价主体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给与学生评价,从而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在评价方法上,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一方面,借助教学平台,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据,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进行线下考试,反映学生的终结性评价结果。在评价标准上,不在是唯成绩论,通过智能技术分析,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发现学生的特色[2]。所以,在中职教育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学评价可以发现更多适应多元化社会的人才。
二、 人工智能在中职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1、专业教学平台资源匮乏
随着国家对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视,中职院校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在职业教育中,并没有一个完善的平台来统一管理各类专业资源。特别是有关中职教育的内容,我们只能零散的从网上寻找资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各职业院校对平台建设的投入不足以及对平台的应用能力欠缺,使得信息化平台的智能化程度和使用率低,收集不到有用的数据,进而无法顺利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学校教学模式固化
随着职业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来源也越来越多元化。这就导致中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同一批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势智能领域的都存在着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教学[3]。但是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许多老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他们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学生的潜能、差异性、职业道德教育等,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课程和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
3、教师教育理念陈旧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扎实的学识和丰富的实践技能,还需要具有深厚的信息素养。但是在目前的中职教育中,部分教师还不愿意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也不愿意接受和使用新的技术,适应新技术的变化和要求。即使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智能技术,也只是停留在表面,认为只要应用了信息化设备、网络资源,都是使用了信息化教学。这种表面的融合,使得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所下降。
三、 人工智能在中职教育中的发展策略
1、加大专业教学平台资源的建设
利于教学平台来进行教学已是大势所趋,所以加快平台资源建设已是刻不容缓。首先,各个职业院校需要加大平台资源开发的投入,鼓励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平台的建设。其次,各大职业院校要倡导资源共享,将优秀的教学资源、学习资源提供给有需要的人。这就需要各个院校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形成一个大型的资源共享网络。最后,构建一个统一的专业资源平台来收录各个职业院校的网络资源。从而让智能技术真正的渗透到职业教育之中。
2、构建新的应用模式
中职教育应依托智能技术,将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中职教育由传统模式转变为“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可以减少点名、批改作业的时间等,还可以精确的记录学生的学习动向。学生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随时学习、随处学习等,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合理应用这种新的应用模式能有效的进行教学、评价和管理,从而有效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
3、树立智能化教学理念
一方面要转变教师的观念,鼓励教师努力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积极主动的学习有利于教学实施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加大在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上的投入,让教师在智慧教育中体会智能技术带来的优势与便利,从而从心底认可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教师更好的实现其尊严和价值。
四、 总结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给新时代中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带来深远的影响,传统中职教育的管理模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改变,人工智能技术将再一次促进和推动教育的发展。所以,中职教育要顺应时代需求,积极改变,将人工智能融合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推动和促进我们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升级,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从“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审视面向数字人文主义的人工智能与教育[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02):5-23.
[2]丁彦,张伟.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问题分析[J].大学,2022(10):185-188.
[3]赵朝辉.人工智能视域下职业教育改革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9(04):35-39.
作者简介:葛金梅(1997.08-),女, 重庆市巫山县人,汉族,硕士在读,贵州师范大学,混合式教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