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股东股权质押下利益侵占行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迅速扩张,随之而来的是股权质押市场的快速发展,各板块市场中股权质押规模不断攀升,这种以自身持有股份进行质押,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或融资的现象,在资本市场中已十分常见。股权质押在融资便利性及规模方面,相较传统融资方式存在显著优势,但过度或无序的股权质押也在造成不可忽视的问题,不仅质押行为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还将对内外部各相关主体造成相应的影响。本文就大股东股权质押下的利益侵占行为进行简单梳理,内容涉及对质押动机、质押手段、质押风险的描述,并深入探讨公司治理相关环节和因素的造成影响及质押相关经济后果。
关键词:股权质押;公司治理;公司价值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股权质押解决融资难题。然而,大股东通过股权质押,利用手中的控制权利益侵占公司以及中小股东利益的案例屡屡发生,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深入分析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行为的动机、风险和手段并探讨质押行为发生后可能对公司治理造成的影响及相关相关经济后果。
一、股权质押相关描述
(一)质押动机
质押动机可分为善意动机与恶意动机。艾大力和王斌(2012)[1]通过研究证实了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是企业选择质押股权的首要原因。因为股权变现相对容易,流动性也更强,上市公司倾向于利用股权质押快捷获取资金,这是基于企业现实情况所做出的善意考虑。但也有大股东为防范控制权转移风险,更倾向于将股权质押获取的资金投向自身或第三方﹐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二)质押手段
股权质押手段主要集中于关联担保、股利政策及关联交易三个方面。关联担保层面,由于担保行为存在一定的风险,不会通过向他人提供担保而给自身带来额外收益,因此,大股东往往会要求上市公司为其提供担保以获取隐性收益,同时也使上市公司成为风险的承担者。股利政策层面,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时,资金占用和股利发放是两项重要手段,二者互为补充,可交替使用。关联交易层面,魏明海等(2013)[2]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对公司决策的影响越大,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产生的非公平关联交易越频繁,公司被侵占程度也越深。
(三)质押风险
杜经纬等(2021)[3]认为,股票价格下跌时,如果质权人未将股权平仓,那么质权人的资产将会遭受损失。魏曙光和王敏玥(2021)[4]提到,股权质押带来的优先受偿权实际上和别的优先受偿权有所不同,如果在股权质押过程中,出质人违反了法律法规,就有可能导致股票被强制退市,使出质人同时面临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卓金鑫(2021)[5]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分析后提出: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公告信息披露不完善可能导致公司中小股东和投资者难以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害,从而导致股价下跌,最终将产生长期市场风险。
二、股权质押与公司治理
在研究股权质押与公司治理关系或影响时,本文将从控制公司、侵占利益以及影响公司投资效率三个方面展开。
(一)加强对企业的控制
任碧云(2018)[6]通过对多家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前后大股东股票增持变动情况进行对比后发现,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与其股票增持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大股东进行股权质押能够进一步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二)侵占利益
股权质押行为完成后,相当于大股东收回了对上市公司部分投入资本,当质押比例达到一定水平时,已收回大部分投入资金的大股东将不再对公司的经营存亡情况过分重视,此时,公司价值降低的风险就转移到其他股东及债权人身上,而大股东通过股权质押,既缓解自身财务危机,又成功侵占公司资产。此外股权质押还会加剧两权分离,股权质押比例越高,两权分离程度越强。
(三)影响投资效率
股权质押行为后,大股东更倾向于通过投资有利于自己而非上市公司的高风险项目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和投票,干预高管决策的热情也更为高涨,从而降低投资效率,弱化公司治理。股权质押还会加大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其产生利用自身持有的控制权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其表现之一就是减少对长周期创新活动的投资。
三、股权质押经济后果
(一)损害公司价值
大股东会对公司股权价值与股权质押价值进行比较,一旦前者远低于后者,他们便会放弃股权,进行质押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最终将导致公司业绩和价值的下滑。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还会造成利益侵占和资金流失,导致上市公司削减其必要的研发投入转而进行非效率的投资行为,致使公司价值受损。
(二)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形成后,上市公司或质押股东本人很可能会实施财务造假,以此维持公司财务报表等对外披露信息的稳定,防止股价下跌,而不真实的披露信息会影响中小股东的判断,进而造成损失。因此中小股东需对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提高警惕,防止自身利益受到影响。投资者层面,股票和债券投资者需承担企业经营失败的风险,而股权质押易造成企业经营不稳定,即使能够通过盈余管理实现短暂的维持,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审计师层面,过高的股权质押率一方面会导致公司业绩变差和价值下降,另一方面会诱发控股股东的盈余操纵行为,上述两现象的出现大大增加了审计师面对的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提升了审计难度,增加了发表非标意见的可能性。
(三)扰乱资本市场稳定
李瑞涛和酒莉莉(2018)[7]通过研究发现,存在股权质押现象的企业与未进行股权质押的企业相比,出现违规行为的概率更高,且违规行为通常不重大,处于监管的边缘位置。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暴露于资本市场后,可能会对投资者信心产生消极影响,而投资者长期蔓延的股价担忧情绪,有造成股价崩盘的可能性。股权质押行为还会向外界传递股价抬升的信号,导致投资者的抛售行为,引起市场恐慌,扰乱资本市场稳定。
四、结论
通过对大股权质押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研究梳理发现,通过质押加剧两权分离程度对上市公司实施利益侵占,并且会利用其持有控制权影响企业投资决策,造成过度投资,影响上市公司投资效率。质押行为产生后,质押股东实现了对公司的进一步控制而对股权质押行为造成经济后果的描述中,质押负面影响占主导地位。股权质押产生的经济后果不仅作用于上市公司,对利益相关者,特别是上市公司信息使用者及整个外部资本市场都在产生重大影响。可能造成公司价值下跌和信息使用者投资与审计风险提高,最终影响资本市场,引起市场波动。
参考文献
[1]艾大力,王斌.论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财务:影响机理与市场反应[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04):72-76.
[2]魏明海,黄琼宇,程敏英.家族企业关联大股东的治理角色——基于关联交易的视角[J].管理世界,2013(03):133-147+171+188.
[3]杜经纬,杨竹节,王子旭,潘柯瑾.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分析——以康美药业为例[J].现代商业,2021(32):93-95.
[4]魏曙光,王敏玥.券商股权质押风险防范分析[J].经营管理者,2021(11):86-87.
[5]卓金鑫. 贵人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风险防范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21.
[6]任碧云,杨克成.大股东增持股份动机是择时还是自保?——基于股权质押的经验证据[J].财经问题研究,2018(09):68-75.
[7]李瑞涛,酒莉莉.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诱发”上市公司违规吗?[J].产业经济评论,2018(01):95-116.
作者简介:张宇婧(1998—),女,汉族,浙江金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