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工笔人物画中的光影语言探析

沈洁
  
科教文创媒体号
2023年25期
广州新华学院 广州 510520

摘要: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我国的工笔人物画创作理念不断更新、创作技巧日趋丰富,对于光影语言的运用也逐渐增多。在工笔人物画中,光影语言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自然光、月光、人造光等多个方面,简要列举和归纳新工笔人物画中常见的光影表现形式,随后从人物刻画、意境表现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论述光影语言在新工笔人物画中所能发挥的主要作用,最后从素描、人物造型、虚实关系处理、色彩搭配等多个方面,具体分析光影语言的具体应用方法与要点,以期能够为新工笔人物画创造探索更多实用可行的技巧。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光影语言;写实;意象

光线是支撑人们观察认知世间万物的重要条件,影由光产生又与光相互依存,将光与影适当介入到绘画创作中,不仅有助于画中形象的塑造,同时可促进作者情感的表达。对比中西方绘画发展历程看,我国传统绘画较为注重意象性,普遍习惯于“画阳不画阴”,对于影的刻画较少;而西方绘画更加注重技法的展示,对于光影语言的运用程度较高。直到20世纪,受西方文化影响,我国绘画作品中的光影元素逐渐增多,通过冷暖交替的色彩、明暗鲜明的线条,使得画面呈现更富立体感和感染力。如何更好的运用光影语言,受到更多关注,在此背景下,此次选择对新工笔人物画中的光影语言展开探究。

1新工笔人物画中光影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

1.1自然光

自然光通常指日光,在经玻璃折射照进室内后,通过会以柔和清晰的光感,映衬出人物的主体地位。室外日光又可根据时段的不同,划分为晨光、正午阳光和晚霞之光等,其中晨光通常通过紫灰、橙黄等颜色呈现,柔和且略显朦胧,有助于展现人物的朝气;正午时阳光较为强烈,光影间的明暗关系更加鲜明,更加直观的凸显出画中主题,同时有助于体现出人物心理状态;而晚霞往往伴随日落和黑夜的来临,因此其光线相对内敛含蓄,能够发映出较强的归属感[1]。

1.2月光

在工笔人物画中,月光会给人带来神秘、幽静的感觉,通常由冷色调呈现,常见的有蓝灰、紫红色等,夜晚四周处于黑暗,月光水银泻地般洒下,既清晰明澈又略显深邃,与周围黑暗形成强烈对比,使得月光带有较强的神秘色彩,能够营造出一种变幻莫测的氛围,使人物与身边环境能够和谐搭配,使画面更富意境,呈现出较为虚幻的视觉效果。

1.3人造光

人造光,即人为有意安排的光线,是可以根据画家的创作意图进行设置的,它可以突出画面的重点,营造出特定的氛围感。通常是以红、橙、黄等暖色线条,将画中主要人物笼罩其中,烘托出浓厚的温馨感和希望感,以反映画中人物的质朴和温良[2]。

1.4侧光、逆光和顶光

不同角度照射至人物的光,会产生差异明显的视觉效果,所呈现出的画面感也各有不同。而在新工笔人物画中,自然光除了不同时间的光感以外,其表现形式主要还有逆光、侧光、顶光。逆光可以突出人物的轮廓,强调其形态和线条,主要是光由主体人物背后发出,使其处于背光状态,在人物与背景间拉开适当距离,通过洗色法清晰呈现出人物轮廓,显著增强画中人物的感染力,衬托出其内敛、沉稳的性格,使整个画面都带有较强的视觉冲击感。侧光则可以展现出人物的立体感和质感,这是工笔人物画中较为常用的光影语言,一般是以暖色调线体从侧方向人物投射阳光,以此来凸显出画中人物的光辉形象[3]。顶光则是由人物头顶照射而下的光线,这种光线通常寓意着希望与信念的传递,能够凸显出人物的信念和斗志,给人较强的希望感[4]。

2 新工笔人物画中光影语言的功能作用

2.1彰显人物精神气质

工笔人物画本就强调精细化,需要以严谨细密的态度,从神韵、表情、形态等多个角度,对人物加以客观且准确的描绘,进而使得人物形象立体且生动,而光影语言的适当运用,不仅可以通过各类光线的烘托和渲染,使人物的外在形象更加生动立体,突出人物的轮廓和线条,达到写实的效果;而且还能够明暗关系的调节、空间结构的把控,反映出人物内在的心理状态,彰显其较为鲜明且独特的精神气质,使原本呆板的人物形象,能够刻画的更加饱满且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使画作更富精神品位,带给观者更好的审美体验[5]。

2.2助力绘画意境呈现

在画面气氛渲染方面,光影语言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作用,画家通过对点线、光色以及形体的灵活组合,将其和谐融洽的进行搭配,进而再以光影加以渲染,能够直观的为画作增添意境美,营造出更加独特、浓厚的氛围。如在杭春晖的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经常能够看到其对于光线的虚化处理,由此营造出一种极富东方气息的“虚境”,凭借这种独特的光感,能够使其作画自带独特气质,使观者产生愉悦安逸的观赏感受。另外,对画中人物形象加以适当虚化,使人物在作为客观表象的同时,还带有一定的精神象征。在虚境与实物的巧妙融合下,作者内心的思考和创意也得以体现,通过画作传递给观者。在光影衬托下,观者通过画作不仅能够直观了解画中人物及其他实体的表象,还能够透过表象进行独立的思考与探索,沉浸在画家创造出来的神秘、悲伤、喜悦等不同的氛围,由此产生共鸣,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由此实现画作意境的提升。

2.3促进作者情感表达

正所谓“画乃心迹”,一幅富有鉴赏价值的工笔人物画作,绝不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直观描绘,必然还会包含作者独特的个人理解以及强烈的主观情感,而光影语言的语言,往往是作者主观情感表达的重要形式,因此也可将画作中的光影,较为形象的比喻为作者的心源之光。通过光影语言的明显差异,能够较为直观且鲜明的辨别出不同作者在作画时的情感状态,如画家郑庆余就曾明确表示,相比较于立体感的体现,光影语言更主要的作用在于情绪的表达,在其作品《逝去的青春——摇曳》中,就用大量篇幅刻画了阴影,通过对光影与透视的综合运用,营造出平静中带有些许阴郁的心境,引领观者从较为新颖的角度看待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景象。在其《百年孤寂之水月》中,更是通过光影语言对于水、月形象的刻画,表达自己对于人生起落的感悟,感叹人们在面对悲喜交替、繁华与落寞更迭时的无奈,在将自身主观感受传递给观者的同时,引起观者情感共鸣。

3 新工笔人物画中光影语言的具体运用

3.1素描中的光影语言

素描是西方绘画的关键基础,强调客观性与真实性,不仅需要清晰描绘出主体部分,而且要通过阴影部分的适当刻画,在明暗交错下体现出画面的三维立体感。在近现代,我国画家尝试对传统笔墨与西方的明暗技法加以融合,通过黑白相衬的方式进行人物刻画,通过阴阳虚实的巧妙结合,对人物头发、面部皮肤进行差异化处理,呈现出犹如黑白照片上光影所产生的效果,使画中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且富有立体感。素描绘画的优势在于,更有助于体现人物形象刻画的精确性,对此,我国画家予以高度重视,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于素描写实的融入,促进二者的优势整合,对于光影语言的运用明显增多。如在何家英的《山地》中,绘画出一位弯腰种地的老农民,作者在以写实手法直观描绘出老人形象的基础上,利用暖色调的散射光,刻画出烈日铺满大地的景象,使观者也能较为直观且强烈的感受到画中烈日的炙烤,由此反映出老人在烈日下于田间劳作的艰辛。素描中光影语言的运用,促进了我国工笔人物画的多元化,同时也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人物情感更加细腻[6]。

3.2人物造型中的光影语言

在不同的工笔人物画造型中,光影语言的运用各有特色:

在写实类工笔人物画中,由于受到摄影技术的较大影响,在人物造型方面强调于明暗线条的精准利用,通过传统色彩渲染与现代光感的相融,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还有助于反映出人物的内在精神,如在王海滨的《都市·车站》中,就以近乎于摄像的手法,较为真实且形象的刻画出了打工仔在车站候车等待回家时的众生相,同时也展现出农民工对于返乡的急切与憧憬;

而在超现实类的工笔人物画中,由于人物形象大多浮夸另类,大多是由作者臆想虚构出的形象,因此在光影语言的运用上也较为飘逸且空灵,通常是利用室外光线向室内投射的方式,显着增强画面的空间感,表现出光明且富有希望的人物形象。如在韦红燕的《春》中,利用较大篇幅描绘出少女形态,仅用较小的空间刻画出由室外普照到室内的光源,使少女在阳光照耀下显得圣洁纯净,使整个画面显得安详静谧,营造出超现实的唯美梦境,同时也在引导观者深思;

在意象化的工笔人物画中,不同于写实类画作,画家主要利用传统笔墨对人物形象加以意象化处理,通过客观物象展现主体较为强烈的情感,达到借物抒情的效果。如在马小娟的《清风吹过》中,对于人物形象进行了抽象化描绘,通过藤黄等暖色调营造出柔和的光芒,并使阳光伴随着轻风飘洒到每个人物身上,人物脸上虽然并无棱角分明的表情,但能够感受到其又如花儿般轻松惬意的状态,使作者的主观情感能够通过意象传递给观者;

在装饰性绘画中,光影大多采用鲜明闪亮的色彩,通过多元化的色彩搭配,对观者产生较强视觉冲击力。这类画作在对光影加以装饰化处理的同时,使人物形象变得抽象化,进而将人物与其周围画面构成协调的整体,实现画面风格的统一,使画面更富美感。

3.3虚实关系中的光影语言

在画面虚实关系处理方面,我国传统绘画中指出可“计白当黑”,其中黑指利用墨迹刻画实物,白就是以空白代指虚无,进而通过黑白线条的交替,呈现出光影的虚实变化,西方绘画也注重利用虚实线条的变化刻画出人物的不同形态。当工笔人物画中包含多个人物时,画家就可以通过对光影的虚实变化,较为直观的区分出人物的主次关系,增强画面空间的厚重感。如在李峰的《怀望》中,描绘了阳光下的祖孙二人,其中小孙女的全身多以明亮的线条进行绘画,作为画面中的主体人物,正处于阳光之下;而怀抱孙女而坐的老人,则属于次要人物,其大部分身体被孙女遮挡,描绘时多运用深颜色的线条,所受到的光线照射较少,除头部、手部外的各部位多被虚化处理,为孙女形象提供衬托作用。在仅有一个人物的画作中,画家也可以通过对背景各实物的虚化处理,衬托出人物的主体地位,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使整幅画面更富层次感和空间感。

3.4色彩中的光影语言

色彩是光影的重要呈现形式,也是衡量光影表现力的重要因素,通常是通过对于色相、明度、纯度的适当调节,将不同色彩加以鲜明对比,呈现出不同的明暗关系,促进作品情绪的表达。如在韩振刚的《正午》中,描绘了一位正侧卧在地毯休息的妇人形象,在受光处使用冷色调,在背光处使用暖色调,通过不同色彩间的强烈对比,使人物形象表现出较强的光感和质感。而画作中的色调,则是整个作品中色彩语言的总体评价,会对人物的情绪表达产生较大影响,如在日光、烛光等暖色调光源下,人物身处于暖色调中,往往会表现出温和宁静的情绪状态;而在月光等冷色调光源下,人物所处环境略显冷清肃杀,人物情绪也会显得孤独冷峻。因此在话题较为沉重的作用中,画家通常会选用冷色,使人物形象保持严肃庄重的同时,引导观者进行冷静的思考和感悟;而在风格相对轻松欢快的作用中,这较为适用于春色暖光,以此来营造出明快愉悦的氛围,向观者传递积极的情感。

4结语

在我国传统工笔人物绘画中,更加注重于意象性表达,对于光影语言的运用并不丰富,而随着西方艺术文化的引入,光影语言的优势作用得到广泛关注,并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工笔人物画中,光影语言的表现形式较为多样,根据光源不同可划分为日光、月光、人造光等,更具光线角度不同又可划分为侧面、逆光、顶光等。通过对光影语言的适当运用,不仅有助于彰显画中人物气质,提升画作意境,还能促进作者情感表达。而要充分利用好光影语言并非易事,不仅需要画家掌握丰富且精妙的技法,而且要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才能将丰富且强烈的情感有效融入到光影语言中,进而为观者呈现出优质且富有鉴赏价值的工笔人物画作。

参考文献

[1]毛新星.工笔重彩人物画教学改革探究[J].绿色包装,2023(09):44-47.

[2]杨轶.中国画视觉语言的再探索——要红宇的草原人物画创作[J].美术观察,2023(09):120-121.

[3]邹德琳.浅谈现代工笔人物画中光影形式因素的探索与表现[D].中央民族大学,2023.

[4]毋必越.浅析“光”与“影”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D].四川美术学院,2022.

[5]肖阳洋.光影理论在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运用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21.

[6]余雯莹.色彩语言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新面貌[D].湖北美术学院,2023.

作者简介:沈洁(1991.4-),女,广东潮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中国画理论与创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