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系统性审视并应对高校网络思政实效性的问题与对策至关重要。为此高校应整合思政资源构建“大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师风建设打造专业化育人队伍并推进资源整合形成矩阵化传播体系。通过积极探索网络思政的有效路径推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实现更优质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政;实效性;现实路径
引言
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教育应该是社会历史现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当前我国正在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网络技术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中均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高校思想教育方式必然受到巨大冲击新兴的网络思想教育也已展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如何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规范和引导使其充分适应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趋向并切实发挥效力将是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努力探索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应对措施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核心意涵
要探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性、启发性、阶段性、系统性等特点也因其独特的传播介质和开展场域表现出一些网络交往的相关特质。从教育形态视角来看网络思政教育展现出即时性与多样性特征这源于信息网络技术的特性和人们信息接收方式的转变。网络传播的迅捷性与信息海量性导致网络内容“保质期”短暂因此教育者需及时制作与推送内容否则将被算法与阅读习惯所淘汰严重影响传播力与影响力。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网络思政教育形态的多样化从文字到音视频再到虚拟现实传播技术的革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是网络思政教育的核心优势也是评估其实效性的关键标准。从教育过程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互动性和隐育性。教育过程主要指涉教育实践动态化的展开逻辑和关键环节突出强调逻辑上的合理性与环节上的有序性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开放式的网络社区平台展开的因此具有互动性和隐育性的特点。网络思政的互动性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及时的互动打破了传统媒体和课堂的单向传播模式。网络思政的隐育性首先表现在网络交往方式的虚拟性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法使用过去面对面的方式检验学生对课堂的专注度和对知识的接受度。其次是在开放式的互联网平台上学生在课程计划外的内容浏览和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匿名性和隐蔽性教育者无法完全把握其受教育的实际情况教育的过程具有隐育性。
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其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对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要求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环节数字化需要思政课教师具备现代化教学理念和应用新型教学方法要在观念、技术、设备等方面都实现信息化运用。当前多媒体教学在高校的普及表现为电脑、投影仪等设备的使用多数思政课教师对于较为复杂的电脑软件(如录屏软件、视频编辑软件、直播软件等)不甚了了影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开展。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技术运用不熟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校管理人员缺乏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信息化时代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大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较强需要思政课教师与时俱进。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的提升需要高校给予支持但当前高校信息化培训并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另外思政课教师自身未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中老教师占比较大对信息化教学并不擅长接受度较低。
3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路径
3.1机制建设
第一层次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体系。这一体系旨在解决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其他学科支撑不足的问题。“课程思政”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前沿问题网络“思政课程”是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因其强大的信息承载能力和统一集中的信息管理模式为课程思政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要在利用好当前网络思政主渠道的基础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学院的协作共同构建高校网络思政内容制作体系打造学科思政平台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加强网络思政课程和线下思政课程的一致性、同步性、互补性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第二层次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体系。这一体系旨在打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大学生日常活动的网络空间其与网络思政主渠道的融通度影响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做实做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夯实课外学习阵地;构建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政育人与环境育人相结合发挥校园文化独特的濡染教化功能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通。
3.2队伍建设
第一应积极推动转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工作思路实现从传统课堂教育者到信息时代教育者的身份转换增强他们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质的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第二应积极推动转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的构建思路既重视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的骨干力量也要吸收精通网络技术和传媒科学的专业人才形成团队内部优势互补、借鉴合作。第三应积极推动转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的管理思路要针对网络思政的反馈特点打造更为科学的网络思政教学成果和工作成果评价体系提升网络思政工作者积极性鼓励他们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工作方法。其次加大培训力度改进培训方式。一方面要增强业务培训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好把握新时代网络思政目标、客体、载体和环体的变化更好地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显性和隐性教育能力;另一方面要推动“经师”和“人师”同步化培养使教育者通过扎实的个人师德建设、以身作则的教学和在网络空间积极向上的行为活动对学生的道德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结束语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教育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要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剖析当前面临的挑战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推动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真正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齐敏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和质量提升研究[J]大学:思政教研,2023(6):9-12.
[2]张娜“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与质量提升的路径研究[J]大学:思政教研,2021(6):26-28.
[3]李佳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2021(1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