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探究

安慧英
  
科教文创媒体号
2024年18期
龙井高级中学 吉林省 龙井市 133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初高中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阶段,如何做好历史知识的衔接,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针对性教学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当前教学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为学生学习历史的连贯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

在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初步接触历史,教学方面更多地需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到了高中阶段,教学中更多需要学生去深入探究历史事件的背景、影响,并具备一定的历史评价能力。因此,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对于避免教学资源浪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

一、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概述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是指在初中和高中两个相对独立的历史教学阶段进行课程教学的有效衔接,以确保学生在跨阶段学习中能够实现流畅、有效地衔接过渡。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理论的提出主要来源于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由于高中历史课程在深度、广度和理解层次上相较于初中有着显著的提升,因此初高中历史衔接不仅是对新旧知识的衔接,更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本质提升。

二、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区别

(一)教学目标存在差异

初中历史课程目标主要侧重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培养。高中历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以高一阶段《中外历史纲要》必修教材第三单元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一课为例,该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通过梳理各个政权的兴亡及其相互关系的时间轴,引导学生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与发展的史实,认识到中华民族发展的多元性(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引导学生对辽,夏,金政治制度的相同点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唯物史观);通过史料分析,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多角度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通过对元的行省制度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家国情怀)。

而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课中,教学目标则是: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史实、知道契丹、党项民族逐步兴起、建立政权的史实(知识与能力);通过比较辽和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宋的关系以及汉化过程,培养归纳和比较能力,了解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比可见,初中历史课程主要强调学生对基础史实的识记和浅层知识的认识,高中历史课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理论和历史思维看待、分析历史,并得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分析。

(二)考查目标有所不同

中考和高考中的历史学科考试是历史学科考查的主要方式,中考的历史学科考试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记忆层次的学习能力,即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相比之下,高考中的历史学科考查则更为全面和深入,高考不仅考查学生在平日学习中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更通过试卷的综合性设计,全面考查考生已经达到的和可能达到的潜在能力水平,要求学生具备更高层次的历史思维和探究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和理论,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三、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认识不足,业务水平不高

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由来已久,但部分高中历史教师还未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即便一部分教师意识到了衔接问题,但也因为对相关教材的不够熟悉,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方法而没有采取措施。

同时,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是导致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质量的关键,但当前许多学校面临着教师业务水平不足的困境,主要体现在许多教师在历史专业知识和史学素养上存在不足,对新课程标准研究不深,一些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系统学习和研究学情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面:知识叙述的“简单重复”

当前初高中历史教材均采用通史体例编写,这就使得初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多有重复,但是这种重复并不是简单的、无意义的重复,而是高中在初中历史的基础上扩大广度和深度,通过内容的拓展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对教学重点把握不清晰,就会造成知识叙述无意义的“简单重复”。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和高一《中外历史纲要》第三单元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两课中,都以辽和西夏为单位内容进行划分,对辽和西夏的建立在内容叙述上多有重复,但是高中历史课程又着重讲述了辽的南北面官政治制度,分析了政治制度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教学内容异同,确定教学重点,避免知识叙述的简单重复。

四、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改善策略

(一)提升教师认识与业务水平

当前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尚未充分意识到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即使意识到也常因教材不熟悉或方法缺乏而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因此,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就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进行研讨,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衔接问题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连贯性的影响。同时,学校还应当鼓励教师参与专业培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方面,则需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理解其理念和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史学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以更好适应不断变化的学情和教学要求。

(二)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当前,初高中历史教材存在内容重复的问题,但重复的内容并非毫无意义,而应将其作为帮助学生回忆基础知识的抓手,同时将其作为深化理解课文和历史背景的基础。为避免知识的“简单重复”,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重点,拓展和深化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探究能力。此外,加强跨学科融合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与语文、政治等其他学科进行交叉渗透,可以进一步丰富历史教学的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存在教师认识不足、知识叙述简单重复等问题,但通过提升教师的认识和业务水平,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历史教学质量,为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寇曦文.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20.

[2]陈宇.深入研究历史教材精准做好初高衔接[J].中学教学参考,2021(34):54-55.

[3]陈霞.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J].教育界,2021(36):50-5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