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评价例谈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从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提出了制定清晰化的评价目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课堂评价内容要趋向生活化几点策略,旨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评价;策略与方法
课堂评价是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评价方式。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课堂评价方式既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又可以借助课堂评价的优势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下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评价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一、制定清晰化的评价目标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只有制定明确的评价目标,才能对课程进行正确指导,确保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在制定评价目标时,应该明确、具体,直接对应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为教师提供客观的评价依据和方向,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应达到的水平,从而体现出评价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制定评价目标过程中,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以《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课为例,教师在制定清晰化评价目标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在知识掌握方面,设定评价目标为学生能准确理解和记忆课程中关于公共秩序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意义。例如,学生能准确解释什么是公共秩序,为什么需要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等;在技能运用方面,设定评价目标应为学生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与公共秩序相关的问题。例如,学生能够分析在公共场所中遵守秩序的重要性,提出维护公共秩序的具体措施等;在情感态度方面,设定评价目标应为学生能够树立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关爱社会。例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排队、让座、保持环境整洁等;在价值观培养方面,设定评价目标应为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总之,教师只有制定清晰的评价目标,才能有针对性设计课堂评价活动,做到有的放矢。从学生层面出发,尊重学生发展需求,正确看待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给出发展性和鼓励性评价,真正找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出发点。
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课堂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中的不足,明确学习方向。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真正成长和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综合运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获取多角度、多层次的反馈,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并通过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信息。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以《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课程教学为例,教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一是,教师通过口头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表现进行及时反馈。例如,在讨论环节,学生分享了自己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看法,教师针对学生发言进行点评,肯定学生观点和见解,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鼓励。二是,教师通过书面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例如,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让学生收集并整理有关家乡民间艺术的资料,并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然后由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和评分,并给出具体建议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明确改进方向。三是,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在自评环节,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在互评环节,学生相互评价彼此作品和表现,了解自身和他人优缺点,主动改善不足之处,学习他人优点,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堂评价内容要趋向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许多知识都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课程评价内容也应趋向于生活化,能够引导学生健康生活。教师在设计课堂评价任务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效结合,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创设具有情境性和实践性的评价任务,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应用,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对于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例如,在《我们当地的风俗》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需求和课程内容,设计出一个生活化教学主题,如“调查并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结合这一主题先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布置的评价任务。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需要深入了解家乡风俗习惯,如有关家乡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传承方式等等。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访谈长辈、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在调查后,学生还需要以书面报告或口头报告等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家乡的风俗。在整个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对家乡风俗进行评价,还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去获取更多信息。另外,学生在完成该项任务的过程中,对自己家乡文化传统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提高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喜爱程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其教学效果对学生道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课堂评价作为一种有利的教学工具,具有导向和反馈作用,教师应该将其合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林秋停.儿童立场:表现性评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施路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3).
[2]郭宏茹.多元评价——打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新模式[J].教师.2021,(3).
[3]吴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评价价值及策略分析[J].快乐阅读.2021,(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