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自动化控制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

杨焯皓
  
科教文创媒体号
2024年32期
广东三扬机器人有限公司 广东省佛山市 528300

摘要:本文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主要涵盖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和计算机视觉五大技术。通过分析这些技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本文展示了其在提高系统自主性、优化控制策略、增强故障诊断能力和提升生产效率方面的显著优势。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弥补了传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不足,推动了工业自动化的智能化和高效化发展,为未来工业智能化提供了广阔前景。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1. 引言

传统自动化控制系统面临着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和智能化不足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自动化控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研究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解决现有系统的瓶颈,推动工业智能化转型,提升行业竞争力,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2. 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2.1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人工智能的概念最早由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于1956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标志着人工智能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诞生。1950年代至1970年代是人工智能的初创时期,主要集中在逻辑推理和问题求解方面。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专家系统的兴起标志着人工智能进入应用阶段,通过编码专家知识解决特定领域的问题。进入21世纪后,计算能力和数据资源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进步。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深度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和优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2主要人工智能技术

2.2.1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通过算法使计算机能够从数据中学习规律并进行预测或决策。机器学习分为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三大类。监督学习利用已标记的数据进行训练,以预测未来的结果;无监督学习则处理未标记的数据,发现数据的潜在结构;强化学习通过与环境交互学习策略,最大化累积奖励。

2.2.2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利用多层神经网络进行数据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相比,深度学习能够处理复杂的高维数据,如图像和语音。

2.2.3 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是深度学习的基础,由仿生学启发设计,模拟生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组成,通过调整连接权重实现学习和预测。[1]神经网络的强大之处在于其自适应学习能力和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使其在复杂系统建模、非线性控制和信号处理方面表现出色。

2.2.4 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的早期应用之一,通过编码专家知识和经验,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专家系统通常由知识库和推理引擎组成,知识库存储领域专家的知识,推理引擎根据知识库进行逻辑推理和决策。

2.2.5 计算机视觉

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旨在使计算机具备理解和分析图像和视频的能力。通过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计算机视觉可以提取图像中的有用信息,并进行识别、分类和分析。

3.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现状

3.1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自动化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和人机界面等基本组成部分构成。传感器负责采集环境和设备状态数据,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预设的算法和逻辑,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执行器接收控制指令后,驱动机械部件或设备进行相应的动作,以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人机界面则提供操作人员与控制系统的交互平台,显示系统状态、参数设定和故障报警等信息。

3.2 传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传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技术成熟,易于安装和维护,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传统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执行预设的控制逻辑和任务,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传统自动化控制系统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

传统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存在一些缺点。传统系统的控制策略和算法较为固定,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难以应对复杂和多变的生产环境;传统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有限,无法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优化和预测;传统系统对异常情况的反应速度较慢,不能及时进行故障诊断和调整,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2]

4. 人工智能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4.1 机器学习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机器学习在自动化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提高系统的自主性和智能化。机器学习算法能够从大量历史数据中学习规律,用于预测和优化控制策略。例如,在设备维护方面,机器学习可用于预测性维护,通过分析设备运行数据,提前发现潜在故障,降低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此外,机器学习在生产过程控制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自适应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数据自动调整生产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2 深度学习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深度学习作为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通过多层神经网络实现复杂数据的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领域。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使其在智能检测和质量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制造业中,深度学习算法可以用于视觉检测系统,通过分析生产线上的产品图像,实时检测缺陷,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4.3 神经网络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神经网络是深度学习的基础,模仿生物神经元的工作原理,能够处理非线性和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在自动化控制中,神经网络用于构建自适应控制系统和预测控制系统,实现对复杂动态系统的精准控制。例如,在化工过程控制中,神经网络可以用于建模和优化反应过程,提高产品收率和质量。此外,神经网络还用于故障检测和诊断,通过学习正常和异常状态下的系统特征,及时识别和预警故障,减少意外停机和损失。

4.4 专家系统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专家系统通过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提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自动化控制中有重要应用。[3]专家系统通常包含知识库和推理引擎,知识库存储领域专家的经验和知识,推理引擎根据知识库进行逻辑推理和决策。在工业控制中,专家系统用于过程优化、故障诊断和决策支持。例如,在复杂生产过程中,专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和预设规则,优化生产参数,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此外,专家系统在故障诊断中,通过分析故障特征和历史数据,快速定位和排除故障,减少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

4.5 计算机视觉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计算机视觉通过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使计算机具备理解和分析图像的能力,在自动化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制造业中,计算机视觉用于视觉检测系统,通过摄像头采集生产线上的产品图像,实时检测产品缺陷和质量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例如,汽车制造中的零部件装配检测和电子产品生产中的焊点质量检测,均依赖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计算机视觉在机器人导航和自主车辆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通过环境感知和路径规划,实现自主移动和操作。

5. 结论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提升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解决了传统系统在灵活性、数据处理能力和故障响应等方面的不足。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更精准的预测和优化,更高效的生产管理和更可靠的故障诊断。

参考文献

[1]胡青璞.电气自动化控制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0(9):221-222.

[2]王辉.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23(12):141-143.

[3]李新秀.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22,20(18):47-4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