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水利水电工程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多目标决策模型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与运营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旨在深入探究水利水电工程对区域经济的 综合效应,构建一个多目标决策模型,以系统评估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基于前人研究,我们首先梳理了水利水电工程影响区域经济的理论基础,包 括投入产出理论、空间经济学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接着,我们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多目标规划理论,设计了一种兼顾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评价模型,以实现水利水电工程效益的多维度考量。通过实证分析,我们选取了某具体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案例,依据模型进行 详细计算和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区域经济;多目标决策;模型构建
一、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1 多目标决策理论
多目标决策理论,作为现代决策科学的重要分支,为解决水利水电 工程等复杂系统中目标冲突与权衡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这一理论 源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查尔斯 ·柯尔曼首次提出,旨在处 理决策问题中多个相互冲突或不一致的目标。多目标决策强调了不同目 标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通过量化和比较各目标之间的权重,来寻求 在各个目标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以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多目标决策中常用 的一种结构化方法,由美国决策科学家萨蒂在1970年代提出。AHP通过构 建决策问题的层次结构,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层 次和准则,然后使用定性比较矩阵量化这些关系,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 和排序,以确定各目标的相对重要性。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决策中,AHP可 以帮助确定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之间的权重,从而在不同目标间做出 平衡决策。
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CE)则利用模糊 集理论处理决策问题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该方法通过构造模糊评判 矩阵,对每个决策方案在各个目标上的表现进行模糊评价,然后通过模 糊运算得到综合评分。这种方法使得定性信息能够被量化。
多目标规划(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MOP)是另一类重要的多 目标决策技术,它通过建立多个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模型,寻找同时 满足所有目标的最优解集,即Pareto最优解集。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 中,MOP可以通过优化水库调度、水资源配置等参数,实现发电、防 洪、生态等多目标的综合优化。
然而,传统多目标决策方法在面对时间序列数据和动态变化的目标 时,往往面临挑战。因此,多目标时变偏好决策(Time-Varying Multi-ob- jective Decision Making, TVMOM)方法应运而生。这种方法考虑了目标随 着时间变化的动态性,通过分析不同目标之间的时空关联,构建随时间 变化的Pareto前沿簇,以反映决策者随时间变化的偏好,从而实现更精细 的决策优化。
多目标决策理论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工具箱,可以应用于水利水电工 程的经济影响评估中,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不同目标间的冲突,实现经 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考量。本研究将结合这些理论,设计一个适 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多目标决策模型, 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为科学 的决策支持。
1.2 水利水电工程经济影响研究综述
水利水电工程经济影响的研究自上世纪以来便一直是学术界的关注 焦点。早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工程经济效益的直接评估,如投资回报 率、就业创造等。然而,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研究者们逐 渐意识到,水利水电工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远不止于经济层面,还包括 社会和环境的深远效应。
王宏伟在其研究中,以三峡工程建设为例,构建了一套规范性的重 大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评价体系,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纳入 考量,为水利水电工程的综合影响评估提供了实证依据。这种方法拓宽 了对水电工程经济影响的传统理解,强调了在评估过程中需兼顾短期与 长期,局部与全局的影响。
随着多目标决策理论的发展,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 的经济影响研究。尹正杰等人采用改进的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优化了 三峡梯级的生态调度,成功地在保障发电效益的同时,兼顾了生态目 标。这种优化方法不仅提高了水电工程的整体效益,也展示了多目标决 策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实际价值。
多目标决策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为水利水电工程经济影响的研 究提供了启示。例如,姜生斌等人的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立 了一套水资源多目标决策模型, 以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他们提出的模 型考虑了环境、社会和经济目标的平衡,为水利水电工程的综合效益评 估提供了新的视角。
然而,尽管多目标决策模型在水利水电工程经济影响研究中展现出 显著的优势,但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数据收集的困难、模型的 复杂性以及目标之间的动态变化性,都要求研究者不断创新和完善决策 方法。例如,为应对流域水资源系统调度中目标的动态变化,研究者提 出了多目标时变偏好决策方法,通过分析目标随时间的变异性,实现了 决策的实时优化,为水电工程的长期、动态管理提供了新的决策工具。
二、模型构建与方法
2.1 水利水电工程经济影响指标体系
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影响指标体系是多目标决策模型的核心组成部 分,它包含了旨在衡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项指标。经 济影响的评估不仅要关注直接的经济效益,如投资回报率、就业机会的 创造,还要考虑间接和长远的影响,如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经济的协 同发展。以下,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经济效益指标是衡量水利水电工程投资收益和经济贡献的关键。包 括直接经济效益,如工程投资的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 NPV)、内部 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以及投资回收期(Payback Period),这些指标帮助我们量化项目的财务收益。间接经济效益包括通 过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的区域经济增长、税收贡献、以及对相关产业的带 动效应,如旅游业、制造业的产值增长。此外,就业创造也是一个重要 的经济效益指标,涵盖了工程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的直接就业和间接就 业。
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在确定各指标权重时 将发挥重要作用。AHP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决策框架,量化不同指标间的相 对重要性,而FCE则考虑了指标间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评价结果更 加贴近实际情况。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我们能够构建一个兼顾经 济、社会、环境的水利水电工程经济影响指标体系,为后续的多目标决 策模型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治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资金调配多目标决策数学模型方法 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0年第9期55-57,共3页
[2] 叶凯华.水利水电工程与农业灌溉系统的集成优化研究[J].《中文科 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4年第5期0111-0117,共7页
[3] 蔡芳.停建令对水利水电工程停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1年第11期198-202,208,共6页
[4] 曹永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人民黄 河》,2005年第1期56-58,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