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对内蒙古“三北”防护林三期工程建设的探讨

刘迷千
  
科教文创媒体号
2024年53期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林场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013750

摘要: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建立在生态极端脆弱地区的人工生态系统,不能从根本上摆脱自然条件的严重限制,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高度契合还是需要不断破解的难题。严酷的立地条件、局限的树种选择、薄弱的技术经济基础,客观上决定了生态建设成果的不稳定性。随着三北工程的深入推进,工程建设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程的社会公益性与市场配置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现阶段营造林水平已满足不了社会对良好生态和高品质生态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工程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关键词:内蒙古"三北"防护林;三期工程;建设;

前言:1978年,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站在中华民族共同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对生态脆弱的三北地区进行“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国家总体规划,三北工程横跨西北、华北、东北13个省(区、市)551个县(旗、市、区),全长7000多公里,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42.4%。规划期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a。

一、内蒙古"三北"防护林三期工程建设存在问题

工程建设难度加大,投入不足。

现阶段,全区生态环境正处在“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尚有近1333.0多万公顷沙化土地亟需治理,且大部分地理位置远、交通不便、荒漠化和沙化程度严重、立地条件差、治理难度大,工程建设成本越来越高。气候变化也给生态建设增添了很大的阻力,由于气温持续连年上升,降雨量呈现下降趋势,使得内蒙古自治区出现干旱现象严重,多数河流湖泊水量不足甚至干涸消亡,成为新的沙源。目前,国家生态建设投资标准为乔木林13500元/hm2、灌木林6000元/hm2、工程固沙8250元/hm2,而内蒙古乔木造林成本为22500~30000元/hm2、灌木造林为7500~9000元/hm2、工程固沙30000~45000元/hm2。虽然近年来国家逐步提高工程建设标准,但还是达不到实际投入标准。

退化林改造修复任务艰巨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内蒙古自治区三北工程多以杨树造林为主,现已进入成、过熟林阶段,加之内蒙古自治区干旱少雨的自然特点,枯死、半枯死现象严重,防护功能下降、甚至丧失,退化林面积持续扩大。据2020年全区退化林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全区退化林面积301.95万公顷,其中,退化乔木林面积50.91万公顷,占16.86%;退化灌木林面积251.04万公顷,占83.14%。2020—2022年已实施退化林修复改造31.33万公顷,还需修复改造270.6万公顷,退化林改造修复任务艰巨。

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支撑能力有待提高。

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规定和审计部门的相关要求,国家重点工程必须履行招投标程序。由造林机制很难有所突破,也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扰。工程进度。造林绿化季节性比较强,由于建设任务下达和招投标程序流程需要时间,待流程结束后已错过造林季节,无法实施大规模工程造林。工程质量。由于招投标制度和工程监理的局限性,造林主体往往采用廉价种苗,难以确保质量。造林成本。招投标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费用,给本来就不足的工程建设资金带来更大的压力,增加了造林成本。

农牧民和国有林场的造林积极性。

农牧民和国有林场使用自产苗木在自有土地上实施造林,由于没有造林资质而不能参与竞标,严重打击了农牧民和国有林场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农牧民和国有林场无法从生态建设中得到经济效益。科技支撑能力。40a来,三北工程建设在防沙治沙、抗旱造林、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丰富和发展了我国防护林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科技成果与工程建设实际需要有很大的差距,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信息交流和沟通不到位,使许多科技成果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得不到有效利用。

工程经营管理模式有待转变

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生态建设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由于农村牧区人口不断增加,加重了土地承载负担,单纯追求牲畜头数的传统观念,放养牲畜、广种薄收、开采地下水浇灌农田等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尤其是国家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的政策后,毁林开荒,滥开垦问题有所抬头,采伐后林地流失问题普遍存在,这对巩固、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将是巨大挑战。

二、建议

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农牧民获得更多红利。

一是强化林权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完善林权管理规章制度,做好林权登记、确权发证、纠纷调处、林权档案存查等工作,积极开展资产评估、林权流转、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服务,使林权和其他资产一样可抵押、担保、流转;建立林业合作组织,维护农牧民权益,促进农牧民增收;规范林地流转,在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的基础上,鼓励林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林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盘活农牧民森林资产,提高林地经营水平;按照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要求,强化林地监督管理,确保森林资源总量不减少。

二是做好惠民政策的落实工作。扎实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森林采伐管理改革,公开采伐申报程序,简化采伐审批手续,取消商品林采伐年龄限制,放宽枯死林木采伐年龄、面积和方式限制,给予农牧民更多经营自主权:林木采伐实行“一站式”服务模式,切实方便群众办事;积极落实好公益林补偿、营造林补贴、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扶持政策,方便农牧民自主经营,使市场在林业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赋予农牧民更多财产权利;同时,积极扶持发展经济林、绿化种苗、林产品加工、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五个绿色富民产业,努力实现全旗农牧民“依林增收、靠致富”的愿景。三是抓好低产低效林改造工作。按照分区施策、分类指导的原则,编制敖汉旗林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稳步推进低产低效林改造,提高林地产出率;坚持以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为依托,以林业科技为支撑,重点推进经济林工程、樟子松基地建设工程、沟道治理工程、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和苗木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百万亩经济林基地和百万亩樟子松基地,进一步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为建设“美丽敖汉”和“富裕敖汉”做出贡献。

建议内蒙古自治区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首先,在建设三北防护林时,相关单位需要在其各个环节合理融入技术支撑与科技创新,合理优化规划设计,科学选择种植苗木,完善造林施工管理,强化维护抚育,确保其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性。其次,需要全面推广现代科技,在进行科技创新时,相关单位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推广,使林业工作站和科技推广站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通过组织开展技术推广会,强化相关人员交流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林业科技知识的全面推广。最后需要科学培养林业人才,相关单位应科学选拔进行科学创新,实现技术培训机制的科学完善,对其相关人员进行更为高效的创新激励,进而为林业人才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使其相关人员更为积极地参与科技创新。

结束语:建立科学的资金投入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保证林业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行的国家专项扶持,多方集资,地方财政配套和群众投劳相结合的办法,在一、二期工程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自治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总体规划修编(2021-2050)[R].2021.

[2]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自治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第六期工程规划(2021-2035)[R].2021.

[3]哈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荒漠化治理政策演变:历程、动因与效果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2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