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技术研究

王俊红
  
科教文创媒体号
2024年54期
宁夏枣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宁夏银川 750011

摘要: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技术研究旨在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随着新能源的广泛接入,继电保护技术需适应复杂的运行环境和多变的故障类型。研究重点包括优化保护算法、提升自适应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以提高故障识别速度和保护动作的准确性,为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字:新能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故障分析;可再生能源

一、新能源电力系统概述

新能源电力系统,作为当代能源科技的重要创新,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它主要依托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以及清洁能源如核能进行发电和供电。与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系统相比,新能源电力系统具备显著的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提升能源安全性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极小。这种绿色、低碳的发电方式,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加宜居的地球家园。同时,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不会因资源枯竭而导致能源紧缺问题,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基础。

除了环保性和可持续性,新能源电力系统还具有其他显著特点。首先,其能源供应相对稳定。尽管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受到天气、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但通过多种能源的综合利用,可以实现能源的互补和平衡,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次,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低。由于可再生能源无需购买石油、天然气等价格波动较大的能源原料,因此电力价格较为稳定,有利于降低社会能源成本。此外,新能源电力系统还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能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潜力,提升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二、新能源电力系统特性与故障分析

新能源电力系统主要由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构成,通过电力系统结构、运行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安全高效利用。其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新能源电力系统具有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由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不可储存性和波动性,新能源电力系统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其次,新能源电力系统实现了供应侧的横向多能源互补和系统纵向源-网-荷-储的协调互动。这一特性不仅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还优化了电力资源配置,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常见的故障类型包括开路故障、短路故障、接地故障、过载故障以及过压和欠压故障等。这些故障可能由设备老化、操作不当、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其中,短路故障是新能源电力系统中较为严重的故障之一,它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电网解列等严重后果。短路故障分为单相接地短路、两相(接地)短路和三相(接地)短路,其中三相短路对系统的破坏性最大。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对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故障可能导致电力设备的损坏和电力资源的浪费,增加了系统的运行成本。另一方面,故障还可能导致电网结构的改变和电力负荷的波动,影响系统的稳定性。短路故障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尤为显著,它可能导致电网解列、电压崩溃等严重后果。故障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故障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故障持续的时间以及故障造成用电负荷和发电出力减少的程度。此外,电网自身构架的完善和电网的容量也是影响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三、继电保护技术基础

当电力系统中的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时,电流、电压、频率等电气物理量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以被继电保护装置检测到。通过测量和分析这些变化,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判断出故障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从而做出相应的保护动作。保护动作通常包括向运行值班人员发出警告信号,或者直接控制断路器跳闸以隔离故障部分,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继电保护的配置原则主要包括合理化、综合化和可靠化。合理化是指根据电力系统的性质、负载特性、故障类型以及负载变化等因素,合理地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以实现保护的全面覆盖和最佳的经济效益。综合化是指在保护配置时,要综合考虑电力系统的各种保护要求和实现的技术手段,以达到保护的最佳效果。可靠化则是指在保护配置中,需要实现装置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准确地、可靠地做出反应。

继电保护的分类多种多样,按保护内容可分为电流保护、电压保护、频率保护和差动保护等;按被保护设备可分为发电机保护、变压器保护、线路保护和母线保护等。每种保护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保护对象。

四、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技术研究

微机保护装置以其高速度、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特点,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微处理器进行数据采集、处理与判断,实现对电力系统中故障的快速检测与保护。在硬件组成方面,微机保护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处理与控制模块、通信接口等,能够实时监测电网的各项参数,如电压、电流、频率等。软件设计方面,通过编程实现各种保护逻辑与算法,如过流保护、过压保护、欠压保护等。配置与整定计算方法则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确定保护装置的整定值,以确保其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准确动作。

自适应控制技术能够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自动调整保护参数,以适应系统变化。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则能够模拟人脑的思维过程,实现对复杂故障的快速识别与判断。此外,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通过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预测其可能出现的故障,并进行预防性维护,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分布式发电的接入改变了配电网的潮流分布,可能导致保护误动或拒动。因此,需要研究多源协同的继电保护方法,以适应新能源接入后的配电插入点。虚拟同步机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发电控制策略,能够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的特性,使分布式电源在接入电网后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和可控性,为继电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建议与展望

通过不断研究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新能源发电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减少设备故障率,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应加大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对新能源发电的精准调度和控制,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例如,可以加大对新能源项目的扶持力度,降低项目成本和风险;完善电力市场机制,促进新能源电力与其他电力资源的公平竞争;加强监管力度,保障电力市场的稳定运行。

加大对新能源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新能源领域人才的素质和数量。同时,应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技术研究至关重要,不仅提升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为新能源的广泛接入和高效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继电保护技术将继续向智能化、自适应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花,王云龙,范春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维护与应用研究[J].电子乐园, 2022(007):000.

[2]苏恒山.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探讨[J].砖瓦世界, 2021(9):59-60.

[3]方新凯.分布式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的继电保护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3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