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赵丹丹
  
科教文创媒体号
2024年57期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森林城校区 安徽省 合肥市 230000

摘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代语文教育的使命所在。本文从创设情境和明确目标两个维度切入,探讨了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创新。文章指出,生动、贴切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在体验中感悟语文魅力。而立足语文学科特点、针对学生发展需求设定教学目标,则能为教学导航定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唯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核心素养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策略的创新尤为重要。大单元教学以其整体性、系统性、情境性等特点,为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广阔空间。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深度学习

(一)情境教学的意义

情境教学通过营造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富有想象力的场景,让学生沉浸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言、解读文本、体味情感,从而点燃学习的热情,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索知识,实现深度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当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时,他们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此外,在情境中,学生需要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表达自我,这一过程能够提升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最后,生动的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情境创设的具体实施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在学习《三峡》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将长江三峡那波澜壮阔、雄奇险峻的画卷缓缓展开于学生眼前,学生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绝美景致之中,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在自然的壮丽与和谐中遨游,深刻体会文字背后那份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与赞颂;在学习《答谢中书书》时,教师可设计一场“山水间的隐逸对话”模拟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陶弘景与友人,通过细腻的情感交流与言辞交锋,深入体会陶弘景那份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而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时,教师则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创设一个“夜游承天寺”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诗意。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情境中深刻领悟到苏轼在逆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豁达与淡然。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习“唐诗五首”时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如“你最喜欢哪首唐诗?为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相互启发,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提升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跨越“纸上”与“心中”的距离,在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里徜徉,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明确目标:导向核心素养,引领教学方向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贯穿于教学目标设计的全过程。教师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美并进行创造性表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为实现这些目标,语文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目标明确的具体实施策略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涉及篇幅较长、内容较多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对整个单元进行通盘考虑,明确总目标。例如在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各篇课文蕴含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散文世界中领略语言之美、感受生命之思。可以将总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感悟心灵世界的丰富与复杂,提升情感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此总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在教学《背影》时,可以将目标设定为“理解父爱的伟大,学习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在教学《白杨礼赞》时,可以将目标设定为“领悟白杨精神,感受茅盾笔下的质朴与高尚”;在教学《永久的生命》时,可以将目标设定为“思考生命的意义,学习严文井散文的议论方法”。这样的目标设计,既突出了课文的情感主旨,又关注了表现手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

同时,面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师还需采取分层教学。以《我为什么而活着》为例,可为基础较好的学生设置“分析罗素眼中理想生活方式的特点,并谈谈你的看法”这类开放性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独立判断;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先设计一些基础理解题,帮助他们把握文章脉络,再引导他们表达简单看法。如此因材施教,能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最后,教学评价要突出语文素养的考查。在教学《昆明的雨》时,可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并互评,在感悟语言美的同时,学习朗读技巧、表达方法;在指导写作时,可引导学生自评,反思文章在衔接过渡、详略得当等方面的不足,提升语言组织能力。通过整体规划、分层设计、评价反馈这三个策略的综合运用,教师能够帮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升,最终达成单元总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结语

创设情境和明确目标是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大策略。创设生活化、文化性、问题性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跨越“生活”与“课本”的鸿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语文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方面设定明确目标,则能为教学指明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这两大策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将创设情境与明确目标有机结合,教师才能带领学生踏上语文学习的快车道,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沃土。

参考文献

[1]廖总贵.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24,20(06):46-48.

[2]韦云珍.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4,(21):68-70.

[3]孙国新.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智力,2024,(07):123-12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