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冯丽娜
  
科教文创媒体号
2024年70期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康熙岭镇高沙小学 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近几年来,各个产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特别是对农村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制约着农村教育的总体发展。本文将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就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这一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应用研究

引言: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小学语文教学迫切需要进行一次变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的思想禁锢在教室里,无法对他们进行独立的语言思考,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引用课堂。

一、论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指的是一种老师利用多种手段,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的系统,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它的目的是要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调动起来,将探索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功能发挥到最大程度,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课程学习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论“自主,合作,探究”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2.1运用小组比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在农村虽然老师们都很清楚地认识到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因为农村教学理念、课堂时间等等原因的限制,老师们常常忽视了为学生们组织一些小组间的比赛,以此来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所以,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注意这一点,让学生在有趣的群体性竞争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他们的自主性。

比如,在教学《观潮》一节中,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有趣的分组比赛,让同学们在分组比赛的过程中,慢慢地领悟到更多的东西,积极主动的去探究文本。本节课一开始,老师先安排让同学们自主阅读,从中找出一些关于钱塘江的名句,并对这些名句进行欣赏:“看完这篇文章,你们是否感觉到了钱塘江的波澜壮阔?现在,我们将以一组为单位,进行问答,从而更好地了解钱塘江。”这样,学生们既可以在小组之间的合作中积极地开展语言学习,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当同学们自己想出了答案后,老师还可以给同学们制定奖惩措施:“下面,我们将对每一组的答卷进行评分,看谁的答卷最流畅,谁的答卷最好,最后一组将进行一次才艺展示,请同学们加油!”通过趣味竞赛,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不会变得死气沉沉,同学们的学习气氛也不会变得沉闷,同学们可以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气氛中,激发自己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并在小组间的比赛中尽力争取奖励,避免惩罚。

所以,老师要适时地改变过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给小学语文课堂带来生机和乐趣,使学生不再感到语文学习的乏味,变得积极主动地参加小组合作和探究。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小组间的比赛,要充分利用比赛这一环节,调动学生答题的积极性,提高其语文素质。

2.2以有效的合作评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过去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常常不注意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不注意对学生的语气和态度,从而使学生在小组协作,乃至整个语文学习中,自信心很难得到提升。

比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节中,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对他们进行一个好的、合理的评价,从而提高他们对小学语文学习的信心,并在接下来的语文课堂中,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在团队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课一开始,老师就可以要求同学们分组进行自我预习,并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探索:“你们知道周恩来总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年轻的周恩来!"

经过同学们自己的预习,独立的探究,再结合自己对周恩来总理的认识和印象,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篇文章讲的是周恩来年轻时就立志要为中国的复兴而努力学习。”尽管学生回答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也指出了全文的因果关系。但是,如果只是这样的总结是不够的,老师不能在指出学生的缺点之后,再对他们进行批评,而应该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表扬,并对他们提出问题的结果表示肯定。“本论文分为以下三段:周恩来自幼关心国家大事,周恩来目睹中华衰败,周恩来有雄心壮志,虽然大家都总结得不够全面,但都把论文的要点简明扼要地提了出来,这是很少见的,也说明了同学们的自主性和团队协作能力很强!”在老师的激励下,同学们可以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并根据自己的答案得出新的见解,同时,同学们还可以意识到小组协作的重要意义,在以后的语言学习中,同学们可以不那么被动了,他们可以真正地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所以,老师要对学生给予恰当的表扬和鼓励,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3用设计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根据以往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老师们常常不善于运用有效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从而在无形中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小组活动成为一种形式。所以,农村教师要创新教学思想,精心设计教学问题,用问题来指导学生的讨论和合作,让他们获得思维的锻炼和课堂新形式的体验。

比如,在《一颗豆英里的五粒豆》这节课中,这是一篇由安徒生创造出来的著名童话,他用“五颗豆”来表达对生命的赞美,老师可以通过设置几个典型的问题,让同学们自己去想,通过小组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思维。

教材内容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发问:“这篇童话所隐含的寓意大家有读懂吗?”随着豆子一天天长大,小姑娘的病情也渐渐好转了?我们可以分组讨论!”老师所提的问题,并不能从文章中得到准确的答案,但必须要加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思考和分析,才能得到结论:“其实这篇作文并不是单纯的说豌豆,而是说它和患病的小姑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之前的那些豆子,最后都是自己飞去了外面的大千世界,只有最后一颗豆子,才能让患病的小姑娘重新活过来。”这样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们开展小组合作的热情,在小组的合作中,学生们更容易对问题展开深刻的思考,从而在集思广益中寻找到更好的答案。

参考文献:

[1]黄肖勇.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I新课程,2018(39).

[2]孟素艳.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究川.课外语文,2018(7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