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当前社会正处于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信息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开展,对增强大学生信息水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信息素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及影响,对我国高校信息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数字时代下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升级对策,为高校的信息素养与思政教育融合提出了更多可行性。
关键词:数字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研究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高校的教学改革中,与信息素养相互融合,潜移默化地完成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的教育任务。教育部此前发布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0)》中,强调了将思政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性,这表明思政教育已成为高校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将信息素养融合进思政教育课程是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本文基于信息化的视角出发进行思政课程设计。
一、信息素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及影响
(一)信息素养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之间的关联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注重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包含了学习生活指导、政策形势分析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内容。而信息素养教育则着重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上的应用能力,在运用信息的过程中,必须端正思想,从正向渠道获取信息资源。尽管两者看似独立,前者偏重思想观念,后者侧重技能训练,但在当前的数字化社会中,信息的处理能力最终决定了信息的获得价值,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判断及行事,关系到他们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二)信息素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产生的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和网络时代的变革,信息素养教育逐渐崭露头角,但仍有许多高校思政教师尚未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学习,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掌握程度还有待提高。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提升对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视度,紧紧抓住时代机遇,从信息素养的教育源头入手,采取有效的管理,高校要及时提升辅导员团队的信息素养水平,建立稳定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培养一支在信息素养方面具有杰出能力的核心团队,组建一个强大的信息素养教育群体,从而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我国高校信息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现状
信息素养融合方法单一,没有取得实效
在高校思政教育的信息素养培养方面,大多数教师都需要克服信息技术这一难关,做到全面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由于年龄等客观因素,部分教师无法跟上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步伐,出现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现象,教学方式过于侧重理论讲解而忽视了实际操作,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忽略了师生双向交流,教学方法呈现出单一和刻板的特点,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而缺乏活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信息技能和价值思想。因此,教师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法,提高信息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质量。
思政政治课教育中信息素养知识及培养目标不明确
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就共同颁布了16号文件,强调了互联网信息化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影响,并呼吁高校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开展思政教育的便捷途径。文件一经出台,不仅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也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内容依然主要集中于培育科学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以及马列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着重塑造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这些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发展也极为重要,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对于信息素养方面内容及目标则不够明确、具体。
三、数字时代下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升级对策
(一)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主体
高校应构建一个包括思想政治课程、高校图书馆资源以及信息技术专业课程在内的协同教育体系,并设计对接机制贯彻多方合作模式,来促进各方的同步发展协作,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在教育主体的配置上,需要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来突破图书馆与高校各专业系部之间的沟通障碍,让沟通渠道变得畅通无阻,明确各部门在公共信息素养和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中的责任分工,并建立相应的对接机制和合作模式。就内容设计而言,高校图书馆及基本课部教师主要负责公共信息素养的教育,而专业课教师则专注于提供专业的信息素养培训。此外,还可以通过设计交叉学科知识模块,促进不同学科知识间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发挥协同教育的综合优势。
(二)增强思政教师的信息水平,提高信息素养的培养形式
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教育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是提升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的首要前提,大学思政工作不能单纯依赖于个别辅导员或教师,而是需要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目前从事思政教学工作的教师,在信息素养方面普遍存在不足,当务之急是培养一个既精通思政教育,又熟悉信息技术、并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团队,而负责学生日常事务的辅导员,则需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并持续提高个人的信息意识,密切关注网络信息的最新动态,掌握时事热点积极接纳新观念,并洞察大学生的思想趋势,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应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纳入到重要的研判课题中,例如,针对新生,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课程来教授基础的信息检索技巧,帮助他们掌握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查找思政资料等基本技能。学校可实施一系列措施:首先,建立在线资源库,供学生存储个人资料和共享学习材料;其次,鼓励学生参与信息检索和技能提升的讲座与比赛,并通过班会、道德教育讲座和辩论赛等形式加强信息道德教育。
结合课内课外,探索信息素养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新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素养培养的全面融合,离不开教学方法的革新。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以及遵守信息道德规范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结合课内外活动,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应基于时代背景,摒弃单一的讲授方式,采用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等数字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生动的案例展示和多媒体资源辅助,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并吸收教学内容,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入学习。同时,还要结合课内外活动,举办网页设计大赛、多媒体创意比赛等,让大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更好地培养信息素养。此外,利用校园环境和大众传媒,如宣传栏、校园广播等进行隐形教育,也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可以在不经意间影响学生,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接触和应用信息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做好信息储备。
结语
将信息素养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高校应当主动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全力探索,将信息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信息素养教学中加入思政德育元素,助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成为具有高品德、高素质的良好信息型人才。
参考文献:
杨莹.MR现代化教学技术助力职业院校专业发展及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3).
张君君,乔丽彩.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模式探索——评《高职院校思政育人新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8).
范紫轩,蒋红梅.数字时代背景下“传统思政”向“数字思政”教育模式转型的实践路径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24(3).
2024年度金华市政研会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