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中高职衔接简析中等职业学校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改革策略
摘要: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改革的策略进行了简析,旨在提出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案,以促进中高职衔接。通过对现行教学模式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当前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教学需求,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策略。这些策略包括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引入新技术手段等。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为中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改革;中等职业学校;中高职衔接;策略
引言:药物制剂技术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药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教师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实践环节、技术手段陈旧等方面的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高职衔接,教师亟需开展药物制剂技术教学的改革。
八、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不合理是中等职业学校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学生通常需要掌握药物制剂的配方和生产流程等理论知识,但这些知识的掌握并不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二)缺乏实践环节
缺乏实践环节也是一个存在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的药物制剂技术教学大多数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参与实际的制剂过程。药物制剂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学生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实践经验。然而,许多学校并没有提供足够的实践环节,使学生无法真正了解制剂技术的实际应用。
(三)技术手段陈旧
技术手段的陈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利用新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然而,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技术手段相对陈旧。许多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用过时的设备和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不能满足学生对新技术的需求,也限制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
作为培养药物制剂技术人才的教育程序,课程设置应紧密贴合行业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注重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针对性[1]。在优化课程设置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药物制剂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增加实验实训课程的比例,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资源,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磨砺自己的技术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与药物制剂技术相关的创新课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兴技术在药物制剂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技意识,教师可以开设一些前沿课程,如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药物制剂仿真设计等,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除了课程设置的内容,教师还应注重课程设置的结构。合理的课程结构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在课程设置中,教师应该注意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避免重复和冗余的内容,合理划分知识点,使学习过程更为流畅和有效。
(二)、加强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职业素养,为日后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是优化实践教学的关键,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实践教学的良好环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2]。可以建立与实际工作场景相似的实验室,配置先进的设备和工具,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此外,还可以与企业合作,邀请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实践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职业技能的实际应用。之后,加强实践教学的理论引导是优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实践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是相辅相成的。学生需要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将其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理论引导,通过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实际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践操作的背后原理,提高实践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引入新技术手段
引入新技术手段,是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改革旨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与高职院校之间的衔接,使学生在离开中等职业学校后能够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的学习环境和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探索并应用新技术手段,以提升教学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药物制剂技术人才[3]。
例如,教师可以引入虚拟实验技术。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诸多限制,如设备成本高昂、实验场地受限等。而虚拟实验技术能够在计算机模拟环境下进行实验,无需实际设备和化学试剂,使得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虚拟实验技术不仅降低了教学成本,提高了安全性,而且能够模拟各种实验情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之后,教师可以引入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在线学习平台等,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立体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随时随地获取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视听学习,加深对药物制剂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电子教材不仅方便学生阅读,还可以进行搜索、标注、笔记等功能,提升学习效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引入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结束语
中等职业学校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改革是促进中高职衔接的重要举措。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引入新技术手段等策略,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药学人才。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为中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金军,杨海燕.基于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模式下船体结构与识图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知识文库,2023,39(19):99-102.
[2]曾鲸津,肖雍琴,赵樱.中高职衔接“一体设计,递进培养”课程体系研究——以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为例[J].现代农业研究,2023,29(10):68-71.
[3]蒋晓莉.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3(05):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