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研究

周阳
  
科教文创媒体号
2024年89期
江西省遂川县泉江小学 3439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往往存在碎片化、机械化等问题,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其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策略研究

引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受传统阅读方式和民族思维方式的影响,课堂教学方式单一,重人文内涵的挖掘而轻语言文字的运用,导致学生语言能力长期低下。在此背景下,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改变语文教学现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原则

(一)立足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应当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确保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与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相一致。这不仅包括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如识字与写字、阅读与写作等,还应包含更高层次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如口语交际、文学欣赏等。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具体、可衡量,并且能够反映出学生在完成项目后应该达到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掌握程度,以此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1】。

(二)贴近生活实际,选择真实情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项目式学习应该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或情境作为学习主题。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校园内的环保调研项目,或是策划一次家庭旅行的介绍报告。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强调综合实践,促进全面发展

项目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跨学科性。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将语文学习与数学、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实践中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发展。例如,在进行一个关于“家乡文化”的研究项目时,学生可以通过采访、调查等方式收集资料,再用文字、图画等形式呈现研究成果。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技能、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研读教材,把握重点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双线并行”的编排特点,即明确各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要求。教师在设计项目式学习时,应研读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确保项目主题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对课文进行全面的理解,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爬山虎生长过程的细致观察,来展现植物生命力之顽强这一人文主题的。通过研读课文,教师可以确定本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的技巧。因此,在设计项目式学习时,教师可以将观察自然现象与语文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自观察校园或社区里的爬山虎,记录其生长变化,并最终用文字描绘出它们的特点。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2】。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应根据项目主题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情境导入、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以《爬山虎的脚》为例,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小小自然观察员”的情境,让学生扮演自然观察员的角色,去校园内寻找各种植物,并特别关注爬山虎这种植物。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驱动问题:“如何用文字记录下爬山虎生长的过程?”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促使他们主动去探索答案。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学生们会更加投入地去发现爬山虎生长的秘密,并尝试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技巧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三)问题驱动,搭建学习支架

教师应基于项目式学习目标,设计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同时,搭建学习支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例如针对《爬山虎的脚》这一课题,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链,如:“爬山虎为什么能攀附在墙上?”“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生长的?”“作者用了哪些词汇来描绘爬山虎的生长过程?”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比如提供观察记录表、词汇卡片等工具,帮助他们在观察的同时积累相关的形容词和动词,从而为后续的写作打下基础。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手机或相机记录爬山虎的变化,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3】。

(四)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项目式学习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分工合作、相互帮助的方式完成任务。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成果展示,多元评价

项目式学习应注重成果展示和多元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如文字报告、PPT展示、视频制作等。教师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全面、客观的评价。以《爬山虎的脚》为例,在项目结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比如制作一份关于爬山虎的观察报告,或者创作一幅描绘爬山虎生长过程的插画。教师在评价时,不仅要考量学生的作品质量,更要关注他们在整个项目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全面了解学生发展状况的机会。

结论:

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资源的整合等。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对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海兵.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研究[J].文教资料, 2024(1):153-155.

[2] 元碧凤.在小学语文中融入项目式学习方法探讨[J]. 2020.14.0092.

[3] 郭佳妮.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中的驱动性问题设计策略[J].教育进展, 2024, 14(5):108-1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