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赵嘉鑫 田清慧
  
科教文创媒体号
2024年94期
云南艺术学院

摘要:在中国民族民间舞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民族民间舞也是一种新的艺术形态和文化形态,能够呈现出新的艺术面貌,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舞蹈作为一种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不仅是人们抒发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更是群众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其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本文将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关系入手,探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群众中的多元表现,分析其推广策略,并展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群众文化活动;应用价值

引言

其通过舞蹈的形式将民族的历史、故事和情感传递给观众,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精神追求,在群众文化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者,更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具有独特的社会、教育及娱乐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民间舞蹈展现出了新的生命力和创新潜力。在群众文化中,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自发的集体活动,增强了民众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也促进了不同民族群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此外,它也是维系社区关系、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研究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价值,以及其面对新时代的需求如何进行创新和发展。

1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容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传统的舞蹈类型不同,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舞蹈也是一种动态的艺术展现,具有语言文字、文化传播的功能,能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产生新的元素,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和当时社会群众的审美趣味。中国民族民间舞,历经了悠久的发展历程。早在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成立,就开始了舞蹈的教育和传播,将这种舞蹈表现形式传播给社会群众。在1987年,北京舞蹈学院设立了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促进了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和发扬,形成了崭新的创作路径,让中国民族民间舞更加职业化、规范化和艺术化,促进了民间舞从民间到舞台的转型,用多元化的舞蹈表现形式,展现给各地的社会群众,体现了鲜明的独特性和社会性。

2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应用价值

2.1文化价值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群众文化发展中凸显着多方面的文化价值。首先,作为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间舞蹈通过表演和传承展示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激发人们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当前,各地已经有民族民间舞蹈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其次,民族民间舞蹈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精髓与特色,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促进了民族精神的传播和弘扬。此外,民族民间舞蹈多为集体参与的形式,能够加强社会凝聚力,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最后,民族民间舞蹈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能够为人们带来乐趣。

2.2艺术价值

民族民间舞蹈在艺术形式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风格,其包含各民族的民间舞蹈,其动作、服饰、音乐和舞蹈形式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这些舞蹈在形式和内容上追求和谐统一,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通过肢体动作、节奏和韵律变化的配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民族民间舞蹈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也吸收了现代舞蹈艺术的元素和技法,使其更加丰富多彩和具有时代感。因此,在群众文化中,民族民间舞蹈能够使广大群众在观看舞蹈的过程中,感受到舞蹈者所传递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并由此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2.3娱乐价值

在紧张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轻松愉快的休闲方式,满足了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作为传统文化形式之一,民族民间舞蹈让人们有机会认识和体验不同民族文化,增加生活乐趣。在传统节日或特殊的日子里,民族民间舞蹈以其热烈的氛围和欢乐的节奏,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让人们在欢庆之中感受到文化的活力和生活的愉悦。随着文化的发展,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表演风格,这种融合为传统舞蹈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群众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口味。同时,观赏民族民间舞蹈也能让人们暂时摆脱生活中的压力和疲劳,调节情绪。最后,民族民间舞蹈在某些场合也可以作为一种竞技项目,比如舞蹈比赛或电视选秀节目,观众从中获得了观赏的乐趣和精神享受。

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3.1加大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普及力度

第一,社区舞蹈活动推广。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要定期举办舞蹈培训班和舞蹈晚会,吸引居民参与,提升居民的舞蹈水平,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一方面,邀请经验丰富的舞蹈教师,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舞蹈指导。为了满足不同年龄居民的需求,设置舞蹈类型的课程;根据不同节日和季节,推出特色舞蹈课程;为确保居民能够方便参与,根据居民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合理安排舞蹈培训班的时间,提供灵活的课程安排,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另一方面,定期举办舞蹈晚会,为居民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舞蹈才华的舞台,为增加晚会的趣味性,可设置互动环节,如舞蹈比赛、舞蹈游戏等,让居民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舞蹈的魅力。

3.2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生活化回归路径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要真正走进群众的生活,必须深深扎根于群众的日常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舞蹈创作中,紧密结合群众的生活实际,关注群众的所思所想,挖掘蕴藏在平凡生活中的舞蹈元素,创作出反映群众生活、表达群众情感的优秀舞蹈作品。我们要改变某些舞蹈作品不接地气、脱离群众生活的倾向,摒弃曲高和寡的创作理念,而是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通过贴近生活的舞蹈语汇,让舞蹈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我们还要与时俱进,创新舞蹈的推广模式和传播渠道。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各类新媒体平台,通过舞蹈节目、舞蹈短视频、舞蹈直播等多种形式,拉近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群众的距离,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结束语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具有文化、社会、教育和娱乐等多重价值。为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新要求,群文工作者应当积极寻求创新和发展,使民族民间舞蹈更加充满活力,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陆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创新视界[J].文艺评论,2023(05):123-128.

[2]刘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与创新[J].今古文创,2023(12):94-9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