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谢丹丹
  
科教文创媒体号
2024年97期
如东县苴镇德耀小学 226409

摘要:主题意义探究看似深不可测,但其实它是最实用、最高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真实的情境中,将某个特定主题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借助一系列的活动,将课堂教学推向崭新阶段。新课改下的英语教材在编写时尤其注重整体性、协调性,以主题为基点呈现篇目和内容无疑是最显著的特色。在主题的统筹下,零散知识点得以归纳、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主题统领下的英语课堂有多重构建路径,教师要结合学科属性以及主题意义,设计趣味化的学习形式,对课堂展开全面系统的构建,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欲求的同时,让英语教学更加简洁明快。

关键词:小学英语;主题意义;实践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教师要找准教学主线,以主题为基点启动课堂。无论是教学活动设计还是学生的学习探知,都必须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在文本教材主题的指引下,学生完成理论知识构建,并在多元趣味活动中生成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为英语核心素养生成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主题意义探究的重要性

(一)注重语言积累,提升理解能力

主题意义探究教学方式注重深度挖掘与理解英语文本,它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带领学生探索英语文本,并通过分析英语文本的背景、文化、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帮助他们领悟英语文本的深层含义及文化内涵,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与思维广度。

(二)优化语言表达,提升口语能力

主题意义探究的关键在于深度理解英语文本并加以探索,其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与表达。在分析英语文本时,要求学生了解英语文本中的词汇和语法,并能用所学语言知识去分析英语文本。通过这一思考与表达过程,能使学生获得英语语言知识,并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在主题意义探究中开展合作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用英语表达的机会。

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一)整合内容,明晰目标

对主题意义展开分析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在主题的指引和驱动下,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优化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融合语言知识、文化意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快速提升。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呈现精准鲜明的学习目标,尤其是单元目标。目标是教学指引,缺乏目标指引,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呈现出散漫性,学习效果很难凸显。厘清目标内容,为课堂教学规划清晰操作路线是必要的。真正有效的教学目标一定是深入学科本质,对接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层次的目标。学习Asking the way 时,教师先对本单元的课时进行精准把握。本单元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为了给学生提供更精准的学习导向,教师没有直接从第一课时目标着手,展开引导,而是让学生从整体出发,梳理单元目标体系。在梳理单元目标体系时,教师首先强调“Asking the way”这一主题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学习如何用英语询问和指引方向,更在于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以及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其次,是文化意识的融入。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问路与指路习俗的差异,比如某些国家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地标建筑作为导航点,而另一些国家则可能更依赖数字化的导航工具。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不仅能拓宽国际视野,还能增强文化敏感性和尊重。最后,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习“Asking the way”,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求助与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乐于助人、勇于提问的良好品质。

(二)任务驱动,引导探究

一是合理设计任务,深入探究主题。教师所设计的作业要与文本内容密切相关,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主题及其含义的理解。同时,学习任务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这会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索的欲望。任务要难易适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二是教师有效指导,自主思考探究。在任务驱动与引导探究中,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支持非常关键。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与帮助,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时获得正确的学习与思考方式。教师应以启发引导为主要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三是鼓励学生参与,引导学生探究。在主题式探究学习中,要以任务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任务驱动为手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他们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其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习惯。这一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能进一步推动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者全班交流,让学生相互沟通、交流看法和体会,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与深入思考。学生在小组讨论与交流中,不但能听取别人的建议与意见,还能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一要制定目标,明确组内分工。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征与特长,如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社交技能和组织能力。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教师合理分配角色与任务,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擅长的范围内发挥应有的作用。二要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发言。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时,教师的指导和鼓励是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使其学习聆听与回应,以此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与合作精神。首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与手段,设置有意义的讨论话题,为学生提供真实案例。若学生讨论时表现突出,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与赞扬,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受到关注与认同。其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要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且给予正面的反馈与支持。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聆听别人并做出反应的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主题意义探究教学中,学生要对英语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以提升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教师在开展主题意义探究时,需要明确探究主题与问题、提供有关资源与素材、指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总结与评价探究过程与成果。所以,主题意义探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方式,值得积极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珊珊.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J].江西教育,2023(7):78-79.

[2]张晓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建构主题意义的路径[J].天津教育,2023(24):70-7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