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三位一体”幼小衔接模式探索研究

——以H幼儿园为例

刘菊萍
  
科教文创媒体号
2024年96期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学前教育专业

摘要:幼小衔接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未来学业成就具有深远影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幼小衔接模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以H幼儿园为例,探索了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三位一体”(幼儿园、小学、家庭)幼小衔接模式,旨在为幼儿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衔接教育。

关键词:信息化;幼小衔接;三位一体;幼儿园;小学;家庭

一、引言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这一关键阶段的教育过渡。由于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环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儿童在过渡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帮助儿童顺利适应这一变化,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幼小衔接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以H幼儿园为例,探讨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三位一体”幼小衔接模式。

二、文献综述

幼小衔接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对幼儿以后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幼小衔接的现状却是社会的缺失、家庭的不作为以及幼儿园单方面向小学靠拢。这种社会、家庭以及幼儿园与小学的割裂是造成幼小衔接不畅的最主要原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并尝试从多个角度提出解决方案。一些研究指出,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事情,家庭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建立“三位一体”的幼小衔接模式成为了一种新的尝试。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幼小衔接模式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H幼儿园为例,通过实地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对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三位一体”幼小衔接模式进行深入探索。

实地观察:在H幼儿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观察,了解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访谈:对H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家长以及部分小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幼小衔接的看法和建议。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H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家长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幼小衔接的期望和困惑。

四、H幼儿园“三位一体”幼小衔接模式实践

(一)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衔接

1.建立联合教研机制

H幼儿园与邻近小学建立了联合教研机制,定期组织双方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通过共同分析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和衔接点,制定针对性的衔接方案。同时,双方还共同开发了一系列衔接课程,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2.开展参观体验活动

H幼儿园定期组织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让幼儿亲身体验小学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通过参观校园、课堂观摩、与小学生互动等方式,让幼儿对小学生活产生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3.实施过渡性课程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H幼儿园在大班阶段实施了一系列过渡性课程。这些课程包括语言表达、数学基础、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训练,旨在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同时,幼儿园还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家庭与幼儿园的紧密合作

1.加强家园沟通

H幼儿园高度重视家园沟通工作,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微信等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园表现和学习情况。同时,幼儿园还定期组织家长沙龙活动,邀请专家为家长讲解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开展亲子活动

为了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H幼儿园定期开展亲子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亲子阅读、亲子游戏、亲子运动会等,旨在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3.引导家长参与幼小衔接

H幼儿园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幼小衔接工作,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同时,幼儿园还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衔接课程和活动,共同为幼儿的顺利过渡提供支持。

(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1.建立线上交流平台

H幼儿园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了线上交流平台,方便家长、教师和小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平台,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幼儿在园表现和学习情况,教师也可以及时分享教育资源和经验。同时,平台还为小学提供了了解幼儿园教育情况的机会,有助于双方更好地开展衔接工作。

2.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衔接教育

H幼儿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衔接教育,通过在线课程、视频讲座等方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资源。这些资源涵盖了语言表达、数学基础、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幼儿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衔接课程

H幼儿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衔接课程进行优化和创新,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让幼儿在更加真实、生动的环境中学习和体验。这些技术手段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H幼儿园“三位一体”幼小衔接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1.幼儿适应能力增强

通过实施过渡性课程和参观体验活动,幼儿的适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减少了入学后的焦虑感和不适应感。

2.家长教育观念转变

通过加强家园沟通和开展亲子活动,家长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他们开始更加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通过联合教研和线上交流平台的建立,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掌握更多的衔接方法和技巧,为幼儿的顺利过渡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反思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1.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H幼儿园在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线上交流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线课程和视频讲座的质量和数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等。

2.家园合作仍需深化

虽然H幼儿园在家园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家长参与度不高、沟通不畅等问题。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家长的引导和支持,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衔接课程需持续优化

3.虽然H幼儿园的衔接课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需要优化和改进的地方。例如,课程内容需要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水平;课程形式需要更加多样化和趣味性等。

六、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以H幼儿园为例,探索了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三位一体”幼小衔接模式。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该模式在提升幼儿适应能力、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我们也认识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未来的实践中进一步加以改进和优化。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对幼小衔接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优化和完善“三位一体”幼小衔接模式。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其他幼儿园和小学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幼小衔接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衔接教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瑾,田方,乔慧,等.教师主体在幼小双向衔接中的实践特征、现实困境与协同路向———基于11省 市 幼-小教师的实证调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11):1-12.

【2】胡新宁.文化发展视角下幼小课程体系衔接:问题与策略【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3(5):68-74.

【3】严建斌.“双减”视域下的幼小衔接价值、问题与策略【J】.教育观察,2023(30):24-27.

【4】李雯,张雅雯.关于幼小衔接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的思考【J】.甘肃教育研究,2023(10):129-131.

【5】郭雅燕.基于家园校三方合作共育的幼小衔接策略【J】.亚太教育,2023(23):31-34.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与体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23年度课题《基于信息化背景下“三位一体”幼小衔接模式探索研究——以H幼儿园为例》,项目编号:2023G12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