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概念视角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石榴
  
科教文创媒体号
2024年99期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

摘要:在大概念的视角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当前教育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大概念要求的是对一些事物或者是相关概念进行整体的把控,它是超越基础知识的一种抽象性的概念。是学生认知数学知识的一种方式,通过对数学知识进行相应的抽象和概括,从而形成相对抽象的一些概念。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单元整体教学最高级认知下的内容结构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大概念视角以及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际操作方式进行研究,探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具体教学策略。同时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应用有趣的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对图形和几何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大概念;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单元整体教学

引言:

作为小学数学课程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尤其在新课改的影响之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开展往往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以及主动性,还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吸收和应用。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往往都具有很强的整体性,是对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一种考验,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充分掌握其整体性,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吸收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大概念视角的基本定义和特点

新课标推出以来,大概念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这种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的是从学科的核心内容以及本质作为出发点,更加侧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概念或者思想。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深入挖掘这些知识点的本质,能够找到与学科思想方法相关的一些内容和概念。在大概念的教学方法中,不仅仅需要将学科的很多知识点联系到一起,还需要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因为这种教育理念更加强调的是学科知识所具备的一些整体性,利用大概念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将一些比较零散的知识点联系到一起。而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理解深度。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在进行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的活动中,需要深入研究数学内容,并从中提炼出能够彰显这些知识点本质的一些概念。再围绕这些概念将知识点串联起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应的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图形与几何的思想方法。

二、大概念视角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实施整体教学的必要性

(一)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培养质疑精神

在大概念的视角之下,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活动中,必须要进行重新的角色定位。特别是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教师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引导者还需要帮助学生搭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是学生在进行图形和几何的学习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因此着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使学生能够在进行图形和几何的知识学习时搭建起属于自己的完善知识体系。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为学生解答疑惑,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成为其学习的探究者。例如在课堂之上,教师与学生做好及时的互动,能够平等的对话,共同探讨数学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发散,从而更好地推动数学课堂的稳定进行。可以说在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高频次的互动交流,并不断地进行合作,充分发挥学生在其中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快乐的课堂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所学的图形和几何内容知识。当越来越多的学生敢于提出质疑的时候,他们才能更好地去发现问题,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氛围。

(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辩证思维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具备了辩证思维之后,才能更好的去分析和理解所学的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并且将所学的一些新知识点和原本的知识点进行联系。在辩证思维的影响之下,学生也可以结合相应的问题运用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即便是在遇到一些难题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以往的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从中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而在大概念视角之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活动中,整体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深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三)对知识进行整合,建立完善的知识系统

在大概念视角之下,知识点之间的融合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数学知识间,原本就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联系。每一个知识点之间都是系统化的连接到一起。因此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着重加强对知识点的整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构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掌握与巩固已经学过的一些知识点。而且在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并对知识点进行延伸,通过深度的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在刚刚进行大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往往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点都是特别简单的,不容易引起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关注。这个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确立教学目标内容,并制定好评价的标准,让学生能够通过整体单元学习认识到单元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学习目标。

(四)培养学生批判高级思维,制定好测试目标

在数学思维中批判思维也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在深度学习的背景之下,大部分学生在进行信息加工或者是知识体系建造的时候,往往缺乏一定的能力。为了改善这种问题,从小学阶段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高级思维,为学生制定好相应的测试目标。因为这种思维对于学生的深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力,当小学生能够具备高度批判思维的情况下,才能带着问题去学习。作为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因此在进行单元整体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好长远的计划,并将单元测试的内容融入其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

三、大概念视角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一)基于核心大概念,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大概念的视角之下,教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要结合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在开展教学之前,首先教师要基于大概念,提炼出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并围绕这个重点进行设计。特别是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图形与几何内容。其中不仅涉及到平面图形的认识,也有立体图形和图形测量以及图形运动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在提炼核心大概念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整体单元知识点之间所存在的一些联系。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核心大概念的提炼,才能找到其中的重点知识,这时在开展教学计划的时候,可以按照重点内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举例来说,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为本单元提炼出重点的内容与核心框架,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之后,会发现本单元所讲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图形的分类以及图形的性质。教师明确了这一重点内容后,接下来再围绕这个需要学生着重学习与理解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和讲解。通过课堂的讲解,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所认知,了解这些不同图形的一些性质和特征,并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所存在的一些关联串联起来,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知识架构。

(二)设置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将生活化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生活的场景创设,将生动有效的生活场景融入到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图形和几何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关注力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举例来说,在关于《周长》这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搬到课堂上。在教会学生进行周长测量之前,教师还需要用一些日常用品,引导学生对这些物品进行观察,判断这些物品的周长到底是如何计算的。当学生对周长的计算有一定的判断之后,接下来再深入地引导学生对物体周长进行观察,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通过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发得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当学生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掌握之后,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这些公式。比如让学生通过尺子进行物品的周长测量,可以测量书本的周长,也可以测量桌椅的周长。通过这些生活中实物的测量,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将一些生活化的内容融入到数学课堂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更有利于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学习。

(三)单元整体内容进行重构,使教学结构得以优化

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提炼出其中的重点信息,而且还需要对单元整体的内容进行重新的设置,并对各节内容进行优化,并将这些内容进行优化之后借助于有条理的方式展现出不同知识点之间所存在的一些关联。在内容重构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将一些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组合,将其形成比较有关联的教学模块,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

举例来说,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先提前将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大体的重构,先罗列出整个单元的一些大框架,比如其中涉及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及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等等。将这些框架罗列出来之后,再结构新的框架,对重点知识与内容进行重新的优化,按照重点、难点、侧重点等进行讲解,这样就可以使整个教学内容得到优化,更容易增强学生的学习深度。

(四)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感

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感是尤为重要的,尤其是这些单元知识点之间,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融入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真正的动手之后可以更好的去培养学生的空间感。比如可以通过一些折叠活动或者剪切活动等,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对图形与几何特点的认识。掌握数学知识。

举例来说,在《图形的旋转》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布置学习的任务,让学生观察风扇叶片的旋转或者是一些钟表的摆动等等。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实物,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有了这样的发现之后,再引导学生通过亲自操作的方式制作出钟表或者是风扇叶。学生在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地进行观察。去发现这些旋转物中所具备的一些特征,比如旋转中心或者旋转轴等,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将与相转相关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结束语

在大概念的视角之下,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大概念教学的基础之上,教师能够对单元的框架进行重新的构造,从而打造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场景,再通过实际的操作等方式,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由于在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多样化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维度的方式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分析,为深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坤寿.大概念统领下"图形与几何"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C]//2023年第七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2023.

[2] 王逸凌.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34):41-43.

[3] 王昕.基于大概念的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D].集美大学,2023.

[4] 潘祝江.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研究[J]. 2023(4):37-39.

[5] 杨银玉.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大单元主题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