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一带一路”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路径探讨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对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本文旨在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如何系统地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工程管理人才。通过分析当前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一个结合理论与实践、国内外教育资源的人才培养模型。研究表明,跨文化交流能力、项目管理技能和国际合作能力是该人才培养路径的核心。论文还对比了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教育策略,以期为改进和优化人才培养计划提供指导。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项目管理,跨文化能力
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经济合作,对工程管理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有效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策略,不仅需要覆盖工程技术和管理技能,还应强调跨文化交流、国际法规理解以及全球合作意识。引言部分将阐述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核心作用。
一、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需求
1.全球视角下的工程管理教育现状
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全球范围内接受了广泛关注和实施。国际教育模式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及实践应用方面展现出多样性。国外大学通常强调实际工程案例的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国内高校则更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与基础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国内高等教育机构逐步引入了更多国际合作项目,如与外国大学的联合培养计划,以及工程管理专业的双学位课程。例如,北京一所知名大学与英国一所技术学院合作开设了国际工程管理硕士课程,该课程混合了两校的教学资源和专业优势,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工程视野和跨国项目管理能力。
2.“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人才需求调查
“一带一路”倡议加速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项目合作。这一过程中,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迫切需要掌握国际工程管理和本地化运营能力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国际法律法规知识、项目策划与执行能力及跨文化沟通技能。调查显示,多数中国企业在扩展至“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时,常面临人才短缺问题。以某国际工程公司为例,该公司在中亚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中,发现项目管理团队在处理当地政府关系和劳动力管理时经验不足,导致项目进度延误。为应对这一挑战,公司增加了对项目经理的在职培训,特别是在跨文化管理和国际合作法规方面的培训。
3.跨文化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挑战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工程管理人才的跨文化能力尤为重要。工程项目往往涉及多国团队的合作,项目管理者必须能够有效地沟通和协调各方。跨文化能力的缺乏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影响项目效率和质量。教育机构需要通过模拟国际工程项目、组织国际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某国内大学开设的国际工程管理课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团队项目。通过这种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在实际环境中学习如何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提高国际工程管理的综合能力。
二、创新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1.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教育模式探索
国际工程管理教育需要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数高等教育机构已采取措施将实际工程管理经验融入学术课程中。一所中国顶尖大学开发了一个创新教育模块,该模块由多门课程和实践项目组成,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整合。学生在完成基础的工程管理理论学习后,会直接参与由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指导的实际工程项目。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还强化了他们的项目管理和决策制定技能。学生使用项目管理软件,如中国开发的“工程通”,进行项目调度和资源管理。通过这些工具,学生能够在安全的模拟环境中学习如何管理预算、时间和人力资源。此外,教育机构还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参加夏令营和实习项目,这些经历让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应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2.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的开展
国际合作和交流项目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管理人才的关键。通过与国外高校和国际工程公司的合作,教育机构可以提供学生海外学习和实习的机会。例如,一所中国大学与一家国际知名工程公司合作,创建了一个为期一年的交换项目,允许学生在国外的项目现场学习和工作。在这一项目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最先进的工程技术,还可以在多文化的环境中提升其跨文化沟通能力。学生在国外的学习期间,使用中国开发的“工程师在线”平台与国内的导师保持定期沟通,讨论项目进展和遇到的挑战。这种沟通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持续的指导,同时也使教师能够了解国际工程教育的最新趋势和挑战。
3.持续教育与技能更新的重要性
在快速变化的工程领域,持续教育和技能更新是保持工程管理人才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教育机构应提供各种培训和进修课程,帮助在职工程师保持其专业知识的更新。通过在线课程和研讨会,工程师可以学习最新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中国一家大型教育和培训机构开发了一个在线平台,提供由行业专家主讲的工程管理高级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从项目管理到风险评估的各个方面。平台还提供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培训模块,使学习者能够在模拟环境中实践他们的技能。此外,该平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反馈,自动推荐适合其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这种灵活和定制化的学习方式非常适合忙碌的专业人士。
结论
国际工程管理领域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展现出强烈的人才需求和职业机会。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体系,对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工程管理人才至关重要。通过本文对现状分析和创新路径的探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 是成功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际案例和实践项目,能够显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对工程管理流程和挑战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李强.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6期: 110-112.
[2]李敏. "基于国际视野的工程管理教育改革与实践."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年第3期: 72-76.
[3]王晨光. "工程通:中国工程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软件导刊 2018年第12期: 34-37.
[4]王斌. "持续教育在工程管理领域的应用与挑战." 继续教育研究 2021年第1期: 58-62.
作者简介:程庆辉(1976.8-),湖北孝感人,中南大学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智能建造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为国际工程管理;曹春荣(1978.8-),河南周口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外国语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李雨璋(2004.9-),福建武夷山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智能建造学院2022级工程管理在校生。
基金项目:福建省 2022 年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福建省情的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工程管理方向教学改革的探索”(FBJG202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