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教育实践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在耳濡目染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学生能够自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与高校美育教育融合有着极大的可行性和指向性。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美育教育 高校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育教育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深远价值的文化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知道民族的历史,了解民族的发展。
它涵盖诸多方面,在传统美德领域,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精忠报国、程门立雪等,都体现了热爱祖国、尊师重道等优秀品质;在文学艺术上,从古代诗词歌赋到传统绘画、书法、戏曲等展现了古人的审美与智慧;在科技方面,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步有着深远影响。这些优秀的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至今仍发挥重要价值。
美育教育即审美教育,是一种培养人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从个人发展角度讲,美育能够提升人的审美素养,培养自身的创造力;从社会层面看,美育有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推动社会向更文明、更美好的方向发展;在文化传承方面,美育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美育,人们可以深入领会传统的魅力,使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得以延续和发扬。
由此可见,弘扬和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新一代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更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和社会团结,推动祖国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美育教育的实践意义
通过课堂教学效果反馈,不难发现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入诗经、楚辞等优美的传统古文,在课堂上通过组织阅读欣赏讲学生带入古文意境当中,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去挖掘古代经典诗词中意蕴,都可以使学生比较独立的赏析传统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提升了文化内涵和欣赏美的能力,加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同时,越来越多学生积极了解传统诗词,乐意去研究历史传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美育提升,也间接推动了对传统美德认可和内化于行的过程,促进了德育教育进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过程中,也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学生地方传统风俗、非遗技术、历史博物馆等等的兴趣有明显提升,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探究,也发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应当拓宽教育渠道,教师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多布置开放类课题,引导学生主动寻求传统文化之美,增强学生自我探索能力、发现和欣赏美的能力;举办相关活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挖掘和再创作,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为文化创新作出积极贡献等等。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的路径
近年来,一些高校已经出现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舞台,比如说:学校组织的诗歌朗诵比赛、邀请的相关专业人士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和一些学生自行组织的社团活动“汉服社”等等,都无疑展现了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那么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入高校的教育实践中呢,经实践研究,从美育教育入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结合,发挥情景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长处,打造灵活多样的美育课程和相关实践。
设置故事讲述演绎式课堂,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特点和文化背景,通过角色扮演,主动地参与到故事中,通过对内容的讲述、演绎来初步构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如在演绎“精忠岳飞”的故事时,学生扮演岳飞等角色,能深刻体会岳飞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感体验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记住故事内容和其中蕴含的爱国精神。
设置手工创作实践式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陶艺、中国结等具有中华传统特色的物品。在此过程中,学生身体的各种感官都参与其中,这种多感官的参与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手工艺的技巧、特点和内涵。在制作过程中探索、尝试,比如制作传统陶艺,在将陶土捏成各种形状时,会根据自己对陶艺作品的想象或是之前看到的古代陶艺文物图片,主动建构对陶艺这一传统工艺的知识,包括造型手法、装饰技巧等方面。
除此之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也可以从建设师资队伍、整合教学资源方面入手,高校要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或引进具有传统文化和美育专业背景的教师,或结合学校所在地方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美育教学,如潍坊的高校可以利用潍坊风筝文化,将风筝制作、风筝美学等内容融入美育课程;位于苏州的高校可以引入苏绣文化,开设苏绣欣赏与实践课程等。
总而言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的路径可行性强、可选择方式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塑造健康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结语:综上所述,高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能够让学生深入领略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建立起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其能有效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在艺术鉴赏、表现等方面的素养,更为关键的是,这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途径,能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提升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倩,孔祥丽,张瑞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高校美育体系的建构——以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23):271-273.
[2]刘洋.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策略与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11):54-56.
[3]于友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美育”结合分析[J].作家天地,2023,(30):39-41.
[4]杨梅,刘治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高校美育的价值与实现[J].汉字文化,2023,(16):181-183.DOI:10.14014/j.cnki.cn11-2597/g2.2023.16.004.
[5]杨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与思政育人的实践路径研究[J].品位·经典,2023,(12):145-147.
[6]巩立超.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策略[J].商业经济,2023,(02):152-153.DOI:10.19905/j.cnki.syjj1982.2023.02.016.
[7]张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价值和资源开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40(01):116-117.DOI:10.16336/j.cnki.cn43-1459/z.2019.01.042.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2023 年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项目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