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国画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教学实践

胡乐乐 方源
  
科教文创媒体号
2024年109期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桐城 231400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国画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教学实践。强调了思政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指出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分析了中国画的文化价值,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丰富的课堂教学方法、实践活动和社区参与,教师可以有效地将中国画与思政教育结合,帮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中国画;学前教育;美术思政建设

一、思政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学前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情感的形成在此时尤为重要。通过思政教育,幼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对国家、社会和文化的认同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思政教育有助于塑造幼儿的基本价值观。在艺术教育中,尤其是中国画的教学,通过引导幼儿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思政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通过中国画的创作,孩子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在艺术中探索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中国画的文化价值

(一)中国画的历史与传统

中国画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壁画和陶器装饰,经过多个朝代的演变与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技法。汉代的“画像石”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标志着中国画艺术的初步成型,而在唐代,随着文人画的兴起,艺术家开始将个人情感和思想融入作品,使得中国画不仅成为一种艺术形式,更成为思想表达的载体。宋代时,中国画进入了一个辉煌的阶段,山水、花鸟、人物等不同题材的画作丰富了艺术表现手法,尤其是南宋的山水画达到了巅峰,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1]。

(二)中国画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画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视觉艺术的代表,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国画融合了哲学、文学、诗词等多种文化元素,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理解。中国画强调“意境”与“气韵”,不仅关注画面的美感,更重视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传递。在国家重大节日和传统节庆中,中国画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常常用来装点环境,传递祝福与美好愿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画的影响力逐渐扩展到国际舞台,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画,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文化自信。

(三)中国画对学生情感与审美的影响

中国画通过独特的技法与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等元素,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对周围世界的理解。通过这种艺术表现,学生不仅提升了审美能力,更培养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中国画强调的“天人合一”理念,使学生在创作中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培养出一种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和心理的疏导。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与挑战时,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学生可以通过绘画表达内心的感受,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与放松。这种情感的释放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增强了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中国画,学生能够在艺术的世界中找到自我,丰富内心的情感世界,提升其综合素质。

三、中国画在思政教育中的教学实践

(一)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围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而设定,通过中国画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传统艺术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目标应涵盖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思维。此外,教学目标还应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强调通过艺术表达和创作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如尊重、包容、合作等社会核心价值观。通过设定明确而全面的教学目标,教师能够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方向,并帮助学生在中国画的学习中实现自我成长和价值观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中国画的历史、技法和风格,引导学生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例如,在介绍山水画时,可以结合儒家思想,讲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激励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同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创作,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达个人的情感与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和作品展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作体会,从而实现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交流。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画的技法与精髓。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生、临摹和创作等多样化的艺术活动。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到自然景区进行写生,观察自然的变化,从而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敏感性。同时,临摹经典作品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技法,理解艺术表现的多样性[2]。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将个人情感融入作品,表达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

3.社区参与

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区的文化活动,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接触到社会生活,感受到社区文化的多样性与活力。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参与社区的文化节、书画展览或志愿活动,让他们在实际的文化交流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中国画作品,还能与社区居民互动,了解不同年龄层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欣赏。这种实践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经验,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文化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三)通过中国画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教师通过中国画教学可以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使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与价值观的引导。中国画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与社会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中国画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花鸟画中传达的友爱与团结精神,能够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倡导关心他人、奉献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创作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作品中。比如,在创作关于“和谐社会”的主题作品时,学生可以通过构图、色彩和形式来表达对社会和谐的理解与期待。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也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内化了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画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通过对中国画历史与传统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增强对民族身份的认同感。同时,中国画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使其成为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有效载体。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社区参与,教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感悟社会价值与文化责任。中国画对学生情感与审美的影响,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艺术素养,也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建立积极的价值观。总之,将中国画融入思政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媛媛,魏安东.中国画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教学实践[J].时代报告,2023(6):121-123.

[2]徐国生,武国强.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国画与东巴画"融合"教学研究——以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6):71-74.

基金项目和编号:2022年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类型: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名称:《中国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编号:2022kcsz29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