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

刘殿辉
  
科教文创媒体号
2024年131期
朝阳市卫生学校 122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策略。通过四种具体策略:解剖学绘图活动、实验室开放活动、主题式思政教育以及自制微课视频活动,教师试图在传授解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观念,这些策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未来的医学实践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活动;课程思政;实践策略

引言

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其教学目的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在这一背景下,将课程思政融入解剖学教学,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出发,探讨如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医学教育。

一、解剖学绘图活动:发掘与融入思政元素的桥梁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解剖学绘图活动作为一种直观且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为课程思政的融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解剖学绘图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掘各个结构、脏器或身体部分背后所蕴含的思政因素。例如,心脏的解剖结构复杂而精细,其泵血功能维持着生命的律动,这恰好与“忠诚担当、无私奉献”的思政精神相呼应,学生可以在理解心脏功能的基础上,将这种精神融入到绘图创作中,通过线条与色彩展现生命的力量。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解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思政案例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深刻寓意的作品,例如,学生可以将骨骼系统的坚固与坚韧不拔的精神相联系,绘制出象征坚韧与毅力的解剖图,这不仅展示了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更体现了他们对思政精神的领悟。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学校可以举办解剖学绘图比赛,将优秀作品展示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还能让他们在创作与欣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1]。

二、实验室开放活动:培育学生科研严谨精神的平台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中,组织学生开展实验室开放活动是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精神。第一,提供给学生实验开放项目的基本情况,在实验室开放活动开始前,教师应详细介绍实验项目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实验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还应提供实验所需的材料、设备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等信息,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安全地操作。第二,进入实验阶段,要求学生尊重标本,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尊重生命、尊重科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步骤,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定,正确处理和保存标本,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撰写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撰写详细的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和心得体会,实验报告不仅是对实验成果的总结,更是对科研精神的体现,教师应要求学生以客观的态度撰写报告,注重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结论的可靠性,并鼓励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科研活动提供借鉴[2]。

三、主题式思政教育:深化解剖学教学中的价值引领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重要实践,为了确保学生形成健全而完善的人格,开展主题式思政教育是很重要的。首先,在课程绪论部分,教师可以巧妙地渗透“科学家精神”,通过介绍解剖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及其研究成果,展现他们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的传递,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其次,在运动系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强身健体”作为思政的切入点,通过解析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结合运动员的奋斗历程和成功案例,激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主题式思政教育的实施中,教师还应该注重课程思政论谈的开展,通过组织学生就解剖学中的思政话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积极发言,从而加深对思政内容的理解,这种互动式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此外,为了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教师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融入形式,例如,可以设计一些与解剖学相关的思政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领悟思政内涵;或者开展一些与解剖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教育的力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任务,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确保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形成健全而完善的人格。

四、自制微课视频活动:学生主导下的思政与解剖学融合实践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制微课视频活动成为了一种创新的实践模式,其旨在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和创作,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学生被要求围绕人体解剖学中的特定主题,结合课程思政的要求,自行设计并制作微课视频,这些视频需要包含专业知识讲解、思政观点阐述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对照组学生则采用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参与微课视频的制作。为确保活动的有效性以及教学效果,教师精心选取难度适中、内容规整的主题,以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视频制作并深入理解相关知识,为了客观评估活动效果,教师采用与上届学生成绩进行纵向对比的方法,通过对比两组学生在知识掌握、思政素养提升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来评估自制微课视频活动的教学成效。通过这一实践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在创作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且将思政元素融入视频制作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解剖学绘图活动、实验室开放活动、主题式思政教育以及自制微课视频活动等创新实践策略,教师成功地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了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观念,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课程思政融入策略,为培养更多具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学人才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一过程中也期待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能够共同关注这一领域,共同推动医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金海峰,姚立杰,郭林娜,等. 探讨在解剖学教学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 [J]. 继续医学教育, 2022, 36 (04): 1-4.

[2]刘丽,高艳. 课程思政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有机融合的研究和实践 [J]. 卫生职业教育, 2021, 39 (19): 44-46.

[3]庞建茹. 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D]. 南京医科大学, 202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