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探
摘要:基于新课改背景,为能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必要正确应用课堂提问教学手段,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但在应用提问教学方法前,要求教师全方位了解小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配合采取因材施教理念以及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在班级领域内提高小学生的知识视野与扩展思维,进一步强化小学生学习自主能力。鉴于此,本文结合巧妙设置悬念、合理设计问题、坚持提问原则层面入手,讨论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提问原则;设计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课堂提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刺激小学生思维,唤起小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也能够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也要求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的前期,要做好小学生基本情况以及兴趣偏好的调查工作,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提问方式和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真正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焕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同问题的引导下,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思考环节。
一、巧妙设置悬念,深化参与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不具备的清晰的思维认知,难以辨别事物的黑白,但小学生始终会对新鲜的事物、特殊的事物产生强烈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在简短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也同样会被其他事物影响,所以,语文教师需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设置课程提问的过程中,需要深度揣摩小学生的心理,在探索小学生喜闻乐见与心理偏好后,设置巧妙的悬念问题,以问题的形式营造出引人入胜、波澜起伏的课堂教学氛围,继而有效推动小学生形成迫切探索知识欲望的急切心情。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开拓小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其想象力、提高课堂注意力,进一步深化小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兴趣[1]。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内容时,该篇文章是以人物的角色描述小动物的经历,小学生通常都比较喜欢小动物,所以更能有感情地朗读本篇文章。通过朗读文章后,了解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动物?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相关文段时,就需要配合巧妙的课堂提问:“说说小蝌蚪招妈妈的过程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引导小学生再次阅读并展开想象。同时设置悬念疑点:“如果小蝌蚪找错了妈妈该怎么办?我们是不是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在这样的悬念下,激活小学生的思维,全方位唤起小学生内心的学习热情与参与度。
二、合理设计内容,指导学生思考
课堂提问虽然具有激活小学生思维,提高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作用,但同时教师要特别关注提出问题的教育价值,避免产生无效提问的情况,整体问题在设置过程中应强调内涵、导向与合理性,帮助小学生更加精准地抓住文章主旨与文章内涵,继而引导小学生形成完备的知识体框架,借助知识框架的依托,更加深层次的思考、掌握作者写作意图与写作情境,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
例如,在学习《司马光》这一篇文章时,由于该篇文章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色彩,所以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教师可以同步配合多媒体教具的有效应用,播放与主人公司马光有关的事迹故事,通过设置司马光砸缸的短视频引入教学,有效激起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热情。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题目,以人物角色司马光为引入,提出“司马光为什么会砸缸?司马光的这一举动成功解救了小伙伴,那么为什么小伙伴会掉入缸里?”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去探究文章中的内容,并且在学生思考与分析的过程中,能够贯穿远离一切危险源的思想与观点,既合理引出司马光的机智和果敢,同时也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远离危险的意识[2]。
三、坚持提问原则,帮助理清脉络
提问原则是有效保证教师课堂提问过程中高效性的前提,通常情况下,课堂提问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五点,即恰当原则、明快原则、兴趣原则、灵感原则、科学原则,始终正确看待课堂教学所面向的群体是小学生,并且小学生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同一个问题,可能不同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问题的调理性、针对性,还需要保证问题设置难易适中,确保学生都能够理解问题,并深度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厘清文章脉络。对此,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和准备问题,保证问题的教育价值,保证问题能够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当前正处在我国全方位推进新课改的现实背景下,教师更需要紧扣问题提问原则,从教导学生的理念转变成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让学生提高自主思考与自主探究的能力[3]。
例如,学生在学习《朱德的扁担》有关内容时,就需要引导小学生全方位关注人物的言行与特征,体会老一辈革命先辈代表的精神,感受革命先烈对于老物件的尊重。因此教师在展开提问的过程中,有必要依托于文章具体内容,结合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完成问题的设计,并让学生按照相应顺序梳理文章内容,探究文章深意,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加精准把握该篇文章所要讲解的内容。同时,教师可以提出“除了朱德同志,你知道有哪些是为我们伟大祖国成立的时代先驱?”通过上述问题,在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过程中,更直观地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与内容,形成思维层面的有效激发[4]。
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助于强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效,同时也是紧密构建师生之间良性互动的“润滑剂”,其目的是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营造课堂教学悬念氛围,从而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课堂参与热情,只要调动了小学生的参与热情,配合引进相关内容,就能在完成具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与文章大意,进一步实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遵循课堂提问原则,促使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艾体锋.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10):213-216.
[2]毕义云.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2.
[3]李琳琳.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升研究[D].西南大学,2022.
[4]鞠文龙.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22,No.447(0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