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五自教育”五育并举
——学校育人模式思考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当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抓手,更需要体系。
三明八中作为三明市首批申报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从2017年10月的第一阶段的准备开始,到现在第二阶段的完成,中间经历了完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这一项目的条件分析,方案调整,从实际出发,找到完成这一项目的抓手,从育人模式改革实践入手,提出了以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坚持知与行相统一,既重视课堂教育,也注重实践体验;坚持教育的多样性,既重视直接的传授,也重视间接的渗透与融入,有效开展了“五自教育”课程和工作体系的实践与研究。
一、“五自教育”的内容
“五自教育”即:行为自我约束、生活自行打理、学习自主探究、活动自发组织、身心自已强健。
依次按“日常行为规范层——基本道德准则层——做人做事能力层——自我教育发展层”来深入对学生开展“自主管理教育”。这里的“自我,自行,自主,自发,自己”都有明确的目标,都赋予了特定的内涵,其基本点在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学校所要做的就是营造适宜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的生命在学校中舒展地成长。其中,“自我”强调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自行”强调付诸于行动;“自主”强调主动学习;“自发”强调发动和发自内心;“自己”强调身体和心理。
二、为何要开展“五自教育”
这是国家核心素养的召唤,三明八中办学理念的实践需要,也是针对三明八中生源的现状,让我们在育人方面想做也必须做进一步实践探索。
1.国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明八中初中学段三年要让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哪些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呢?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并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举措,全面发展的人包含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六点素养,十八个要素,不论发展学生哪点素养,都需要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参与。“五自教育”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2.学校办学理念的实践需要:“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三明八中以“知行合一,和合共进”为核心理念,以“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作为学校的校训,如何让优秀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优秀的习惯”不是天生的,是经过后天磨练获得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是一个由低到高,逐步积累形成的。“五自教育”就是让学生自主地、有目标地去发展自己,找到最好的自己,最终让优秀的习惯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五自教育”对实践办学理念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三、如何做好“五自教育”
(一)做好“五自教育”基本路径
1.“五自教育”的载体:建设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具有目的性、系统性、科学性、协调性、选择性的高品质活动。
2.“五自教育”的中心工作:基本标准有二,一是质量与效果标准,即每个学生在教学、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最佳水平;二是时间标准,即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取得质量最优良的教育效果。
3.“五自教育”的根本:有明晰的培养目标,有科学的培养模式,有标志性的培养成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完善生命教育,提升生命的质量和意义。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又好又快地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学生三年要管学生一辈子。
4.“五自教育”的动力:对学生的成功抱有积极的期待;为学生成长而设计学生兴趣课程;教师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能教能研、风格鲜明;好的评价方式等都是自主发展的重要动力。
5.“五自教育”的保障:有先进理念,有科学路径,有明细分工,有激励机制;有较强的思想力、引领力、理解力、执行力、反思力和敬业精神;能用创新的举措破解管理上的难题。
(二)做好“五自教育”措施
1.做好三项教学探索
以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灵动课堂,培养思维品质,促进生命发展为原则,做好常规课堂教学改进,生命化课堂教学探索,教学督导评价体系三项教学探索。目标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探索优效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整体育人功能。努力建构“三个特征课堂”:多样化课堂,体验式课堂,生成性课堂。
2.尝试六项教育探索
尝试对学生三项教育模式的探索,主体性德育模式,全体性教育工作模式,个性化学生教育模式。
尝试对学生三项教育工作的探索,核心素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习惯养成教育。
3.着力培养十五个好习惯
课堂学习习惯:1.养成预习的好习惯。2.安静候课,坐姿端正。3.认真倾听,敢于质疑,踊跃发言。4.勤记笔记,规范书写。5.守时遵纪,提高效率。
校园生活习惯:1.人过无痕,爱护公物,主动捡拾垃圾。2.轻声慢步,右侧通行,不喧哗,不跑跳。3.物品摆放整齐,力行勤俭节约。4.主动向客人、老师、同学问好。5.安全自护,诚信友爱。
家庭生活习惯:1.坚持每天自己叠被子,自己洗袜子,自己收拾书包。2.坚持每天和家长分享学校的事情。3.坚持每周给家人做一道菜。4.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5.出入家门要向家人打招呼。
4.家校“三级三同”协作体
开发家庭教育力量,亲子共同成长,使家校教育形成“三同合力”,即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以系列家长课堂课程为载体,以校级、年级、班级“三个层级”家校协作为组织形式,以“邀请家长与社区参与学习活动与学校事务”为特征,追求高效能的教育。
总之,以“五自教育”,落实五育并举,是我校在育人模式上的思考与实践。我们决心,以立德树人为总任务,以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为总目标,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促进每一位学生诚实、善良、美好、健康、幸福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