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中思政课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探究

李睿
  
科教文创媒体号
2023年1期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湘潭 411201

摘要:新课改的背景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指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势在必行,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其中公共参与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具体体现在公民有序参与社会事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素养。培育公共参与素养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融入社会,追求更高的道德修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促进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是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公共参与素养,教学实践探析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公共参与素养的含义

培育公共参与素养总的来说是培育学生遵循社会规则的意识、行使社会实践的能力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担当。具体表现在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学习后一方面能理解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正确行使公民政治权利,积极表达民意,促进国家和政府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增强社会功德,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增加社会活力。

二、培育公共参与素养的重要性

近几年,我国学者对培育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关注,也开展了许多有关公共参与素养的研究会议,促进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

在我国要建设人才强国的背景下,当今社会对学生的素质有很大要求,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能够增强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一阶段是其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其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培育公共参与素养有利于学生提升表达交流,参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遵守规则、团结友爱、乐于助人、践行公德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行为。

(二)利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落实

思政学科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改变,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与时俱进,拓展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活动型课程,基于活动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有利于高中思想政治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当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公共参与中得到提升以后,在应对教材知识时也会更加从容,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里完成自己的学业目标,甚至还可以通过公共参与拓展眼界,丰富知识层面,增强正确的人生观念。

(三)推动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生活

高中生不同于初中生想法稚嫩,也不同于大学生思维成熟,他们处于一个可以塑造一生的特殊成长阶段。通过之前的学习,高中阶段的学生绝大多数都能独立的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但是毕竟其在思想方面不够成熟,所以只能依靠以往有限的知识经验来考虑问题,不像成年人一样思考到问题的全面性。更主要的是高中生缺少自己一人在社会中的行动经验,通过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就饿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社会经验,让其全面的了解社会和国家,体会现在有秩序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基于活动的高中思想政治公共参与素养培养了高中生对于思想政治方面的社会实践能力,能亲身体验到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社会生活中的快乐。开展活动的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更能深刻体现知行合一的理念。使其受到的良好教育在其行动中体现出来。

三、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培育公共参与素养的实践方式

以下教学实践,从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出发,着重于对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进行探究,意在培育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一)明确目标,增强公共参与引导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明确学习目标是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首要条件,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热情,通过教学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根据高中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学习规律,课堂教学中应合理设置学习内容,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维架构,帮助学生建构起思维体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以此来引导公共参与能力的培育。比如在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中,在学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部分,即为什么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什么、怎样践行基层群众实践。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基层群众自治的实践活动方式,在此基础之上了解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引导其公共参与素养的落实,思考自己该如何成为当家作主的主人翁。

(二)把握教材,提高公共参与意识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蕴含在教材之中,公共参与素养作为之一也不例外,想要有效的培育公共参与素养,必须立足教材进行深度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学习理论知识和能力,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深入解剖教材内容,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立足学科知识树立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进而向公共参与行为转化。例如在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中,在学习“民主监督”这一教学当中,要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主动监督校园、社区、社会、政府的行为,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履行监督的权利,例如社区附近的共享单车不规范停放影响居民出行,对于此组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建言献策,可以加强多部门联合管理,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这就使得学生将问题进行思考,又有效参与到其中,将知识转化为具体应用。

(三)创设情境,激发公共参与兴趣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由于知识体系庞杂单纯的知识传授并不利于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且在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很有必要。通过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情感的激发,学生能带着学习的热情进行自主探索,一方面更有针对性的解决一些重难点的知识,另一方面兴趣的无形力量可以促进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形成。例如,在学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中国梦与无数中华儿女的关系以及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制作成短视频进行播放。在这些情境下,学生很难不被动容,教师把握好时机提出问题,比如“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怎么来的”“大家齐心协力奋斗会带来什么”“怎么看待中国梦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围绕为题展开探究,学生能够对公共参与形成正确的认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正能量,促使其进行公共参与实践

(四)拓展活动,加强公共参与实践

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公共参与素养,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其积极主动的走向课外,到实践中检验理论,强化提升内在素养。活动的落实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践中掌体验公共参与的真情实感。活动可以有很多形式,比如参与社会问题调查,讲解时事政治,进行校园管理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等。例如,在进行“民主管理”的学习时,可以围绕“文明幸福生活”这一话题,组织学生参与调查走访社区内垃圾分类情况,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在实际过程中,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将政治知识转化为学生应该具备的政治行动能力。通过不断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总之,公共参与素养是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学生所必备的素养之一,是未来人才所必须的品格。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要求,必然要深入钻研、创新教学,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来促进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祝岩.以兴趣小组活动培育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5):48-50.

[2]张明雪.指向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3]肖茂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J].高考,2020,(21):35-36.

[4]朱文彦.公共参与课堂的重塑[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07):40-41.

[5]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李睿(1998.06-),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泰安市,在读硕士研究生,湖南科技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