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下的创意实践素养培养创新策略分析
摘要:在时代的发展进步下,我国教学整改活动也在有序推进。对于学生成长发展来说,教育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应提高重视。现阶段,素质教育再三强调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美术教学更要多加关注。随着学科育人观和美术学科本质观的发展,美术核心素养应运而生。美术核心素养其最令人注目的便是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育人价值,其可被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美术表现、文化理解、自主意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关键在于创意实践素养。本文现行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意实践素养的意义,而后试找出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对症下药制定有效措施。
关键词:创意实践;学科核心素养;美术教学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被细分为五大部分,它们分别是审美判断、文化理解、图像说读、创意实践、美术表现。其中,创意实践不仅关系到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培养,而且也会影响到美术教学根本目标的实现。实际上,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实践价值并不是只能通过知识技能体现,其更反映在学生应用美术技能对情境问题处理的能力上。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主要驱动力。一直以来,美术教育都被视作是学生创意实践素养培育的最佳学科,且美术课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提高。鉴于此,美术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在日常美术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创造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否有兴趣接触学习知识,与教学任务的完成紧密联系。身为一名美术教师,应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结合学生接受层次,设计创造性课堂,对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循序渐进培养。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学生绘画技能的掌握是一方面,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发展又是一方面,美术教师应把它们二者放在并重位置上。
随着教学环境的优化,美术教师也应相应更新教育理念,对初中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关注学生真实感受,勾动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达到对学生创意实践素养培植的目的。然而,通过分析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现状,发现其中存在如下不足: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认为美术课无关紧要、在绘画时创新性较差等等。那么,该怎样以美术课堂为平台对学生创意实践素养培植呢?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思考。
一、核心素养下的创意实践素养
(一)创意实践素养的内涵
创意实践素养,即在美术活动中,巧妙运用想象、联想等方式,在结合现有工具材料大胆创新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新意识及创造方法均会得到一定的发展。一个创意实践素养良好的个体,不仅可以基于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对美术作品中的创意方法参考学习,并注入个人想法创新美术作品,而且能够自主对信息进行分析、收集和梳理,对作品查漏补缺。一般情况下,创意实践源于真实生活,围绕具体审美要求及实用功能对客观事物进行创意构想。基于此,通过模型、草图等形式进行展示。
(二)培养学生创意实践素养的必要性
1.时代发展的需求
回顾走过的历程,我们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审美的变化,且设计需求和审美取向也在更迭发展。就拿远古时期来说,人们喜欢把图案刻在自己使用的器具上。到了唐代,开始流行蛾翅眉。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是审美设计和审美的映射。因此,处于现代社会中,人才光具备创业和设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其还要持续更新创新思想。所以,在初中美术课堂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学生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
2.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实际上,美术教育工作开展的初衷便是引导学生能够对所学美术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这也可以侧面体现学生美术核心素质的高低。因此,学校应定期组织美术设计实践活动,带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特别是在设计实践教学上,美术教师应在动手环节上多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操机会,让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处,增强自我实践能力。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兼顾到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发展。
不仅如此,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现状。随着学生的动手实操,美术课堂的教学气氛也会被推动到一个顶点。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得更加强烈,其学习质量和效率也会翻倍。
二、培养学生创意实践素养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
(一)提升美术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
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美术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可见,美术教师的专业性,直接关系到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发展。所以,处于新课改大背景下,美术教师应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深刻认知,积极自我充电,增强自我专业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做准备。第一,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如何,通过美术素养可以有一定的反映,如表达艺术、文化知识底蕴、审美能力、情感能力、鉴赏能力等等。因此,美术教师应利用闲暇时间不断丰富自我,为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带来优质体验。现代设计领域,由环境设计、服装设计和产品设计三部分构成。与此同时,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下,美术设计的广度和深度均会继续延伸。由此可见,在美术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及提高文化素养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及重要意义。第二,由于美术学科本身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且对个体的思想及精神世界更加敏感,所以美术教师必须拥有一定的人文修养。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多留心学生的精神世界动态。在面向学生传授设计技能时,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层面也是不容忽略的。最后,在现实生活中,美术教师应多关注自我情感体验,善于从生活中捕捉美感受美,并引导学生去发现品味美。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创意实践素养
当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时,教师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意义才能显现出来。并且,当复杂问题情境出现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打开思维,不要企图利用单一知识技能去攻克问题。他们应积极整合现有知识,对资料积极翻阅,在小组中探讨摸索,组内成员合力完成任务。以构建问题情境的方式,要求学生选择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一边处理问题一边对知识技能深化了解,从中获得成就感。
(三)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在以往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模拟练习、欣赏照片是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而教师也只要求学生学习记忆书本知识,鲜少向学生介绍引进新鲜事物。久而久之,学生既无法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也无从获取直观的视觉感受,其学习积极性被消磨殆尽。鉴于此,教师应把学生生活与课堂学习建立密切关联,引导学生去用心感受美、创造美,进而有效发展创意实践素养。
(四)改变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评价为主导,而学生互评和自评被放在了无关紧要的位置上。在评价作品时,教师只遵从个人想法,评价有失偏颇。有时候,为了取得教师的赞美和认可,学生甚至会在创作作品时刻意结合教师喜好。客观来说,这一评价方式并不是十分可取,其不利于培养学生创作自信心,甚至会打压到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本文认为,应综合应用教师评价、生生互评、自我评价三种方式,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让学生可以真正的认识自我,摆正学习心态。
综上所述,在对学生创意实践素养培植过程中,必须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发挥出来,由教师循循善诱,勾动学生创作欲。与此同时,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多考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尝试更新优化,为教学手段赋予一定的趣味性和创意性,吸引学生踊跃加入到学习活动中,不断刷新认知,创新想象,发展自我创意实践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晓旭.浅谈美术课程中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的运用[J]. 求学,2021(28):47-48.
[2]申传伟.培养学生创意实践素养策略——以美术设计应用 课程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1):87-88.
[3]王名锃.美术设计应用课程培养学生创意实践素养的方法 探究[J].考试周刊,2020(29):153-154.
[4]吴亚琼.美术设计应用课程培养学生创意实践素养策略研 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5):140.
[5] 张祺. 新课改下中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J]. 青少年日记 : 教育教学研究 ,2019(07):20-20